《税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忠孝,魏艳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2101487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力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理论简明扼要,重视能力培养。以最新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为基础,对企业日常业务经常用到的税收政策为重点进行讲述。在每章中按照所讲授的内容给出明确的“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以便学习者达到学以致用。本教材共分为11章,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资源类税法、财产类税法、行为目的类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税务行政法制。

第1章 税法概论 1

1.1 税法的概念 1

1.1.1 税法的定义 1

1.1.2 税法法律关系 2

1.1.3 税法的构成要素 3

1.1.4 税法的分类 5

1.1.5 税法的作用 6

1.2 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制定及实施 8

1.2.1 立法原则 8

1.2.2 税法的制定 9

1.3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及税收制度沿革 11

1.3.1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11

1.3.2 税收制度的沿革 12

1.4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13

1.4.1 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13

1.4.2 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4

1.4.3 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14

1.4.4 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15

课后练习 17

第2章 增值税法 19

2.1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9

2.1.1 征税范围 20

2.1.2 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21

2.2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1

2.2.1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1

2.2.2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2

2.3 税率与征收率 22

2.3.1 基本税率 23

2.3.2 低税率 23

2.3.3 征收率 23

2.4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4.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3

2.4.2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32

2.4.3 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33

2.4.4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4

2.5 出口货物退(免)税 36

2.5.1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37

2.5.2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 37

2.5.3 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8

2.5.4 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 38

2.6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42

2.6.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2

2.6.2 纳税期限 43

2.6.3 纳税地点 43

2.6.4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43

课后练习 47

第3章 消费税法 52

3.1 纳税义务人和征税范围 52

3.1.1 纳税义务人 52

3.1.2 征税范围 53

3.2 应纳税额的计算 57

3.2.1 计税依据 57

3.2.2 应纳税额的计算 61

3.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65

3.3.1 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65

3.3.2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66

3.3.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66

3.4 征收管理 67

3.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 67

3.4.2 纳税地点和纳税申报 68

课后练习 69

第4章 营业税法 73

4.1 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74

4.1.1 纳税义务人 74

4.1.2 扣缴义务人 75

4.2 税目与税率 75

4.2.1 税目 75

4.2.2 税率 79

4.3 应纳税额的计算 79

4.3.1 计税依据 79

4.3.2 应纳税额的计算 83

4.3.3 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84

4.4 税收优惠 86

4.4.1 起征点 86

4.4.2 税收优惠规定 87

4.5 征收管理 88

4.5.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 88

4.5.2 纳税申报 90

课后练习 90

第5章 关税法 94

5.1 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95

5.1.1 征税对象 95

5.1.2 纳税义务人 95

5.2 原产地规定 95

5.2.1 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95

5.2.2 实质性加工标准 95

5.3 关税完税价格 96

5.3.1 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96

5.3.2 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97

5.3.3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98

5.3.4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99

5.4 应纳税额的计算 99

5.4.1 税率 99

5.4.2 应纳税额的计算 100

5.4.3 税收优惠 102

5.5 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105

5.6 征收管理 105

5.6.1 关税缴纳和关税的强制执行 105

5.6.2 关税退还与关税补征和追征 106

课后练习 107

第6章 企业所得税法 109

6.1 纳税义务人和税率 109

6.1.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09

6.1.2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 109

6.1.3 税率 111

6.2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112

6.2.1 收入总额 112

6.2.2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13

6.2.3 扣除原则和范围 114

6.2.4 不得扣除的项目 119

6.2.5 亏损弥补 120

6.3 资产的税务处理 120

6.3.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20

6.3.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122

6.3.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122

6.3.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123

6.3.5 存货的税务处理 124

6.3.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125

6.3.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125

6.4 应纳税额的计算 125

6.4.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25

6.4.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127

6.4.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128

6.5 税收优惠 128

6.5.1 免征与减征优惠 128

6.5.2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129

6.5.3 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130

6.5.4 加计扣除优惠 130

6.5.5 创投企业优惠 130

6.5.6 加速折旧优惠 131

6.5.7 减计收入优惠 131

6.5.8 税额抵免优惠 131

6.5.9 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 132

6.5.10 非居民企业优惠 132

6.5.11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132

6.6 源泉扣缴与特别纳税调整 134

6.6.1 扣缴义务人 134

6.6.2 扣缴方法 134

6.6.3 特别纳税调整 135

6.7 征收管理 137

6.7.1 纳税地点 137

6.7.2 纳税期限 138

6.7.3 纳税申报 138

课后练习 138

第7章 个人所得税法 142

7.1 纳税义务人 142

7.1.1 居民纳税义务人 142

7.1.2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143

7.2 应税所得项目 144

7.2.1 工资、薪金所得 144

7.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45

7.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 146

7.2.4 劳务报酬所得 146

7.2.5 稿酬所得 147

7.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48

7.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48

7.2.8 财产租赁所得 149

7.2.9 财产转让所得 149

7.2.10 偶然所得 150

7.2.11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151

7.3 税率 151

7.3.1 工资、薪金所得 151

7.3.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51

7.3.3 稿酬所得 152

7.3.4 劳务报酬所得 152

7.3.5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153

7.4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53

7.4.1 费用减除标准 153

7.4.2 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154

7.4.3 每次收入的确定 155

7.4.4 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156

7.5 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7.5.1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7.5.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7.5.3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58

7.5.4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0

7.5.5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1

7.5.6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1

7.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2

7.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2

7.5.9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3

7.5.10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4

7.5.11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5

7.5.12 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66

7.5.13 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166

7.5.14 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173

7.6 税收优惠 174

7.6.1 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175

7.6.2 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176

7.6.3 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176

7.7 征收管理 177

7.7.1 自行申报纳税 177

7.7.2 代扣代缴纳税 179

7.7.3 核定征收 180

课后练习 181

第8章 资源类税法 185

8.1 资源税法 185

8.1.1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185

8.1.2 税目与税额 186

8.1.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87

8.1.4 税收优惠 188

8.1.5 征收管理 189

8.2 土地增值税法 190

8.2.1 纳税义务人 190

8.2.2 征税范围 190

8.2.3 税率 192

8.2.4 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92

8.2.5 应纳税额的计算 195

8.2.6 税收优惠 196

8.2.7 征收管理 197

8.3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97

8.3.1 征税范围 197

8.3.2 纳税义务人 198

8.3.3 应纳税额的计算 198

8.3.4 税收优惠 199

8.3.5 征收管理 200

8.4 耕地占用税 201

8.4.1 基本内容 201

8.4.2 计税管理 203

课后练习 203

第9章 财产类税法 209

9.1 房产税法 209

9.1.1 征税对象与纳税人 209

9.1.2 征税范围 210

9.1.3 计税依据与税率 210

9.1.4 应纳税额的计算 212

9.1.5 税收优惠 212

9.1.6 征收管理 214

9.2 车船税法 215

9.2.1 纳税义务人 215

9.2.2 征税范围 215

9.2.3 税目与税率 215

9.2.4 应纳税额的计算 217

9.2.5 税收优惠 219

9.2.6 征收管理 220

9.3 契税法 220

9.3.1 征税对象 221

9.3.2 纳税人与税率 221

9.3.3 应纳税额的计算 222

9.3.4 税收优惠 223

9.3.5 征收管理 223

课后练习 224

第10章 行为目的类税法 227

10.1 印花税法 227

10.1.1 税目与纳税义务人 227

10.1.2 计税依据与税率 230

10.1.3 应纳税额的计算 232

10.1.4 税收优惠 233

10.1.5 征收管理 234

10.2 车辆购置税法 236

10.2.1 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236

10.2.2 应纳税额的计算 238

10.2.3 税收优惠 240

10.2.4 征收管理 241

10.3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242

10.3.1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242

10.3.2 应纳税额的计算 243

10.3.3 优惠政策 244

10.3.4 征收管理 244

10.4 教育费附加 245

10.4.1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245

10.4.2 优惠政策 245

课后练习 246

第11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税务行政法制 250

11.1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250

11.1.1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250

11.1.2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251

11.1.3 税收征收管理法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251

11.2 税务管理 253

11.2.1 税务登记管理 253

11.2.2 账簿、凭证管理 257

11.2.3 纳税申报管理 258

11.3 税款征收 260

11.3.1 税款征收的原则 260

11.3.2 税款征收的方式 261

11.3.3 税款征收制度 262

11.4 法律责任 270

11.4.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270

11.4.2 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271

11.4.3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271

11.4.4 对偷税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271

11.4.5 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272

11.4.6 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272

11.4.7 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272

11.4.8 抗税的法律责任 273

11.4.9 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273

11.4.10 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273

11.5 税务行政法制 273

11.5.1 税务行政处罚 273

11.5.2 税务行政复议 278

11.5.3 税务行政诉讼 283

课后练习 287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