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旭日干,庞国芳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59336
  • 页数:6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食品安全主要特征、食品安全问题演进历程和规律分析研究入手,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三个方面详细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溯源和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先进经验,对我国未来阶段食品安全特征进行研判,搭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战略构想,提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路线图,并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出系列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战略措施和建议。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项目综合报告、课题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从不同的分析对象、研究领域和战略视角,按照现状分析、问题剖析、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分层次、分方向详细阐述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问题成因及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 项目综合报告 3

名词解释 3

摘要 5

绪论 11

一、基本概念 11

二、主要特征 12

(一)食品安全具有动态性与层次性 12

(二)食品安全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 12

(三)食品安全具有现实性与潜在性 12

(四)食品安全具有系统性与区域性 12

三、战略地位 13

四、本项咨询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重要意义 13

(一)研究目的 13

(二)研究内容 13

(三)研究方法 14

(四)重要意义 14

第一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演进历程和规律 16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演进历程 16

(一)掺杂使假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16

(二)技术性食品安全风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17

(三)突发性事件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8

二、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演进历程 19

(一)古代和近代中国食品安全主题 19

(二)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演进 20

三、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水平内在规律 22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5

一、食品数量安全: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25

(一)食用农产品连年增收,保障了市场的有效供给 25

(二)食品工业发展迅速,进入提质增效的转型阶段 27

(三)进出口稳步发展,在世界食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9

(四)重点食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提高 30

(五)食品数量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3

二、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不断提高,食品风险隐患依然严峻 34

(一)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34

(二)食品安全监测数据总体向好 37

(三)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9

三、食品营养安全:营养保障和风险因素的挑战 44

(一)食品营养缺乏和过剩并存 44

(二)食品营养风险性因素逐渐显现 45

四、食品安全综合评价 46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剖析 47

一、现阶段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风险 47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 47

(二)农兽药滥用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主要来源 51

(三)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构成食品安全长远隐患 53

(四)非法添加、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是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53

二、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特征分析 54

(一)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 55

(二)“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 55

(三)以产品为核心的风险监测体系造成对食品安全现状认知的偏差 55

(四)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掺假是现阶段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 56

(五)病原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56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溯源 57

(一)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 57

(二)食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61

(三)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63

(四)科技支撑发展滞后 68

(五)社会因素不容忽视 71

第四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治理先进经验借鉴 75

一、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架构合理并持续更新 75

(一)法律法规以预防为主、持续更新 75

(二)强化源头治理法律体系建设 76

(三)强化风险分析在立法中的作用 77

(四)标准体系以通用标准为基础、产品标准为辅助 77

二、基于“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78

(一)顶层设计融合现代管理思想、重视细节 78

(二)重视源头污染防控 79

(三)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终产品为验证 81

(四)成熟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82

三、风险分析的科学决策方法 82

(一)风险评估作为科学决策的核心 82

(二)风险监测和预警进入信息化时代 84

(三)风险交流广泛开展 87

四、强大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89

(一)科技投入产出比高 89

(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健全 90

(三)完善的网络防控技术体系和信息化支撑平台 91

五、有效运行的社会共治机制 91

(一)强调企业第一责任人理念,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91

(二)鼓励公众监督,消费者维权意识强 93

(三)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机制 93

第五章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战略构想 95

一、未来阶段食品安全特征研判 95

(一)我国经济社会战略转型对食品安全影响深远 95

(二)化学性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将成为未来阶段主要特征 98

(三)食源性疾病、营养安全及生物恐怖等构成长远威胁 99

二、总目标 99

三、总思路与基本原则 99

(一)总思路 99

(二)基本原则 100

四、战略重点 100

(一)建立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障体系 100

(二)建立和完善基于风险分析的科学决策保障体系 101

(三)建立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政府有效监管保障体系 102

(四)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产业现代化科技保障体系 102

(五)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保障体系 103

(六)加强道德诚信教育,建立道德诚信管理体系 103

五、战略措施 103

(一)产业升级战略 103

(二)源头治理战略 104

(三)风险管理信息化战略 104

(四)社会共治战略 105

第六章 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06

一、关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2030年)”的建议 106

(一)持续更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法律和监管体系 106

(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 107

(三)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计划” 108

(四)制定“食品违法生产经营治理行动计划” 109

(五)研究制定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2030年)” 109

二、关于实施食品安全重大研究专项的建议 110

(一)加强源头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110

(二)健全食品安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 112

(三)完善食品风险监测技术体系 113

(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研究 114

三、关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五项基础监测计划,建立五大监测网络”的建议 115

(一)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基础监测计划 116

(二)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 117

四、关于“加强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重塑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建议 118

(一)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普遍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 118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有效的契约机制 118

(三)开展食品安全道德考评,为食品安全道德约束提供价值导向 119

(四)依靠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多方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19

(五)加强食品文化建设,构筑食品安全道德约束的文化环境 119

五、关于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2016~2025年行动框架)的建议 119

(一)建立完善的国家营养安全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实现营养安全的组织保障 119

(二)完善我国国家营养安全政策,并将其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组织编制2016~2025年国民营养行动计划 120

(三)建立完善营养领域法律保障体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法》立法 120

(四)积极推动营养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0

(五)持续加强对营养科学研究的支持,使我国成为世界营养科学研究高地 120

(六)建立我国居民营养与疾病状况数据库,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国民营养改善中的引领作用 120

(七)坚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协同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营养改善道路 120

(八)研发新型的营养健康食品,打造我国新型健康产业 121

(九)加大在营养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列入国家财政计划 121

参考文献 122

缩略语 128

第二部分 各课题研究报告 133

第一章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与防治研究 133

摘要 133

一、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现状 134

(一)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134

(二)农产品基本现状及趋势 142

二、国内外保护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的成熟法规政策和技术措施 147

(一)国外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经验研究 147

(二)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保护进展 149

(三)国外值得借鉴的经验 150

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51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基础薄弱,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 151

(二)局部高风险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152

(三)农药和化肥对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但存在过量使用问题 153

(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153

(五)“三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154

四、改善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154

(一)借鉴国外“双指标”和“分级标准”的经验,研究修制订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54

(二)尽快启动土壤污染程度的甄别和风险等级划分研究 154

(三)建立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协调机制 155

(四)加强农药、化肥管理法规标准建设 155

(五)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156

(六)加快推进农产品安全行动计划 156

五、农用化学品使用及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 156

(一)国内外农药使用状况 156

(二)国内外化肥与农膜使用情况 160

(三)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61

六、国内外农用化学品管理制度与实践经验 163

(一)发达国家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与实践经验 163

(二)发达国家有效控制化肥用量的实践经验 168

(三)我国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仍需不断完善 170

(四)我国肥料管理以肥料质量与肥效为主 172

七、我国农用化学品管理与农产品农残监管存在的问题 172

(一)农药管理法规及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欠完善 172

(二)农药使用监管制度尚未有效建立 173

(三)农药经营市场混乱,违禁农药及高毒农药使用管理难 174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175

(五)我国肥料管理制度及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 176

(六)农膜技术的推广可能带来新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177

八、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及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对策和建议 177

(一)加强农药管理法规标准建设 177

(二)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监控 179

(三)有效控制化肥农膜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 180

参考文献 180

第二章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184

摘要 184

一、我国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战略意义 184

(一)基本概念 184

(二)主要特征 185

(三)战略意义 185

二、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安全形势分析 185

(一)粮食产业 186

(二)肉禽蛋产业 192

(三)乳品产业 198

(四)水产品产业 209

(五)食品添加剂产业 214

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经验 221

(一)粮食产业 221

(二)肉禽蛋产业 223

(三)乳品产业 226

(四)水产品产业 229

(五)食品添加剂产业 231

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232

(一)粮食产业 232

(二)肉禽蛋产业 234

(三)乳品产业 236

(四)水产品产业 240

(五)食品添加剂产业 242

五、我国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的战略构想 243

(一)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243

(二)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蓝色食品产业,构建蓝色粮仓 243

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245

(一)科技支撑方面——强化科技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245

(二)政府管理方面——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战略高度,把食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247

(三)社会公众方面——加强科普与培训工作、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参与力度 248

参考文献 248

第三章 食品安全与病原微生物防控研究 250

摘要 250

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的重要意义 251

(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危害严重 251

(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责任重大 251

(三)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任重道远 252

二、我国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现状 252

(一)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第一杀手 253

(二)病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食品安全防控重点 253

(三)生物毒素污染所致食品安全短期内难以清除 259

(四)抗菌药物滥用,动物源耐药菌形势严峻 262

(五)进出境食品病原微生物污染不容乐观 263

(六)食品安全面临生物恐怖与生物袭击风险加大 266

三、我国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66

(一)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266

(二)标准体系繁杂滞后 268

(三)食品监测溯源体系不完善 269

(四)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271

四、国外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的经验与启示 273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 273

(二)管理制度完善,处罚措施严格 276

(三)防控理念科学,技术先进 277

(四)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高效 279

五、对策与建议 284

(一)建议制定我国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战略规划,加强领导,指导防控 284

(二)建议设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防控重大研发专项,开展研究,科学防控 284

(三)建议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管理,依法防控 286

(四)建议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科普教育,强化主体责任,全民防控 286

(五)建议加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人才、平台与基地建设,夯基固元,保障防控 287

参考文献 287

第四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战略研究 289

摘要 289

一、形势分析 290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290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292

(三)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293

(四)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295

(五)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295

二、国际先进经验借鉴 296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296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300

(三)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07

(四)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310

(五)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15

三、问题剖析 319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319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321

(三)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22

(四)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323

(五)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26

四、措施建议 329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329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330

(三)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30

(四)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332

(五)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36

参考文献 337

缩略语 339

第五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与物联网战略研究 341

摘要 341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研究与借鉴 342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研究 342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研究 374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研究与借鉴 377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标准研究 377

(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究 392

三、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与借鉴 399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399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416

四、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8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418

(二)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9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421

五、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战略意义 430

(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产业链透明化管理函待加强 430

(二)物联网为食品产业链透明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31

(三)物联网在我国食品产业链安全管理应用具有良好的战略机遇 431

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432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 432

(二)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及结构 432

(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433

(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434

(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434

七、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现状 441

(一)国际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现状 441

(二)国内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现状 455

八、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案例分析 462

(一)国际案例解析 462

(二)国内案例解析 468

九、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存在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471

(一)物联网在农产品现代物流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471

(二)物联网在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472

(三)物联网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475

(四)物联网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475

十、推进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479

(一)强化和完善物联网在食品安全管理应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的管理制度 479

(二)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480

(三)对信息平台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信息透明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 480

(四)加强物联网、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条件支撑 480

(五)加强农产品产业链危害因子检测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 480

(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480

参考文献 481

第六章 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87

摘要 487

一、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意义 488

(一)基本概念 488

(二)主要特征 490

(三)战略意义 491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演变的历史逻辑 492

(一)粮食安全先于食品安全 492

(二)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现代病” 493

三、国际视角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演变规律 494

(一)掺杂使假是西方世界早期面临的最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494

(二)技术性食品风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496

(三)突发性事件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498

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演变历程 500

(一)中国古代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500

(二)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演进 501

五、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507

(一)官方视角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基于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分析 507

(二)国际视角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基于RASFF分析 514

(三)消费者视角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消费者调查分析 522

六、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事件的类别及诱因 530

(一)因犯罪行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530

(二)因一般违法行为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532

(三)非人为食品安全事件 533

七、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规律 533

(一)人均GDP与食品安全形势 534

(二)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与食品安全 534

(三)食品消费水平与食品安全 536

(四)经济伦理、企业行为与食品安全 537

(五)消费者监督与食品安全 539

八、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 542

(一)国际食品贸易概况 542

(二)全球食品安全对国际食品贸易的影响 543

(三)我国主要贸易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征 545

(四)2010~2014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546

九、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经济政策建议 555

(一)加快食品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运行的规范水平 555

(二)重视经济伦理教育,提高食品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水平 556

(三)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国内食品产业发展 557

(四)构建完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558

(五)制定我国广义食品安全治理路线图 559

参考文献 559

名词解释 562

第三部分 各专题研究报告 567

第一章 提升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567

摘要 567

导言 567

一、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对比分析 569

(一)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发展的特点分析 569

(二)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国际对比特点 572

二、中外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经验借鉴 575

(一)国内推动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做法 575

(二)国外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普遍做法以及经验借鉴 576

三、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主要举措 577

(一)发展目标 577

(二)基本原则 578

(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粮食单产水平的主要举措 579

(四)进一步夯实重农抓粮的政策支持,加强投入与机制保障 580

参考文献 581

第二章 构建海洋蓝色粮仓,发展蓝色食品产业战略研究 582

摘要 582

一、构建海洋蓝色粮仓的战略意义 583

(一)构建蓝色粮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583

(二)构建蓝色粮仓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583

(三)构建蓝色粮仓是“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584

(四)构建蓝色粮仓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584

(五)构建蓝色粮仓是我国农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措施 584

二、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585

(一)现状分析 585

(二)问题与挑战 586

三、部分国家现代渔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588

(一)国际主要渔业强国发展状况 588

(二)主要经验借鉴 588

四、构建海洋蓝色粮仓、发展蓝色食品产业的措施建议 589

(一)加强引导,转变理念 589

(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布局 589

(三)夯实基础 589

(四)加大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态安全 590

(五)加大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 590

(六)调优支农政策,保障开发资金 590

(七)发展渔业保险,改进金融服务 591

(八)强化相关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591

(九)加强政府往来,推动国际合作 592

参考文献 592

第三章 支撑种业发展,加快建立国家种质资源保障体系战略研究 593

摘要 593

一、形势分析:重要性和紧迫性 594

(一)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594

(二)粮食安全前景堪忧 594

(三)种业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的重大薄弱环节 595

(四)要重塑种质资源国家战略地位刻不容缓 596

二、与发达国家比较 599

(一)美国种质资源监管利用现状 599

(二)欧盟种质资源监管利用现状 600

(三)我国种质资源现状 600

三、战略建议 602

(一)加强种质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及执法能力建设 602

(二)加强“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的研发力度 602

(三)建设与农业与人口大国地位相称的国家种质资源体系 603

参考文献 603

第四章 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战略研究 604

摘要 604

一、营养问题已经被列入全球发展战略 604

二、现阶段我国居民面临营养健康的严峻挑战 606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606

(二)导致我国营养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610

三、部分国家或地区在营养政策制定和引导方面的经验借鉴 611

(一)美国 611

(二)日本 612

(三)欧洲 612

四、相关政策建议 613

(一)建立完善的国家营养安全管理体系 613

(二)将国家营养安全政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613

(三)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法》早日立法 613

(四)积极推动营养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614

(五)加强营养科学基础研究,将我国建成世界营养科学研究高地 614

(六)加强营养经济学研究,将营养发展列入国家长期财政计划 614

(七)建立我国居民营养与疾病状况数据库 614

(八)坚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协同发展 615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营养行动十年”中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616

参考文献 616

第五章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大数据引领我国奶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618

摘要 618

一、我国奶业现状与挑战 619

(一)发展现状 619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620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对世界奶业发展的贡献 631

(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定义与作用 631

(二)奶业发达国家推行DHI的积极效果与成功经验 634

三、我国推进DHI工作的进展与困境 650

(一)我国推进DHI工作的进展 650

(二)我国推进DHI工作的困境 651

四、大数据时代如何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关于利用DHI大数据统领我国奶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652

(一)我国奶业发展正处在生死攸关时刻 652

(二)我国推广DHI工作的前景 653

(三)实现美好愿景的数据推演 653

(四)六项政策与规划建议 656

参考文献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