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整体性审视 3
2.全面性把持 4
第一讲 天人论 9
1.“察天人之分” 12
2.何谓天 12
3.“人能弘道” 14
第二讲 命论 19
1.性命意义上的“命” 20
2.使命层面上的“命” 25
3.命令视域里的“命” 26
4.命名角度的“命” 28
5.“天命” 29
6.命运意义上的“命” 32
第三讲 人性论 36
1.人为贵 37
2.本性相近 39
3.何谓本性 40
4.本性为善 48
5.本性为恶 51
6.善恶对立形式的形成 54
第四讲 仁爱论 57
1.仁的渊源 58
2.仁的内容 60
3.仁的功能 68
4.仁的本质 70
5.仁的途径 72
6.仁学先“己”后“人”的语言形式 74
第五讲 义利论 79
1.何谓义利 80
2.“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 83
3.“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5
4.“先之以德” 89
5.“见利思义” 90
6.“去利怀仁义” 91
7.“杀身以成仁” 93
第六讲 诚信论 97
1.何谓诚信 97
2.诚信的产生 98
3.诚信的本质 101
4.诚信的功能 102
5.诚信的当为依归 104
6.诚信的政治实践 106
第七讲 智德论 110
1.何谓智 112
2.智的功能 115
3.智的种类 116
4.智的境遇预设 118
5.智的实现 120
6.智的价值定位 122
第八讲 德欲论 129
1.“德”、“欲”的释义 130
2.人的学理设定 131
3.欲望的制御 133
4.以道制欲 135
5.天理人欲的对立 137
第九讲 礼仪论 144
1.礼仪的定位 144
2.礼仪的基点 147
3.礼仪的产生 148
4.礼仪的目的 149
5.礼仪的功能 151
6.礼仪的内容 151
7.礼仪的实质 153
第十讲 德教论 158
1.何谓教化 158
2.教化的目标 161
3.教化的目的 162
4.教化的功能 163
5.教化的缘由 164
6.教化的对象 167
7.教化的内容 169
8.教化的活性化 170
第十一讲 修身论 181
1.修身可以解忧 181
2.修身的价值定位 182
3.修身的目标 186
4.修身的一个新视域 188
5.修身的方法 196
第十二讲 人格论 202
1.“仁以为己任”的士人格 202
2.“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人格 204
3.“居仁由义”的大人人格 205
4.“食无求饱”的君子人格 207
5.“成能”的圣人人格 216
推荐阅读书目 219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