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现状 2
三、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4
四、新中国民族法制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3
五、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1
第一编 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法制(1949—1966) 24
第一章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建立的社会背景 24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的社会前提 24
一、维护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 25
二、疏通民族关系,人民政府和少数民族互相认可 25
三、明确民族身份,使少数民族成为权力主体 26
四、变革少数民族社会内部结构,废除剥削制度 27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的制度渊源 29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法制 29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法制 32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法制 33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民族立法的理论和政策 36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民族立法的指导思想 36
一、废除国民党的“伪法统”,创立人民民主法制 36
二、端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7
三、突出民族法制的两个中心任务 38
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38
五、重视民族政策的法制化 39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政策 39
一、民族政治统一政策 39
二、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41
三、民族文化繁荣政策 42
四、民族纠纷积极调处政策 43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的历史进程 44
第一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制的初步创立(1949—1956) 44
一、创建民族权力机关和民族法制工作机制 44
二、民族立法 47
三、“54宪法”后民族区域自治法制的实施 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法制的曲折发展(1957—1965 ) 63
一、民族立法 63
二、民族区域自治建设 66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的主要内容 68
第一节 民族法制的立法原则 68
一、民族平等原则 68
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69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70
四、民族团结原则 70
第二节 民族立法的法律层次 71
一、宪法 71
二、国家法律 72
三、行政法规和规章 72
四、地方立法 73
五、自治立法 75
第三节 民族立法的基本内容 77
一、少数民族平等权力和不受歧视的权力 77
二、少数民族参政的权力 79
三、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 80
四、少数民族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权力 82
五、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84 六、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力 85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 92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的主要成就 92
一、民族法制的法律地位十分突出 92
二、民族法制形式多种多样 93
三、民族法制观念逐步形成 94
四、民族法制的适用开始展开 94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作用逐渐显现 95
六、民族法制在解决重大历史问题取得突破 95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96
一、过于依赖民族政策导致民族法制建设进展不畅 96
二、民族实体权力法律保障未完全到位 97
三、民族法制体系尚未形成 98
四、民族法律法规实施落实和监督保障方面存在欠缺 98
五、民族法制学术探讨较为沉寂 99
第三节新中国初期民族法制建设有益的启示 100
一、民族法制必须因地制宜、缘俗而治 100
二、民族法制必须慎重稳进 100
三、民族法制必须协调与民族政策的关系 100
四、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力是民族法制的首要任务 102
五、切实推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关系的法制化 102
六、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民族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103
七、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而魅力永存 103
第二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族法制(1966—1976) 106
第六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族法制的瘫痪 106
第一节 民族理论出现偏差 106
一、“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由来 106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以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09
三、评判 109
第二节 民族政策出现混乱 110
一、大破坏阶段(1966—1971 ) 111
二、开始缓解阶段(1973—1976 ) 112
第三节 民族法制遭到破坏 117
一、自治机关丧失功能 117
二、民族法制建设停滞不前 117
三、民族法制缺失的深刻教训 119
第三编 新时期的民族法制(1976—2009) 124
第七章 新时期民族法制建设的社会背景 124
第一节 民族地区民主政治的进程 12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 124
二、民族地区政治文明的建设 125
三、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126
第二节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8
一、新时期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 128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 129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 132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新起点 132
二、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 134
三、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不平衡性 136
四、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前景 137
第八章 新时期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138
第一节“文革”后民族法制的恢复与重建(1976—1984) 139
一、民族工作的全面拨乱反正 139
二、民族法制的恢复与民族事业的发展 143
三、“82宪法”的制定与民族法制的重建 149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后民族法制的发展(1984—2001) 152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和民族法制的指导思想 152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民族法制的发展 15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法制的发展 162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后民族法制的创新(2001—2009) 166
一、新世纪民族法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67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是世纪之交民族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 169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后各项民族法制事业的不断完善 171
第九章 新时期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 178
第一节 新时期民族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78
一、新时期民族立法的指导思想 178
二、新时期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 184
第二节 新时期中央民族立法概述 187
一、现行宪法中的民族立法规定 187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修订 189
三、其他法律中的民族立法规定 192
四、行政法规中的民族立法规定 194
五、部委规章中的民族立法规定 197
第三节 新时期地方民族立法概述 198
一、新时期地方民族立法的重要性 198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中的民族立法规定 200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01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和补充规定 205
五、新时期我国民族立法评议 206
第四节 少数民族人权国际公约与新时期中国民族法制体系的关系 207
一、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208
二、新时期我国加入的少数民族人权国际公约概述 211
三、少数民族人权国际公约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族法制体系 214
第十章 新时期民族法制的实践 220
第一节新时期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力的法律保障 220
一、新时期散杂居少数民族权力的法律保障概述 220
二、新时期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障的主要立法成就 222
三、新时期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障的实践及其展望 224
第二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政治权力的法律保障 231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政治权力法律保障概述 231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政治权力保障的主要立法成就 233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政治权力保障的实践及其展望 235
第三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经济权力的法律保障 238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经济权力法律保障概述 238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经济权力法律保障的立法成就 240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经济权力保障的实践及其展望 242
第四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力的法律保障 248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力的法律保障概述 248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力法律保障的主要立法成就 249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力法律保障的实践及其展望 251
第五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力的法律保障 256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力的法律保障概述 256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力法律保障的主要立法成就 256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力保障的实践及展望 258
第六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生态环境权力的法律保障 263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生态环境权力保障概述 263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生态环境权力保护的主要立法成就 264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生态环境权力保护的实践及展望 266
第七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权力的司法保障 271
一、新时期少数民族权力的司法保障概述 271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权力的司法保障的主要立法成就 272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权力的司法保障实践和展望 273
第十一章 新中国民族法制的成就与展望 278
第一节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和影响 278
一、新中国民族法制的立法成就 278
二、新中国民族法制的实践经验 281
三、新中国民族法制的优越性及影响 284
第二节 新中国民族法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88
一、民族法制在立法上的缺陷 289
二、民族法制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困境 293
第三节 完善新中国民族法制的思考 299
一、通过立法手段完善和协调中国的民族法制体系 299
二、新中国民族法制的发展方向前瞻 304
结 语 309
附录 315
参考文献 315
新中国民族法制大事记(1949.10—2009.9 ) 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基本情况统计 36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乡镇基本情况统计 372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