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思想渊源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经济民主”思想 1
第二节 天主教的社会理论 7
第三节 基督教的社会伦理 12
第四节 资本家青睐的“企业共同体”思想 16
第五节 纳粹的“民族共同体”理论 22
小结 26
第二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早期实践 28
第一节 劳资利益团体的“自由合作”:中央工作组模式 28
第二节 早期法制化之一:集体合同制的兴衰 36
第三节 早期法制化之二:企业代表会制的兴衰 47
小结 55
第三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组织基础 56
第一节 德国工会联盟的构建 57
第二节 企业家协会联邦联合会的构建 69
小结 78
第四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制度基础之一:共决制 80
第一节 被占领时期重建共决制的努力,1945—1949 80
第二节 共决模式之一:1951年《煤钢共决法》 94
第三节 共决模式之二:从1952年《企业组织法》到1972年《企业组织法》 109
第四节 共决模式之三:1976年《共决法》 131
小结 140
第五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制度基础之二:集体合同制 142
第一节 集体合同制的重建 142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的实践,1949—1990 153
小结 170
第六章 统一德国的社会伙伴关系,1990—2000 172
第一节 两德统一与社会伙伴关系的东扩 172
第二节 社会伙伴关系的当代争论与改革 182
小结 193
结论 194
大事年表 201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