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引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金来,陈璘,吴一龙主编;余布云主审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9024526
  • 页数:548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第一章 临床指引——证据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1

一、基于证据的方法 1

二、基于一般性的方法 2

三、基于专家意见的方法 2

第二章 辅助检查 5

第一节 ACC/AHA动态心电图指南(1999) 5

一、介绍 5

二、AECG仪器设备 6

三、心率变异性 10

四、评价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症状 12

五、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度评价 14

六、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 24

七、评价起搏器和ICD功能 27

八、监测心肌缺血 28

九、儿科患者 32

第二节 ACC/AHA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指南:执行总结 35

一、执行总结与建议 35

二、心脏杂音和瓣膜性心脏病 35

三、胸痛 37

四、缺血性心脏病 37

五、左心室功能测定的有关参数和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的评价 39

六、心包疾病 40

七、心脏占位性病变和肿瘤 40

八、大血管疾病 41

九、肺部病变 41

十、系统性高血压 41

十一、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心源性血栓疾病 42

十二、心律失常和心悸 42

十三、超声心动图的急诊应用 43

十四、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43

十五、超声心动图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44

第三节 ACC/AHA最新运动试验临床指南(2002) 58

一、介绍 58

二、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61

三、有冠心病病史或有症状患者的危险度评估及预后 72

四、心肌梗死后 82

五、使用通气气体分析的运动试验 89

六、特殊人群:妇女、无症状者和血运重建术患者 92

七、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试验 104

第三章 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112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112

第二节 通过多重危险因素评估方程式评估心血管危险度(1999) 116

一、冠心病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临床重要性 117

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18

三、冠心病定义 118

四、绝对危险度评估 118

五、低危险度的定义 119

六、相对危险度与绝对危险度:Framingham评分 119

七、短期绝对危险度 122

八、长期绝对危险度 123

九、主要危险因素的严重性 123

十、在危险度评估中将糖尿病作为一种特殊情况 123

十一、老年患者绝对危险度的评估 124

十二、Framingham数据库的局限性 124

十三、条件性和易患性危险因素在危险度评估中的应用 125

十四、临床危险度减少的含义 127

第四章 高血压 129

第一节 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VI) 129

一、前言 129

二、血压的测量与临床评估 132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137

四、特殊人群和情况 156

第二节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 164

一、引言 164

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的决定因素 166

三、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干预治疗 169

四、临床评价 174

五、治疗 179

六、特殊人群 190

七、实施 194

八、未来的研究 194

第三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 195

一、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195

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性 198

三、血压的临床评价 203

四、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205

五、高血压的治疗 208

六、特殊人群 219

七、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223

八、指南的实施 226

九、今后的研究 227

第五章 高脂血症 229

第一节 成人高胆固醇血症诊断、评估及治疗的第三次报告(成人治疗组Ⅲ)(NCEP-ATPⅢ):执行总结 229

一、背景 229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主要靶标 230

三、危险评估:处理危险性的第一步 230

四、采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一级预防 233

五、采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二级预防 233

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中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236

七、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 237

八、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益处:代谢综合征作为治疗的第二个靶点 240

九、特殊问题 241

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依从性 244

附录1 ATPⅢ和ATPⅡ的共同特点 245

附录2 评估男、女10年的危险性 245

第二节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6) 247

一、引言 247

二、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248

三、高脂血症的分类 249

四、高脂血症的预防 249

五、高脂血症治疗步骤 249

六、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 251

附件1 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的建议 253

附件2 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 254

一、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 255

二、膳食治疗的目标 255

三、膳食治疗的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255

第六章 糖尿病 258

第一节 欧洲糖尿病治疗指南(1999) 258

一、高血糖状态的诊断 258

二、糖尿病管理的基本结构 260

三、糖尿病咨询 260

四、临床监测的组织 261

五、质量控制 262

六、患者教育 263

七、自我监测血糖 265

八、评估血糖、血脂和血压 266

九、提供营养的建议 267

十、体育锻炼 268

十一、高血糖的治疗 269

十二、血脂异常的治疗 271

十三、治疗高血压 271

十四、处理血管危险因素 272

十五、缺血性心脏病 273

十六、肾脏疾病 274

十七、眼损害 275

十八、足部问题 276

十九、神经病变 277

二十、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妊娠和避孕问题 278

二十一、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时的处理 280

第七章 冠心病 282

第一节 ACC/AHA/ACP-ASIM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执行总结与建议 282

一、前言 282

二、诊断 282

三、危险分层 294

四、治疗 298

五、随访:症状和抗心绞痛治疗的监测 306

第二节 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新治疗指南(2002) 307

一、引言 307

(一)本指南的目的 307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述 308

二、初步诊断与治疗 311

(一)临床诊断 311

(二)早期危险性分层 314

(三)即刻治疗 324

三、住院治疗 326

(一)抗缺血治疗 327

(二)抗血小板与抗疑治疗 335

(三)危险性分层 349

(四)早期保守治疗与有创治疗的比较 353

四、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 358

(一)一般原则 358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60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 363

(四)结论 365

五、出院与出院后的治疗 365

(一)药物治疗方案 366

(二)出院后随访 367

(三)使用药物 368

(四)调整危险因素 368

(五)病历记录 371

六、特殊人群 371

(一)女性 371

(二)糖尿病 373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患者 374

(四)老年患者 376

(五)可卡因 378

(六)变异型心绞痛 380

(七)X综合征 382

附录 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的术语定义 383

第三节 ESC无持续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2002) 384

一、概述 384

二、病理生理 385

三、诊断 387

四、危险性评估 389

五、治疗选择 391

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405

七、长期治疗 408

总结 409

第四节 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410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 410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411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度分层 411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非创伤性检查 412

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412

六、不稳定型心绞痛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412

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413

八、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414

九、不稳定型心绞痛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415

第五节 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1999) 415

摘要 415

一、引言 418

二、入院前的任务 419

(一)建议 419

(二)诊断与治疗 419

三、急诊诊断与治疗 422

(一)建议 422

(二)检查/定性与危险性的确定 422

(三)常规措施(氧、硝酸甘油、阿司匹林) 426

(四)ST段抬高/BBB的危险性分层与处理 429

(五)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436

(六)非ST段抬高的危险性分层和处理 440

四、住院治疗 445

(一)早期一般措施 445

(二)低危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448

(三)高危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450

五、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方法 468

(一)硝酸甘油 468

(二)阿司匹林和其他血小板活性药物 470

(三)溶栓治疗原理 471

(四)抗血栓制剂、抗凝制剂 475

(五)抗心律失常 481

(六)β-受体阻滞剂 483

(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84

(八)钙通道阻滞剂 485

(九)镁剂 487

(十)正性肌力药物 487

六、出院准备 489

(一)低危病人的无创性评价 489

(二)有创评价 496

(三)二级预防 500

七、长期治疗 507

(一)心脏康复 507

(二)恢复活动到既往活动量 507

附录 心肌梗死的再定义(2000.9) 509

序 509

一、心肌梗死的概念与定义 509

二、临床表现 510

三、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 511

四、特殊临床背景的心肌梗死 515

五、心肌梗死不同定义的意义 516

六、评价具体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意义 517

七、心肌梗死再定义对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影响 518

总结 519

第六节 ACC/AH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1)(1993年PTCA指南修订)——执行总结 519

一、前言 519

二、概述与背景 520

三、结果 520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定义 520

(二)介入手术并发症的定义 521

(三)即刻效果 522

(四)长期效果与再狭窄 522

(五)成功与并发症的预测因素 524

(六)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 527

(七)与内科治疗比较 528

四、医疗机构与术者能力的要求 530

(一)质量保证 530

(二)术者与机构的手术量 531

(三)心脏外科现场支持 531

五、适应证 534

(一)无症状或轻微的心绞痛 534

(二)Ⅱ-Ⅳ级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535

(三)心肌梗死 537

(四)既往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41

(五)辅助技术的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血流速度和压力) 543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处理 544

(一)应用新技术的经验 544

(二)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44

(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处理 546

七、特殊问题 547

(一)Ad-Hoc血管成形术—心导管检查时同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47

(二)心脏移植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547

(三)临床再狭窄的处理 547

(四)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 548

(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费用-效果分析 548

八、展望 548

下册 549

第八章 心肌炎与心肌病 549

第一节 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 549

一、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549

二、对采纳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 551

(一)定义和分类 551

(二)特异性心肌病 552

第二节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参考意见 553

一、适应证与非适应证 553

二、操作方法 554

三、对PTSMA治疗HOCM的评价 555

第九章 瓣膜性心脏病 556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1998) 556

一、一般原则 556

(一)对有心脏杂音患者的评估 556

(二)预防心内膜炎和风湿热 564

二、特殊的瓣膜病变 569

(一)主动脉瓣狭窄 569

(二)主动脉瓣返流 577

(三)二尖瓣狭窄 592

(四)二尖瓣脱垂 605

(五)二尖瓣返流 611

(六)多瓣膜疾病 619

(七)三尖瓣病变 622

(八)与减食欲药物相关的瓣膜性心脏病 624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估和处理 626

(一)抗菌治疗 627

(二)血培养阴性心内膜炎 630

(三)HIV血清阳性患者的心内膜炎 631

(四)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 631

(五)门诊患者的治疗 632

(六)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指征 632

四、妊娠期瓣膜性心脏病的处理 633

(一)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633

(二)体检 634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 634

(四)一般处理指南 634

(五)具体瓣膜病变 636

(六)心内膜炎的预防 638

(七)心脏瓣膜手术 638

(八)抗凝治疗 638

五、青少年和年轻人瓣膜性心脏病的处理 639

(一)主动脉瓣狭窄 640

(二)主动脉瓣返流 642

(三)二尖瓣返流 642

(四)二尖瓣狭窄 643

(五)三尖瓣病变 644

(六)肺动脉狭窄 645

(七)肺动脉瓣返流 647

六、人工瓣膜患者的处理 648

(一)人工心脏瓣膜的分类 648

(二)人工心脏瓣膜的并发症 650

(三)人工心脏瓣膜患者的处理 652

(四)选择瓣膜的主要标准 659

七、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冠心病的评估和处理 662

(一)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 662

(二)冠心病的诊断 663

(三)主动脉瓣置换术时治疗冠心病 663

(四)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663

(五)二尖瓣疾病和冠心病并存时的处理 665

第十章 心力衰竭 666

第一节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估与治疗指南(2001)——执行总结 666

一、概述 666

二、心力衰竭作为临床综合征的特征 668

三、患者的评估 668

(一)对患者的初步评估与易患因素的检测 668

(二)心力衰竭的进行性评估 669

四、治疗 670

(一)具有发展成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A期) 670

(二)无症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B期) 671

(三)目前或既往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C期) 671

(四)不可逆终末期HF患者(D期) 673

五、特殊人群和伴随疾病的治疗 674

六、舒张功能障碍 675

七、临终关怀 675

第二节 ESC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1) 676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676

(一)流行病学 676

(二)有关心力衰竭的术语 676

(三)欧洲的心力衰竭病因 677

(四)与诊断相关的心力衰竭症状的病理生理 678

(五)临床上诊断心力衰竭的方法 679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686

(一)引言 686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 686

(三)心力衰竭的预防 686

(四)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687

(五)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687

(六)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89

(七)氧疗 699

(八)器械装置和外科治疗 699

(九)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 701

(十)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同时并存的心绞痛或高血压 706

第三节 HFSA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指南(1999) 706

一、心力衰竭概述 707

(一)公共卫生问题 707

(二)定义和病理生理 707

(三)现代治疗与新指南 707

二、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建议 708

(一)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708

(二)地高辛 713

(三)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药 715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7

(五)抗心律失常药和器械治疗 719

(六)醛固酮拮抗剂 721

(七)心肌炎的当今治疗 722

第四节 中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002) 724

一、前言 724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定 725

(一)临床评估 725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估 727

三、心力衰竭的预防 727

四、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728

五、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729

六、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729

(一)肯定为标准治疗的药物 729

(二)其他药物 741

七、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744

八、心力衰竭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746

九、心力衰竭的氧气治疗 746

十、心力衰竭治疗的建议概要 746

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 748

第一节 中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建议(2001) 748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 748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74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749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法 751

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753

(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753

(二)室性心律失常 756

(三)宽QRS心动过速的处理 759

(四)特殊临床情况下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 759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761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762

五、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的辅助检查的评价 763

第二节 ACC/AHA最新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仪植入指南(2002) 765

一、心脏永久起搏适应证 766

(一)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 766

(二)慢性双支和三支传导阻滞的起搏 768

(三)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 769

(四)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起搏 770

(五)起搏预防和终止心动过速 771

(六)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神经介导综合征的起搏 773

(七)儿童和青少年的起搏 774

(八)特殊情况下的起搏 776

(九)起搏仪器的选择 778

(十)起搏器的随访 785

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适应证 786

(一)背景 786

(二)ICD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786

(三)ICD的替代治疗方法 787

(四)药物和仪器治疗对心脏骤停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预防的比较 787

(五)特定疾病和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二级预防 788

(六)儿科患者 789

(七)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790

(八)ICD治疗的禁忌证和限制 791

(九)ICD治疗的费用—效果比 791

(十)ICD脉冲发生器的选择 792

(十一)ICD的随访 792

第三节 ACC/AHA/ESC心房纤颤治疗指南——执行总结 794

一、定义 794

(一)心房颤动 794

(二)相关的心律失常 795

二、分类 795

三、流行病学和预后 795

四、病理生理机制 796

(一)心房因素 796

(二)房室传导 797

(三)AF对心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97

(四)血栓栓塞 797

五、相关情况、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 798

(一)病因和相关情况 798

(二)临床表现 799

(三)生活质量 799

六、临床评价 799

(一)AF患者的基本评价 799

(二)所选AF患的其他检查 800

七、治疗 800

(一)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 800

(二)复律 801

(三)药物复律 801

(四)电复律 801

(五)窦性心律的维持 802

(六)AF时的心室率控制 807

(七)预防血栓栓塞 809

八、治疗方案的建议 812

(一)AF患者的治疗总则 812

(二)AF患者的治疗建议 815

第十二章 脑血管病 823

第一节 AH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处理指南 823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825

二、预后 825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检查 825

(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827

(二)脑动脉的影像学检查 827

(三)心脏的影像学检查 827

(四)其他检查 829

(五)建议 829

四、降低危险因素 829

(一)高血压 829

(二)吸烟 829

(三)心脏病 830

(四)口服避孕病 830

(五)绝经期后雌激素的使用 830

(六)饮酒 830

(七)血脂 830

(八)糖尿病 830

(九)体育活动 831

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831

(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831

(二)抗血小板聚集试验协作研究 833

(三)抗凝剂 834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类型 834

(五)新近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理 835

(六)建议 835

六、外科治疗 836

(一)颅外颈动脉疾病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836

(二)颅外/颅内动脉旁路搭桥术 837

(三)椎基底动脉系疾病的手术治疗 838

(四)建议 838

七、总结 838

第二节 AH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的补充(1999) 840

一、危险因素的调整 840

二、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841

(一)抗血小板药 841

(二)防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的最佳阿司匹林剂量 842

(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842

(四)抗凝药物 844

三、外科治疗 845

(一)颈动脉疾病 845

(二)中度动脉狭窄治疗的最新结果 846

(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 846

(四)颅内外分流术 847

(五)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疾病 847

四、建议 848

(一)危险因素的处理 848

(二)药物治疗 848

(三)手术治疗 849

第三节 AHA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1999) 850

一、脑出血的急诊诊断与病因 850

二、急性脑出血的处理 852

(一)急诊科的初步处理 852

(二)开放气道和供氧 852

(三)药物治疗——随机试验 852

(四)血压的处理 853

(五)颅内压升高的处理 854

(六)液体治疗 855

(七)防止癫痫 855

(八)体温处理 855

(九)其他药物治疗 855

三、手术治疗脑出血 855

(一)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随机研究 856

(二)非随机研究——常规穿颅术 857

(三)非随机研究——新型的手术方法 858

(四)手术治疗脑出血指南——总结 858

四、脑出血的预防 859

(一)血压的控制 859

(二)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 859

五、未来展望 860

第四节 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 860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认识 860

二、急性并发症的急诊治疗 864

三、急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865

四、早期支持治疗 867

五、抗血栓或抗血小板聚集的紧急治疗 868

六、溶栓治疗 869

七、血液稀释疗法 870

八、细胞保护疗法 870

九、外科治疗 872

第五节 欧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00) 872

一、对患者的初步评估 873

二、技术要求 873

三、脑卒中的一般处理 873

(一)肺功能及气道的保护 874

(二)心脏监护和血压管理 874

(三)控制血糖 875

(四)控制体温 875

(五)维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875

四、特殊治疗 876

(一)溶栓治疗 876

(二)血小板抑制剂 877

(三)早期抗凝治疗 877

(四)血液稀释 877

(五)神经保护治疗 878

五、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878

(一)吸入性肺炎 878

(二)泌尿道感染 878

(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878

(四)褥疮 879

(五)癫痫发作 879

六、治疗颅内高压及脑水肿 879

(一)内科治疗 879

(二)低温疗法 879

(三)外科减压治疗 880

第十三章 急性肺栓塞 881

第一节 ESC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0) 881

一、概述 881

(一)流行病学与易患因素 882

(二)病理生理学 884

(三)自然病程与预后 885

二、诊断 886

(一)临床表现与临床评价 886

(二)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889

(三)肺血管造影 890

(四)计算机螺旋断层摄片术(螺旋CT) 893

(五)超声心动图 895

(六)深静脉血栓的检测 896

(七)D-二聚体 897

(八)诊断方法 898

三、治疗 901

(一)血流动力学与呼吸支持 901

(二)溶栓治疗 902

(三)外科取栓 904

(四)抗凝治疗 905

(五)静脉滤网 908

四、特殊问题 909

第二节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911

一、名词与定义 911

二、危险因素 912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913

四、临床征象 913

五、诊断方案 916

六、治疗 917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917

(二)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921

七、预防 921

第十四章 ACC/AHA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评估指南 922

一、问题的确定 922

二、处理患者的一般方法 922

(一)病史 923

(二)体检 924

(三)合并症 924

(四)辅助检查 925

(五)围手术期心脏评估的逐步法 927

三、疾病特异性的处理方法 931

(一)冠状动脉疾病 931

(二)高血压 932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 933

(四)心肌病 933

(五)瓣膜性心脏病 933

(六)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934

(七)埋藏式起搏器和ICD 935

(八)肺血管疾病 935

四、手术的类型 936

(一)紧迫性 936

(二)手术的危险性 936

五、围手术期的辅助检查 939

(一)决定检查的简便方法 939

(二)静息左心室功能 940

(三)冠心病危险度和活动能力的评估 940

(四)建议——何时及进行何种检查 949

六、危险评估策略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951

七、术前治疗 952

(一)术前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理由和证据总结 952

(二)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 956

(三)瓣膜手术 960

(四)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960

(五)埋藏式起搏器和ICD 961

(六)术前加强监护 961

(七)静脉血栓栓塞和周围动脉疾病 962

八、麻醉问题和术中管理 963

(一)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 963

(二)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 964

(三)术中使用硝酸甘油 964

(四)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应用 965

(五)维持体温 965

(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966

九、围手术期的监护 966

(一)术中和术后应用肺动脉导管 966

(二)术中和术后ST段监测 967

(三)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监护 968

(四)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969

十、术后治疗和长期处理 970

十一、结论 972

十二、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972

第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功能障碍 974

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普林斯顿专家组会议建议(2002) 974

一、背景 975

(一)性活动的生理效应 975

(二)和性交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975

(三)心脏危险性分层 976

二、治疗建议 977

(一)低危患者 977

(二)高危患者 978

(三)中危或危险性不确定的患者 979

三、危险分层和治疗小结 980

四、结论 980

五、附录 981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表 982

后记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