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输液剂的概念 1
二、输液剂的起源和发展 1
三、输液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 4
一、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4
二、溶液组成的标度 5
三、黏度 7
四、光密度 7
五、流量与流速 7
第三节 输液剂的分类 8
一、按输液原料的性质分类 8
二、按临床用途分类 8
第四节pH 9
一、pH标度的定义 9
二、pH对输液稳定性的影响 9
三、常用输液剂的pH控制点范围 10
第五节 渗透压力 11
一、渗透压力的基本概念 11
二、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 11
三、等渗标度的判定 12
四、等渗与等张 12
第六节 热原 13
一、概述 13
二、热原的组成 14
三、热原的性质 15
四、热原的作用 15
五、热原的污染途径和除去方法 16
第七节 流变学 17
一、基本原理 17
二、动力黏度 18
三、运动黏度 18
四、黏度的度量方法分类 19
五、《中国药典》常用的黏度和运动黏度单位 19
六、相对黏度 19
七、特性黏数(度) 19
八、特性黏数与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21
九、边界层 23
十、层流、过渡流及湍流 24
十一、牛顿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曲线 24
十二、乳剂型输液的流变性 26
第二章 灭菌法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灭菌与无菌 27
二、灭菌可靠性参数 27
第二节 物理灭菌法 33
一、煮沸灭菌 33
二、流通蒸汽灭菌 33
三、巴斯德灭菌 34
四、热压灭菌 34
五、紫外线灭菌 37
六、辐射灭菌 39
七、微波灭菌 40
八、干热灭菌 41
九、过滤除菌法 42
第三节 化学灭菌法 43
一、气体灭菌 43
二、化学药物灭菌 45
第四节 无菌操作法 45
一、无菌操作室的灭菌 46
二、无菌操作 46
第三章 空气净化技术 48
第一节 概述 48
一、通风 48
二、空气调节 49
三、空气净化 51
第二节 室内空气的净化标准与测定方法 52
一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52
二、洁净室内含尘量及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55
第三节 空气过滤 56
一、空气过滤机制与影响因素 57
二、空气过滤器与过滤器特性 57
第四节 洁净室的设计 61
一、洁净室的布置 61
二、洁净室的建筑要求 62
三、洁净室对人、物的净化要求 63
四、洁净室的空气净化系统 64
第四章 输液剂GMP要求及认证 73
第一节 厂房 73
一、选址 73
二、布局 74
三、车间设计 74
四、车间平面布置 75
五、人员和物料的净化 75
第二节 设备 76
一、传动设备 76
二、管道 77
三、给水排水装置 77
四、输液生产车间(室)的常用设备 78
第三节 人员 78
一、培训内容 78
二、培训考核 79
三、培训管理 80
第四节 生产管理 80
一、配制工序 80
二、洗涤工序 80
三、灌装工序 81
四、灭菌工序 81
五、灯检工序 81
六、包装工序 81
第五节 质量管理 82
一、质量标准 82
二、质量检验 82
三、质量控制 83
四、实验动物管理 84
第六节 输液剂的生产验证 84
一、概述 84
二、计量仪器的校准与检验方法的验证 86
三、厂房与设施验证 96
四、设备验证 100
五、生产工艺验证 104
六、再验证 115
七、回顾性再验证 115
八、产品验证与验证文件 115
九、输液剂验证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16
第五章 制水 117
第一节 原水的预处理 117
一、加絮凝剂 117
二、机械过滤 118
第二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制备 120
一、纯化水 120
二、注射用水 135
第三节 制药用水的污染及控制 139
一、制药用水的污染 139
二、制药用水污染的警戒与纠偏 139
第四节 制药用水的输送与贮存 140
一、输送 140
二、贮存 140
第五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质量要求 141
一、饮用水 141
二、纯化水 142
三、注射用水 142
第六节 制药用水的检验 143
一、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 143
二、导电性 144
三、pH 146
四、水的浊度 146
五、水的硬度 146
六、水中耗氧量 147
七、硝酸盐 148
八、亚硝酸盐 148
九、氨 148
十、铁 149
十一、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 149
第七节 制药工艺用水的管理 150
一、制药工艺用水水质标准 150
二、水质监护 150
第六章 过滤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一、过滤方式 151
二、过滤速度 152
第二节 过滤介质和助滤剂 154
一、过滤介质 154
二、助滤剂 158
第三节 过滤器和过滤装置 159
一、过滤器的种类和选择 159
二、过滤装置 165
第七章 输液剂的制备工艺 168
第一节 输液剂生产工艺流程 168
第二节 输液剂的生产工序 169
一、制水流程 169
二、容器及其配件洗涤处理 169
三、输液制备 169
第三节 输液剂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 169
一、原辅料质量要求 169
二、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 188
第四节 输液剂容器的洗涤 195
一、玻璃输液瓶的洗涤 195
二、聚丙烯输液瓶的洗涤 199
三、输液袋的洗涤 199
四、胶塞的洗涤 200
第五节 输液剂的配制 200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200
二、投料量的计算 200
三、称量 201
四、配制 201
五、半成品检验 204
第六节 输液剂的灌装与封口 205
一、灌装 205
二、封口 207
第七节 输液剂的灯检与包装 208
一、灯检 208
二、贴瓶签 208
三、包装 208
四、检验 209
五、入库 209
第八节 塑料瓶和塑料袋装输液 209
一、塑料瓶输液包装技术 209
二、塑料软袋输液包装技术 211
第九节 批生产记录 214
一、批生产记录的内容 214
二、生产记录的填写 215
三、生产记录的整理与保存 215
第八章 输液剂的成品检验 217
第一节 最低装量检查 217
一、仪器与用具 217
二、操作方法 217
三、记录与计算 217
四、结果判定 217
第二节 pH测定 218
第三节 渗透质量摩尔浓度的测定 219
第四节 黏度的测定 219
一、毛细管黏度计法 220
二、旋转黏度计法 221
三、黏度计常数的测定 222
四、特性黏数的测定 223
第五节 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的检查 223
一、可见异物的检查 223
二、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224
第六节 无菌检查 224
一、基本原理 224
二、抽样 224
第七节 热原与细菌内毒素检查 226
一、家兔法检查热原 227
二、鲎试验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227
第八节 过敏反应检查法 228
第九节 降压物质检查 229
第十节 异常毒性检查法 229
第十一节 重金属检查法 230
第十二节 总氮测定法 231
第十三节 高聚物摩尔质量的测定 233
一、高聚物摩尔质量 233
二、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 233
第九章 输液剂的研发及输液的进展 235
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 235
一、安全性 235
二、有效性 235
三、质量可控性 235
四、稳定性 236
五、其他 236
第二节 处方设计前的工作 236
一、文献检索 236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 238
第三节 稳定性试验 241
一、影响因素试验 242
二、加速试验 242
三、长期试验 243
四、输液原料药及输液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243
五、有效期的统计分析 243
六、稳定性其他试验方法 245
七、新输液剂开发过程中系统稳定性研究 248
第四节 输液剂处方优化设计 249
一、析因设计 249
二、正交设计法 249
三、均匀设计法 250
四、星点设计 250
五、单纯形优化法 250
六、Plackett-Burman设计 251
第五节 输液剂处方筛选 251
一、药物的配伍与相容性 251
二、合适的渗透质量摩尔浓度 251
三、pH的拟定 251
四、降低含氧量 251
第六节 从实验室研究至中试生产 251
一、实验室研究阶段 252
二、小量试制阶段 252
三、中试生产阶段 252
第七节 新输液剂的临床研究 253
一、新药的概念 253
二、新输液剂临床研究的目的 253
三、新输液剂临床研究前的准备 253
四、新药的临床试验分期 254
第八节α-细辛脑输液剂的研发实例 255
一、α-细辛脑的药学资料 255
二、α-细辛脑输液剂的研发 255
第九节 研发的输液申报注册 259
第十节 药品的信息设计 259
一、信息设计的应用方法 260
二、信息设计在我国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261
第十一节 输液的进展 261
一、电解质输液 261
二、氨基酸输液 263
三、微量元素注射液 269
四、维生素注射液 269
五、中药输液 270
第十章 输液剂生产实例与注解 271
第一节 电解质类输液剂 271
氯化钠注射液 271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273
碳酸氢钠注射液 274
乳酸钠注射液 275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276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277
乳酸钠葡萄糖盐注射液(3:2:1注射液) 278
第二节 糖类输液剂 279
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注射液) 279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281
果糖注射液 282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283
转化糖注射液 284
麦芽糖注射液 285
第三节 多元醇类输液剂 287
甘露醇注射液 287
山梨醇注射液 288
木糖醇注射液 289
第四节 氨基酸类输液剂 290
一、氨基酸输液各个模式 290
二、处方中各氨基酸的比例 291
三、氨基酸输液的配制 292
四、氨基酸输液配制举例 292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292
第五节 脂肪乳类输液剂 294
一、脂肪乳注射液 294
脂肪乳注射液(C14~C24) 295
二、氟碳乳注射液 300
Fluosel-DA注射液 300
第六节 全胃肠外营养输液 302
一、全胃肠外营养输液的组成 302
二、全胃肠外营养输液的配制 305
三、TPN的制剂举例 306
成人用TPN 306
第七节 代血浆类输液剂 307
一、代血浆的质量要求 308
二、代血浆的分类 308
三、常用的代血浆 308
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 308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 310
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 310
羧甲基淀粉钠注射液 313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14
第八节 治疗类输液剂 316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316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317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317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318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注射液 319
盐酸倍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320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320
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321
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 322
当归注射液 323
清胆注射液 324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326
第十一章 输液生产企业的“三废”防治 327
第一节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 328
一、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328
二、水污染物测定方法的标准 330
三、输液制造企业工业水污染物的处理 331
第二节 废气的处理 332
一、含悬浮物废气 333
二、含无机物和有机物废气 333
第三节 废渣的处理 333
一、综合利用法 334
二、焚烧法 334
三、填土法 334
第十二章 输液剂的临床应用 335
第一节 输液剂的临床反应 335
一、输液反应的概念 335
二、输液反应的分类 336
三、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鉴别 336
四、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336
五、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338
第二节 输液剂在临床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341
一、传染性疾病 342
二、呼吸系统疾病 344
三、循环系统疾病 346
四、消化系统疾病 350
五、血液系统疾病 352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354
七、泌尿系统疾病 356
八、神经精神科疾病 357
九、儿科疾病 361
十、妇产科疾病 365
十一、围手术期 367
第三节 输液剂滴注高度的计算 368
第四节 输液的滴注速度与滴注流量 370
一、滴注流量与滴注速度(率) 370
二、滴量法与滴系数 371
三、临床常用输液的滴注 373
第十三章 输液剂的临床配伍 378
第一节 输液剂与注射剂的配伍实验方法 378
一、常用的输液配伍实验方法 378
二、配伍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79
第二节 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 380
一、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影响因素 380
二、高营养静脉输液各组分间及其与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387
第三节 输液与注射液配伍变化表 389
附录 431
一、常用酸的相对密度、组成标度、物质的浓度 431
二、各种压力之间的换算关系表 431
三、葡萄糖溶液旋光度与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检索表 431
四、输液剂仪表的计量校准装置 432
五、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 433
六、输液剂市售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434
声明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