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编 血液细胞学检验 1
第一章 血液细胞 1
第1节 造血 1
第2节 造血干细胞 2
第3节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释放、衰老 4
第4节 组织细胞及其它细胞 8
第5节 粒细胞系统 11
第6节 红细胞系统 18
第7节 巨核细胞系统 24
第8节 淋巴细胞系统 29
第9节 单核细胞系统 33
第10节 浆细胞系统 36
第11节 病理异常细胞 39
第二章 骨髓检验 46
第1节 骨髓穿刺 46
第2节 骨髓有形成份测定 49
第3节 染色技术 51
第4节 骨髓涂片细胞检查 53
第5节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 54
第6节 粒红比例 55
第7节 血液涂片检查 55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 57
一、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RC) 57
二、简易过氧化酶染色(POX) 58
三、碱性磷酸酶染色(ALP) 60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63
五、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 64
六、铁染色(Fe) 67
七、苏丹黑B染色(SB) 69
八、热盐水溶解试验(DNA热溶水解试验) 71
九、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酸酶染色法 71
十、酯酶染色法 73
十一、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法(Mueller) 75
十二、墨汁吞噬试验 78
十三、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法 79
第四章 骨髓检查诊断常用术语解释 83
第1节 关于造血组织、细胞发育、成熟、释放、衰老方面术语解释 83
第2节 关于细胞池、危象方面的术语解释 100
第3节 关于小体术语解释 102
第五章 骨髓象检查结果分析 105
第1节 骨髓增生程度的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05
第2节 粒、红比例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07
第3节 粒细胞系统增生、成熟、释放、形态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09
第4节 红细胞系统增生、成熟、释放、形态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20
第5节 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成熟、功能、释放、形态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30
第6节 淋巴细胞系统增生、成熟、衰老病理形态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38
第7节 单核细胞系统增生、成熟、衰老病理形态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43
第8节 组织细胞增生、成熟、衰老病理形态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47
第9节 浆细胞系统增生、成熟、病理形态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55
第10节 骨髓内特殊异常病理细胞检查及其意义 159
第11节 血液寄生虫 160
第六章 血象检验结果分析 162
第1节 白细胞系统质与量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62
第2节 红细胞质与量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70
第3节 血小板质与量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178
第七章 血液病临床分析 182
第八章 骨髓检查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187
第九章 病例诊断分析 190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 190
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型) 191
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a型) 191
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 192
五、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193
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193
七、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oL) 194
八、恶性组织细胞病 195
九、多毛细胞白血病 195
十、白细胞减少症 196
十一、粒细胞缺乏症 196
十二、类白血病样反应 197
十三、多发性骨髓瘤 198
十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98
十五、缺铁性贫血 199
十六、巨幼细胞贫血 200
十七、混合性贫血 200
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
十九、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02
二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03
二十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04
二十二、继发性贫血 205
二十三、铁粒幼细胞贫血 205
二十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6
二十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RAEB)转化红白血病M6型 207
二十六、急性粒-巨双相混合细胞型白血病 208
二十七、原发性海蓝色组织细胞增多征 209
二十八、骨髓转移癌 210
第2编 血液病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11
第一章 红细胞疾病 211
第1节 红细胞疾病的病因分类 211
一、贫血 211
二、红细胞增多症 211
第2节 贫血 211
一、概念 211
二、贫血的分度标准 212
三、贫血形态分类标准及意义 212
四、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212
五、按病因分类 212
第3节 各种贫血诊断要点 213
一、缺铁性贫血 213
二、继发性贫血 215
三、溶血性贫血 216
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20
五、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221
六、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222
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223
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24
(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224
(二)、冷凝集素综合症(CAS) 225
(三)、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 226
九、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27
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Hb血症) 228
十一、硫化血红蛋白血症(SHb血症) 229
十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29
十三、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 231
十四、珠蛋白合成异常性贫血 232
十五、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性贫血 235
十六、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238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239
(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243
(三)、骨髓病性贫血 245
(四)、铅中毒性贫血 247
十七、铁粒幼细胞贫血 249
第4节 红细胞增多症 251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251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SE) 252
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252
第5节 卟啉病 253
第二章 白细胞疾病 257
第1节 白细胞疾病分类 257
第2节 白血病 260
一、白血病分类 260
二、白血病临床共同特点 267
三、白血病周围血象病理改变 267
四、白血病骨髓病理变化 268
五、白血病细胞化学改变 269
六、白血病疗效标准 271
第3节 急性白血病(AL) 271
一、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 271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M3)(AML) 272
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AMoL) 274
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 L2、L3)(ALL) 274
五、急性红白血病M6型 276
六、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277
七、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HL) 278
第4节 慢性白血病(CL) 280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 280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282
三、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oL) 283
四、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284
第5节 特殊类型白血病 284
一、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L) 284
二、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L) 286
三、全髓性细胞白血病(PMS) 288
四、浆细胞白血病(PL) 288
五、多毛细胞性白血病(HCL) 289
六、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LL) 291
七、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 292
八、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性白血病(TBL) 293
九、恶性组织细胞病(MT) 294
第6节 白细胞减少症(LP) 296
第7节 类白血病样反应(LR) 298
第8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00
第9节 多发性骨髓瘤(MM) 306
第10节 其它 309
一、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RH) 309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311
三、骨髓纤维化(MF) 312
四、脾功能亢进(HP) 315
第三章 血小板疾病 318
第1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318
第2节 过敏性紫癜(AP) 320
第3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322
第3编 血液病实验诊断 324
第一章 血栓与止血机制及实验诊断方法 324
第1节 血栓与止血机制 324
一、正常止血过程及其原理 324
二、血液凝固机理 325
三、抗凝血系统 329
四、纤溶系统 331
五、止血与血栓疾病的病因分类 333
六、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335
第2节 试剂与准备 338
一、抗凝剂 338
二、清洁液(洗液)的配制法 339
三、玻璃器皿的硅化、脱硅处理及其它 339
第3节 实验诊断方法 340
一、出血时间测定(BT) 340
二、阿斯匹林耐量试验(ATT) 341
三、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或血小板滞留试验 342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比浊法)(PAgT) 343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 346
六、血块收缩试验(CRT) 347
七、血液凝固时间(CT) 348
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48
九、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Biggs法 349
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一期法) 352
十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纠正试验 353
十二、蝰蛇毒磷酯时间(RVVCT) 354
十三、肝脏储备功能检查 355
十四、凝血酶时间测定(TT) 355
十五、纤维蛋白原定量(比浊法) 356
十六、Ⅷ:C测定(一期法) 357
十七、VWF:Ag测定(火箭电泳法) 358
十八、VWF:Ag双向交叉免疫电泳 360
十九、因子XⅢ筛选试验 360
二十、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361
二十一、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鞣化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 362
二十二、抗凝血酶Ⅲ的肝素辅因子活性测定(AT-ⅢC) 364
第二章 溶血性贫血及实验诊断方法 366
第1节 溶血性贫血 366
一、概念 366
二、正常胆红质代谢 366
三、溶血的部位 366
四、溶血的破坏加速指标 368
五、代偿增生的指标 368
六、异常代偿能力 369
七、红细胞损害性变化的证据 369
八、血管内溶血及管外溶血的鉴别 369
第2节 实验诊断新方法 370
一、游离Hb测定(P-Hb) 370
二、结合珠蛋白测定——电泳法(HP-Hb) 370
三、尿含铁血黄素(Rous)试验 372
四、糖溶血试验 372
五、酸溶血试验(Hams) 373
六、红细胞渗透脆性及37℃孵育24小时脆性试验 374
七、红细胞自溶试验 377
八、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试验(PHT) 379
九、抗人球人蛋白(Coombs)试验 380
十、改良的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 382
十一、冷凝集素试验 382
十二、双相溶血素测定(冷溶血试验,当-兰氏试验) 384
十三、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试验(微量法) 385
十四、异丙醇过筛试验 385
十五、抗硷血红蛋白测定(HbF) 386
十六、Heinz氏小体生成试验 387
十七、异常血红蛋白微量电泳筛选法 387
十八、血红蛋白H包涵体 389
十九、点彩红细胞计数 389
第三章 特殊检查 391
一、肾上腺素试验(唐氏试验) 391
二、骨髓粒细胞有效储备的测定 391
三、桑氏试验 392
四、改良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392
五、血液浓集涂片、查找异常细胞 393
六、溶菌酶活力测定(比浊法) 393
七、硝基四氮唑蓝试验(NBT) 395
八、血清四铁联合测定 396
第4编 附录 399
一、健康成人骨髓细胞分类(1.2) 399
二、我国健康人的血象 401
三、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的平均正常值 402
四、各种年龄的正常骨髓象 403
五、各种年龄(出生~20岁)周围血象的平均值 404
六、正常淋巴结涂片细胞分类表 405
七、脾脏穿刺涂片的分类正常值 406
八、正常人骨髓增生程度及其与有核细胞比值的关系 407
九、正常人骨髓细胞核分裂 407
十、血液病英文缩写 408
十一、红细胞血管内破坏及血红蛋白代谢(血管内溶血) 410
十二、正常红细胞破坏及血红蛋白代谢(血管外溶血) 411
十三、凝血机制(瀑布学说示意图) 412
十四、溶血性贫血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程序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