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童年 1
第一节 我出生于泰国 1
第二节 七岁时回到祖国 2
第三节 念完小学六年 4
第四节 饥荒年的我家 6
第二章 热血沸腾的六个年头 9
第一节 地下交通站 9
第二节 他们都是“圣人” 13
第三节 撤退到泰国去 14
第四节 船上巧遇 16
第五节 带枪出逃 17
第六节 千方百计筹资回国 18
第七节 在潮揭丰边区的日子里 19
第三章 城市工作的十五年 23
第一节 从事青年工作 25
第二节 错误伤害了部分同志 27
第三节 到中央团校学习 29
第四节 整风反右 31
第四章 “大跃进”在外砂 33
第一节 从黄槐到外砂 33
第二节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35
第三节 穷过渡的“共产主义” 37
第四节 一平二调刮“共产风” 38
第五节 瞎指挥与强迫命令 40
第六节 高指标与浮夸风 42
第七节 历史的反思 44
第五章 痛忆“文革”浩劫 47
第一节 “文革”前夕 47
第二节 “文革”正式登场 50
第三节 在“牛栏”的日子里 61
第四节 “解放”回汕 76
第五节 无所作为的四个年头 79
第六节 痛定思痛 80
第七节 难以忘怀的“刘实姨” 82
第六章 真抓实干的四个年头 83
第一节 帽子一风吹 83
第二节 一封未发出的信 84
第三节 以工作组名义进驻普宁 85
第四节 第二次搞包产到户 88
第五节 三项民心工程 98
第六节 用三中全会精神统一全党思想 101
第七节 一次开阔眼界的考察访问 104
第七章 在汕头经济特区十年 107
第一节 难得的机遇 108
第二节 迎接各种挑战 111
第三节 走求实之路 123
第四节 重大的创举 133
第五节 善待外资企业 139
第六节 创办台湾工业区 144
第七节 借用“外脑” 148
第八节 特区的高科技产业 161
第九节 把特区扩大到市区 163
第八章 参与构筑潮学殿堂二十年 169
第一节 前十年为“潮学殿堂”打了基础 169
第二节 后十年为侨批文化研究等工作尽了点力 183
第三节 二十年的感悟 186
第九章 晚年的两个情结 191
第一节 家乡情结 192
第二节 泰国情结 199
附录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