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犯罪学概论 1
第一章 犯罪学的含义、学科价值与地位 1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2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价值 8
第三节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2
第四节 犯罪学在刑事科学中的地位 17
第二章 犯罪学的中心范畴 26
第一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 27
第二节 犯罪学中的被害 39
第三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 42
第四节 犯罪学中的犯罪治理 45
第三章 犯罪学的体系结构 51
第一节 犯罪学体系结构概览 51
第二节 犯罪学体系结构的构建基点 53
第三节 犯罪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54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57
第一节 实证研究方法 57
第二节 思辨研究方法 67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方法 70
第五章 犯罪学的理论演进 72
第一节 传统西方犯罪学研究概览 72
第二节 现代西方犯罪学研究述评 85
第三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犯罪学研究简介 118
第四节 我国犯罪学研究简述 120
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 127
第一章 犯罪现象概述 127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与内容 128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特征 130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研究价值 132
第四节 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犯罪现象状况 133
第二章 犯罪分类研究 154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 154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分类 155
第三节 犯罪人的分类 158
第三章 犯罪现象的描述 167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167
第二节 犯罪数量和犯罪率 170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 174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动态 179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危害 181
第六节 犯罪现象的区域性和时间性 182
第四章 犯罪现象的预测 187
第一节 犯罪预测概说 187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 188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要求 191
第三编 被害论 152
第一章 被害人学研究 195
第一节 被害人学的兴起与发展状况 195
第二节 被害人学的价值 206
第三节 被害人学的理论渊源 209
第二章 被害人与被害研究 216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被害性与类型 216
第二节 被害现象的基本问题 227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分析 245
第三章 潜在被害人研究 257
第一节 潜在被害人的概念与特征 257
第二节 潜在被害人的研究意义和保护范围 261
第四编 犯罪原因论 269
第一章 犯罪原因论概说 269
第一节 犯罪原因与犯罪原因论 269
第二节 犯罪原因论的两种认识途径 272
第三节 犯罪原因一体论 277
第二章 犯罪的一般社会原因 280
第一节 文化冲突的存在 280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失衡 297
第三节 思想道德教育的放松 304
第四节 社会控制的薄弱 308
第五节 犯罪打击的不力 313
第三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317
第一节 个体原因与犯罪 317
第二节 个体的不良心理 319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中的消极因素 326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负面影响 329
第五节 年龄与性别上的差异对犯罪的影响 333
第五编 犯罪治理论 337
第一章 犯罪治理概述 337
第一节 犯罪治理的概念与特征 338
第二节 犯罪治理的理论概览 341
第三节 我国犯罪治理的基本方略 345
第二章 犯罪的刑事治理 352
第一节 刑事治理概述 352
第二节 “严打”:刑事治理的特殊形式 354
第三节 刑事治理的完善 361
第三章 犯罪的社会治理 366
第一节 社会治理概述 366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 369
第四章 犯罪的分类治理 376
第一节 犯罪主体层面的分类治理 376
第二节 犯罪发生领域的分类治理 379
第三节 犯罪手段层面的分类治理 381
第五章 犯罪的特殊治理 385
第一节 特殊治理的语义分析 385
第二节 特殊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389
第三节 特殊治理的基本途径 391
第六章 犯罪的被害治理 396
第一节 被害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396
第二节 被害治理的对象界定 399
第三节 被害治理的途径探寻 400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