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 3
一 聊城各级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3
(一)各县和专区政权的建立 3
(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6
(三)抗美援朝运动 16
(四)民主改革与思想教育 18
(五)批判《武训传》及《武训历史调查记》 25
二 聊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2
(一)土改与农村经济的恢复 32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初步开展 35
(三)工商业调整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37
(四)“三反”、“五反”运动 41
三 聊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0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与贯彻 50
(二)粮食统购政策的实施 52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7
(四)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66
(五)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70
(六)思想改造与新型政治制度的确立 74
四 聊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 82
(一)聊城经济建设的初步成就 82
(二)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扩大化 86
(三)严重脱离实际的“大跃进”运动 90
(四)人民公社的建立及其调整 97
(五)“反右倾”运动与“左”倾错误的继续 101
(六)国民经济困难的蔓延和加剧 106
五 聊城经济调整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0
(一)聊城地委对经济困难的初步反应 120
(二)国民经济调整的逐步展开 124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阶级斗争扩大化 133
(四)“学习雷锋”活动 141
六 聊城“十年动乱” 147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全面动乱 147
(二)普遍夺权与“反逆流”、“反复旧”运动 152
(三)“斗、批、改”阶段的政治活动 159
(四)“教育革命”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70
(五)“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运动 173
(六)经济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177
(七)“文化大革命”在聊城地区的结束 180
七 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188
(一)思想解放与工作重点的转移 188
(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196
(三)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成效 210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214
八 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23
(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的确立 223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效 229
(三)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机制的确立 232
(四)“科教兴聊”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42
(五)大开放、大改革、大招商与经济大发展 246
(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江北水城建设步伐 254
(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257
典志文化 269
一 地理 269
(一)地理位置 269
(二)行政区划 271
(三)自然环境 272
(四)人口 297
二 农业 302
(一)农田 302
(二)农作物 308
(三)水利工程 318
三 工业 326
(一)经营体制 326
(二)工业门类 330
(三)工业技术 352
四 商业 366
(一)国内贸易 366
(二)对外贸易 377
五 财税金融 383
(一)财政 383
(二)税收 395
(三)银行机构和业务 399
(四)保险 421
六 城乡建设 426
(一)城乡规划与建设 426
(二)环境保护 439
七 交通通信 445
(一)交通 445
(二)通信 455
八 党团 465
(一)中国共产党 465
(二)民主党派 474
(三)群众团体 481
九 民政 495
(一)优待褒恤 495
(二)复退军人安置 513
(三)救灾与社会救济 517
十 军事 530
(一)兵役 530
(二)军事机关 532
(三)驻军 535
(四)民兵制度与人民防空 545
十一 司法 556
(一)公安 556
(二)检察 566
(三)审判 575
(四)司法行政 584
十二 教育 593
(一)基础教育 593
(二)高等教育 597
(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601
(四)社会教育 606
十三 科学技术 609
(一)科研机构 609
(二)科研成果及推广 613
十四 医疗卫生 624
(一)卫生机构 624
(二)卫生防疫 629
(三)医疗事业 647
(四)妇幼保健 656
(五)中西医药 659
十五 文化艺术 662
(一)文学团体与文学创作 662
(二)戏曲 664
(三)曲艺杂技 667
(四)音乐舞蹈 670
(五)美术书法 671
(六)社会科学研究 673
十六 宗教 677
(一)分布与概况 677
(二)事务管理 685
(三)活动场所 690
十七 少数民族 698
(一)民族分布 698
(二)事务管理 706
(三)回族分布及生活习俗 719
十八 风物 724
(一)民风民俗 724
(二)土特产品 732
(三)自然景观 737
(四)文化遗址、遗迹 740
人物传记 755
一 傅斯年 755
二 李苦禅 761
三 刘晏春 刘致远 766
(一)刘晏春 766
(二)刘致远 768
四 张干民 石新安 771
(一)张干民 771
(二)石新安 772
五 孟谦 韩子栋 张霖之 774
(一)孟谦 774
(二)韩子栋 775
(三)张霖之 776
六 彭天琦 谢鑫鹤 张希才 780
(一)彭天琦 780
(二)谢鑫鹤 781
(三)张希才 785
七 姚仲明 王维群 邓存伦 王希永 787
(一)姚仲明 787
(二)王维群 789
(三)邓存伦 791
(四)王希永 792
八 訾修林 韩宁夫 794
(一)訾修林 794
(二)韩宁夫 796
九 申云浦 李谦 新斧 799
(一)申云浦 799
(二)李谦 801
(三)新斧 802
十 杜道时 段毅 王一 804
(一)杜道时 804
(二)段毅 806
(三)王一 807
十一 丹彤 许梦侠 宋瑞章 808
(一)丹彤 808
(二)许梦侠 810
(三)宋瑞章 813
十二 金灼南 张英振 呼盉斋 杨少彝 814
(一)金灼南 814
(二)张英振 815
(三)呼盉斋 816
(四)杨少彝 818
十三 傅懋勣 傅乐焕 傅乐成 820
(一)傅懋勣 820
(二)傅乐焕 824
(三)傅乐成 826
十四 李士钊 张宝彝 828
(一)李士钊 828
(二)张宝彝 830
十五 王旭九 李玉兴 832
(一)王旭九 832
(二)李玉兴 833
十六 孔繁森 834
十七 战斗英雄 839
(一)李升堂 839
(二)孟琎 839
(三)包明海 840
(四)李教习 840
(五)王长金 841
(六)张振霞 841
十八 劳动模范 843
(一)刘福江 843
(二)曾广福 845
(三)宋长生 848
十九 田耕莘 李仙洲 康乐三 851
(一)田耕莘 851
(二)李仙洲 853
(三)康乐三 854
后记 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