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谭仲池 1
代序&何翰屏 5
第一编 总论 13
论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徐泰来 13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个贡献&王兴国 29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评价&汪澍白 40
关于对曾国藩的评价问题&宋小庄 48
我对曾国藩的一些看法&姜铎 55
谈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论&章继光 64
评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孙映球 71
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其人&赵世荣 80
曾国藩的选择&丁平一 90
近代名人评价曾国藩&罗绍志 98
第二编 洋务·外交·军事 103
曾国藩的外交思想及其影响&曾启球 103
论曾国藩的民族气节&邱展雄 110
曾国藩“师夷智”试论&曹建英 118
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思想&庞士让 130
评天津教案中的曾国藩&罗澍伟 140
曾国藩与天津教案&陶绪 唐志刚 151
曾国藩与江南制造局&陈绛 162
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刘子明 174
曾国藩军事取胜原因初探&左持 187
第三编 文化·教育·科技·出版 195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精神&宋德华 胡文校 195
论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政策的得失&史革新 206
曾国藩的洋务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朱东安 213
曾国藩与近代教育&李敦培 曾俊奇 钟兴永 222
容闳曾国藩与中国近代首次官派留学生计划&宋镜明 宋俭 231
曾国藩与容闳“教育计划”&郭汉民 241
曾国藩与幼童赴美留学事业&黄细嘉 249
曾国藩与近代科学技术&许康 257
系统科技政策的先驱者——曾国藩&朱亚宗 266
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出版&王建辉 273
第四编 吏治·人才·学术 282
曾国藩官宦思想述评&刘启云 282
试论曾国藩与清朝的关系&徐松荣 290
曾国藩的人才观&郑云山 296
论曾国藩人才群的形成及其特点&陶用舒 306
曾国藩人才思想述评&钟兴永 314
曾国藩学术思想初探&王继平 321
曾国藩易学思想略论&任俊华 331
曾国藩历史学说初探&竺柏松 339
试评曾国藩的治学观&饶怀民 351
论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刘一龙 359
第五编 家教·道德·处世哲学 369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唐兆梅 369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社会影响&林建曾 379
曾国藩家训思想管窥&李德阳 387
曾国藩道德观初探&李育民 395
曾国藩家教中对传统道德的弘扬&龚志鹏 405
略论曾国藩的慎独功夫&贺益德 409
试谈曾国藩如何处世&贾熟村 416
第六编 文论·诗联·书法 422
论曾国藩的古文理论&郭延礼 422
曾国藩与桐城文论&徐炼 433
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与实践&胡志泽 439
就曾国藩《读书录》评其文气论与训诂论&李家骧 447
试论曾国藩的诗论与诗作&伏家芬 457
曾国藩诗论发微&龙建春 464
曾国藩诗初探&文自成 475
论曾国藩的对联艺术&江伯怡 483
曾国藩论书法浅探&刘同高 488
第七编 人际关系 491
曾左关系的历史考察&刘泱泱 491
曾左晚年交恶之政治默契初探&易邵白 506
曾国藩与左宗棠思想之异同&彭大成 511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差异&章育良 520
曾国藩与莫友芝、黎庶昌的友谊&王?勺 529
曾国藩与魏源关系初探&胡卫平 534
第八编 其他 540
我所参加的台湾曾国藩学术研讨活动&唐浩明 540
曾国藩与衡阳&谭崇恩 544
曾国藩的家世与少年时代&罗绍志 553
新版曾国藩《奏稿》整理经过及史料价值&成晓军 562
曾国藩的书信考述&王澧华 570
新发现曾国藩佚文考辨&张铁宝等 581
曾国藩年谱简编&彭辉志 591
综述&徐泰来 599
跋&刘明生 萧有胜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