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门九章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21590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门纯德(1917~1984),山西省著名中医临床家,曾任山西省五届、六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有山西中医临床”北门”之誉。在应用经方治疗慢性疑难杂病,尤其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银屑病、肿瘤等方面颇具见地,疗效显著。

一、兴阳温经祛寒法(兴阳法) 10

(一)“兴阳法”的创始原因 10

(二)什么是“兴阳法” 11

(三)“兴阳法”的辨证运用及举例 11

1.冠心病危症 11

2.肾萎缩 13

3.不孕症 14

4.慢性前列腺炎 15

5.肠梗阻 16

6.变应性亚败血症 16

7.类风湿性关节炎 17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7

9.胃下垂 19

10.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氏病) 20

11.腺病毒性肺炎危症 20

12.失眠重症 22

13.心动过缓 23

14.急性缩阳证 24

(四)运用“兴阳法”的体会 24

1.如何区分阴证和阳证 24

2.脉诊在辨证时的作用 24

3.如何区别心、脾、肾三脏的阳虚 24

4.正确运用“温通”之法 24

二、热证的不同治法及举例 26

(一)清热剂治疗热证 26

1.产后发热 26

2.肺结核咯血 26

3.肺结核高热 27

(二)滋阴剂治疗阴虚发热证 27

1.发热待查(无名高热)例一 27

2.发热待查(无名高热)例二 27

(三)解毒剂治疗热毒证 28

1.白血病继发绿脓杆菌感染性败血症 28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继发感染性败血症 29

3.肝脓肿 30

4.肺脓肿 31

5.宫腔脓肿 32

6.妊娠期阑尾炎 33

三、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35

(一)整体观的重要性 35

(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36

1.怎样理解中医的“证” 36

2.为什么论治前必先辨证 37

(三)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 38

(四)关于望闻问切的连贯性 40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辨证关系 41

(六)临床上如何体现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43

1.“联合方组”的运用 43

2.“反治法”的辨证运用 49

3.方精药简,运用小方治病的体会 50

四、研治疑难病的体会 65

(一)胆结石 65

(二)泌尿系结石 67

(三)肾结核 68

(四)胸壁结核 69

(五)骨结核 70

(六)脊椎结核 71

(七)骨髓炎 72

五、研治肿瘤的经验 73

(一)鼻咽部出血性纤维血管瘤 73

(二)脑垂体腺瘤 74

(三)甲状腺腺瘤 76

(四)颅底部神经纤维瘤 77

(五)乳腺纤维瘤 77

(六)骨瘤 78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78

六、研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 80

(一)辨证分型 81

(二)分型论治 81

1.寒凝血滞型 81

2.气血瘀阻型 82

3.阳虚毒陷型 82

4.阴虚化热型(包括湿热蕴毒型) 8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83

1.诊断标准 83

2.疗效标准 83

3.鉴别诊断 83

(四)典型病案 84

1.寒凝血滞型 84

2.气血瘀阻型 85

3.阳虚毒陷型 85

4.湿热蕴毒型 85

(五)研治体会 85

七、研治牛皮癣的体会 88

(一)临床特点 88

(二)病因病机 89

(三)辨证施治 89

1.风寒体虚型 89

2.风热挟实型 90

3.津虚血燥型(阴虚内燥型) 90

4.湿热蕴毒型 90

5.肝肾阴虚型 90

6.冲任不调型 91

7.湿恋关节型 91

8.肝郁血滞型 91

(四)研治体会 91

八、自拟方的临床运用体会 95

(一)木耳羹 95

(二)生发丸 95

(三)活胃散 96

(四)化石丹 97

(五)山萸二枣汤 98

(六)瓜蒂散 99

(七)夏枯消瘤丸 100

(八)一味当归汤 100

(九)芍药钩藤木耳汤 101

1.组成与主治 101

2.大体方义 101

3.随证加减 101

4.典型病例 101

5.运用体会 107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0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8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 109

(三)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109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09

(五)指导学生的课堂笔记 110

(六)重视学生的古文学习 110

(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10

十、“医家五要”的职业要求 112

(一)要严肃而热情 112

(二)要大胆而细心 112

(三)要专心而认真 112

(四)要保密而慎重 113

(五)要谦虚而好问 113

十一、做医生的几点体会 115

十二、关于中医工作的几点建议 117

(一)重视对中医理论的学习 118

(二)系统整理历代中医文献 121

(三)重视在临床实践中继承 121

(四)关于中医学术以及科研的评审问题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