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然产物大全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惠永正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47802021
  • 页数:705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总 论 5

第一卷 5

第一章 基于中药而研发成功的单体新药 5

第一节 概述 5

第二节 单体新药实例 6

第三节 展望 18

第二章 生物碱 20

第一节 概述 20

第二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22

第三节 生物碱的结构和分类 24

第四节 生物碱的分布、提取与分离、结构鉴定 37

第五节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44

第六节 中药生物碱药物开发研究成果 49

第七节 小结和展望 62

第三章 萜类化合物 66

第一节 概述 66

第二节 萜类的结构和分类 69

第三节 中药中的萜类化合物 99

第四节 小结和展望 140

第四章 甾体化合物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 146

第三节 中药中的甾体化合物 149

第四节 小结和展望 174

第五章 皂苷类化合物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皂苷的结构和分类 179

第三节 皂苷的理化性质 182

第四节 皂苷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184

第五节 皂苷的结构解析 186

第六节 皂苷的生物活性与药理研究 188

第七节 皂苷的化学合成法 197

第八节 从中药中的皂苷出发进行药物开发的可行性 201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206

第一节 概述 206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及生物转化 207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10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211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16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224

第七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研究 226

第八节 临床应用及新药研究开发 237

第九节 研究展望 240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第二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46

第三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55

第四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256

第五节 香豆素的结构研究 256

第六节 研究实例 259

第七节 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261

第八章 木脂体类化合物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第二节 木脂体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265

第三节 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276

第四节 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 277

第五节 木脂素的检识 277

第六节 木脂素的结构鉴定 278

第七节 木脂体的生物活性 279

第九章 鞣质类化合物 282

第一节 概述 282

第二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分布 282

第三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300

第四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301

第五节 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302

第六节 鞣质类的生物活性 310

第七节 小结与展望 315

第十章 类脂化合物 319

第一节 概述 319

第二节 甘三酯类 320

第三节 磷脂类 326

第四节 糖脂类及其他结合脂 330

第五节 类脂与中药 331

第十一章 多肽和蛋白质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第二节 多肽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40

第三节 多肽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和鉴定 344

第四节 中药中的多肽和蛋白质 347

第五节 基因工程合成的重组多肽和重组蛋白质药物 365

第六节 作为提高药效的多肽和蛋白质修饰 367

第七节 展望 369

第十二章 多糖类化合物 377

第一节 概述 377

第二节 多糖的分类与命名 378

第三节 多糖的化学本质和理化性质 381

第四节 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 384

第五节 多糖的化学修饰与衍生物 393

第六节 多糖的生物活性与药理研究 396

第七节 多糖药物开发与应用 407

第八节 展望 408

第十三章 中药中的挥发性组分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第二节 挥发性组分的提取分离和分析鉴定 418

第三节 挥发性组分的化学分类 424

第四节 中药挥发油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427

[附录]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挥发性化合物 430

第十四章 中药中的无机化合物 443

第一节 中药矿物药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443

第二节 中药矿物药研究的特殊性 445

第三节 对中药矿物药毒性的辩证思考 452

第四节 中药矿物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456

第五节 建立中药矿物药“理论药理”的探讨 457

第六节 中药矿物药的合理应用与资源保护 460

第十五章 中药中的毒性化合物 464

第一节 中药的毒性和减毒 464

第二节 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和作用机制 468

第三节 中药有毒化合物 473

第十六章 中药天然产物的分离方法 507

第一节 概述 507

第二节 提取分离方法 509

第三节 色谱技术 513

第四节 结晶技术和有效成分纯度 516

第五节 提取分离策略及方法的选择 518

第六节 提取分离过程中的次级化学反应 520

第七节 展望 524

第十七章 中药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技术 526

第一节 概述 526

第二节 2D-NMR波谱和天然产物结构系统解析法 527

第三节 质谱与串联质谱技术及其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548

第四节 CD光谱与天然化合物绝对立体化学的测定 556

第十八章 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567

第一节 概述 567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574

第三节 基于中药的新药开发 587

第四节 中药毒理学 589

第五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594

第十九章 中医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605

第一节 概述 605

第二节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 610

第三节 系统生物学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619

第四节 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626

第五节 系统生物学应用的问题和前景分析 636

第二十章 中药传统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642

第一节 寒热温凉“四气”是辨证用药的基础 642

第二节 甘苦辛酸咸“五味”是药物功能的标志 645

第三节 药物归经的临床指导意义 647

第四节 “升降沉浮”是药物作用的趋向 650

第五节 加工炮制改变药物功效 652

第二十一章 计算机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库与数据分析 655

第一节 概述 655

第二节 SIRC-TCM中药数据库系统 656

第三节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663

第四节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计量分析 673

第五节 展望 686

第二十二章 计算机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机制研究及先导发现 689

第一节 概述 689

第二节 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与中药功效 689

第三节 中药成分化合物生物活性与中药功效 692

第四节 基于中药处方中的成分化合物的骨架结构获取 701

第五节 展望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