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大事记(公元1861年~公元1986年) 5
第一卷 地理 3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31
第二章 沿革 区划 31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36
第一节 县城 36
第二节 乡镇 40
第四章 人口 民族 42
第一节 人口 42
第二节 民族 49
第五章 地质 地貌 49
第一节 地质 49
第二节 地貌 49
第三节 山脉 50
第六章 水文 53
第一节 水文地质 53
第二节 水资源 54
第三节 河流 湖泊 55
第七章 气候 60
第一节 气候概况 60
第二节 气象观测 84
第八章 土壤 84
第一节 土壤分类 85
第二节 土壤分布 89
第三节 土壤养分 89
第四节 森林土壤及植被 90
第九章 资源 96
第一节 矿藏 96
第二节 动物 98
第三节 森林 99
第四节 其它植物 100
第十章 灾害 104
第一节 干旱 104
第二节 涝灾 104
第三节 霜冻 大风 105
第四节 冰雹 105
附:灾情录 105
第二卷 农业 107
第一章 管理体制 107
第一节 个体经营 107
第二节 互助组 初级社 107
第三节 高级社 人民公社 107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08
第二章 土地 109
第一节 土地利用 109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11
第三章 农机具 113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13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13
第三节 农机队伍 115
第四章 肥料 116
第一节 农家肥 土化肥 116
第二节 化肥 117
第五章 耕作制度 118
第六章 农作物 119
第一节 品种 119
第二节 分布 125
第三节 作物保护 128
第四节 产量 130
第七章 收益分配 135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 135
第二节 粮食分配 136
第三节 现金分配 137
农谚 140
第三卷 水利 147
第一章 河道治理滩地整修 147
第二章 水利设施 150
第三章 人畜吃水 153
第四章 水土保持 154
第四卷 林业 157
第一章 林木分布 157
第二章 采种育苗 158
第一节 采种 158
第二节 育苗 158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59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61
第一节 森林破坏与管护 161
第二节 护林组织 16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63
第五章 森林经营 164
第六章 木材采伐 165
第七章 木材运输 166
第一节 集材 166
第二节 运输 166
第八章 山林权属 168
第一节 林权变迁 168
第二节 稳权发证 169
第五卷 畜牧 171
第一章 牧坡 饲草 饲料 171
第一节 牧坡 171
第二节 饲草 饲料 171
第二章 畜种 173
第三章 畜病防治 177
第一节 畜病 177
第二节 防治 178
第三节 兽医 179
第六卷 工业 181
第一章 轻工 181
第一节 印刷 181
第二节 铅笔制造 182
第三节 日用品 182
第四节 修配 185
第五节 服装加工 186
第六节 粮食加工 187
第二章 建材 189
第三章 机械 190
第一节 汽车修配 190
第二节 农机修配 190
第三节 其它修配 191
第四章 冶炼 191
第五章 化肥 192
第六章 电力 192
第一节 发电 192
第二节 输配电 194
第三节 小水电 198
第七章 其它 198
第七卷 煤炭 203
第一章 煤田 煤种 布点 203
第二章 采掘 211
第三章 运销 212
第四章 加工 215
第五章 安全生产 216
第八卷 交通 邮电 219
第一章 交通 219
第一节 公路 219
第二节 铁路 227
第二章 邮电 232
第一节 邮政 232
第二节 电讯 234
第九卷 商业 237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37
第二章 合作商业 239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43
第一节 经营方式 244
第二节 商品经销 246
第三节 社会商品零售额 253
第四章 土特产购销 255
第五章 物资 263
第一节 经销业务 264
第二节 经销机构 267
第六章 工商管理 269
第一节 企业登记 269
第二节 合同管理 270
第三节 度量衡 270
第四节 市场管理 270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271
第十卷 粮食 273
第一章 征购 销售 273
第一节 购销政策 273
第二节 粮油销售 274
第三节 计划用粮 274
第二章 粮食储存 276
第一节 存储管理 277
第二节 储存方法 278
第三节 保粮制度 278
第四节 粮温变化规律 278
第三章 粮价 279
第十一卷 财政 金融 281
第一章 财政 281
第一节 收入 281
第二节 支出 287
第三节 管理 288
第二章 金融 289
第一节 货币 289
第二节 当铺 钱庄 290
第三节 银行 292
第十二卷 党派 团体 30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01
第一节 基层组织 301
第二节 党员状况 305
第三节 党员教育 308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08
第五节 党员代表会 党员代表大会 30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1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11
第一节 工人团体 311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12
第三节 妇女团体 313
第四节 青年团体 315
第五节 少年团体 316
第六节 学生团体 317
第七节 其它团体 317
第十三卷 政事 319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1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31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1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21
附一:清未及民国宁武地方行政官员 326
附二:日伪宁武知事及侵华日军驻宁头目 326
第三章 议政机构 327
第一节 参议会 327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27
第四章 人事 328
第一节 人员编制 328
第二节 干部结构 329
第三节 干部精简下放 330
第四节 工资 331
第十四卷 政法 333
第一章 司法机构 333
第一节 治安 333
第二节 检察 334
第三节 审理 334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关和群众组织 335
第五节 临时政法机构 335
第二章 案件侦破 335
第三章 拘捕审判 337
第四章 民事诉讼 公证 339
第五章 消防 339
第十五卷 民政 341
第一章 普选 341
第二章 优抚 342
第一节 四属代表会 342
第二节 拥军 优待 343
第三节 抚恤 347
第四节 安置 348
第五节 退休 348
第三章 救济 349
第一节 灾害救济 34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50
第四章 土地征用 353
第十六卷 军事 359
第一章 军事要地 359
第一节 宁武关 359
第二节 其它要地 361
第二章 兵役 365
第三章 驻军 366
第一节 清军 阎军 366
第二节 人民军队 367
第四章 地方武装 368
第一节 游击队 368
第二节 武工队 369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369
第五章 民兵 371
第一节 民兵斗争简述 371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 372
第三节 民兵战史述略 373
第六章 重大兵事记述 379
附:侵华日军暴行录 390
第十七卷 文化 393
第一章 文化艺术队伍 393
第二章 文学 394
第一节 著作 394
第二节 作品选 395
第三章 艺术 410
第一节 戏剧 410
第二节 电影 411
第三节 民间文艺 413
第四章 新闻报刊 414
第一节 新闻报导 414
第二节 报刊 415
第五章 广播电视 415
第一节 广播 415
第二节 电视 417
第六章 图书档案 417
第一节 图书 417
第二节 档案 422
第七章 群众文化 423
第一节 文化馆 423
第二节 文化站 424
第三节 俱乐部 424
第八章 科学技术 424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24
第二节 科研成果 427
第三节 科研设施 429
第九章 体育 431
第一节 学校教育 431
第二节 业余体校 431
第三节 运动会 432
第四节 体育设施 433
第五节 体育人才 433
第十八卷 教育 435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435
第一节 私塾 435
第二节 义学 县学 书院 435
第二章 幼儿教育 436
第三章 小学教育 436
第一节 学校 436
第二节 学制 441
第四章 中学教育 442
第一节 完全中学 442
第二节 普通中学 443
第三节 课程和学制 443
第五章 职业教育 444
第六章 业余教育 445
第一节 农民夜校 445
第二节 工人夜校 446
第三节 干部教育 446
第七章 教师队伍 448
第一节 人员概况 448
第二节 教师进修 449
第八章 教育管理 450
第一节 教育机构 450
第二节 教育设施和教育改革 451
第十九卷 卫生 453
第一章 药堂 医院 453
第一节 药堂 453
第二节 医院 455
第二章 医疗队伍 457
第一节 民间医生 457
第二节 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 458
第三节 医师培训 460
第三章 管理机构 460
第一节 卫生局 460
第二节 妇幼保健站 460
第三节 计划生育办公室 461
第四章 医术 医械 461
第一节 医术 461
第二节 器械 462
第五章 防疫 464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6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69
第六章 爱国卫生 470
第七章 妇幼保健 470
第二十卷 文物 474
第一章 古遗址 474
第二章 古建筑 479
第一节 寺庙庵阁 479
第二节 古塔 487
第三章 墓葬 488
第四章 石刻 489
第一节 摩崖石刻 489
第二节 碑石 490
第三节 砖雕 497
第五章 石窟寺 498
第六章 风景名胜 501
第七章 其它文物 505
卷二十一卷 社会 50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07
第一节 社会职业 507
第二节 工农收入 509
第三节 衣食 511
第二章 宗教 会道门 518
第一节 佛教 518
第二节 天主教 519
第三节 基督教 520
第四节 白莲教 520
第五节 哥老会 521
第三章 民俗 521
第一节 传统节日 521
第二节 婚姻 525
第三节 丧葬 529
第四节 其它习俗 531
第五节 新风尚 532
第六节 庙会 533
第四章 方言 534
第一节 方言特点 534
第二节 方言与普通话词语对比 535
第二十二卷 人物 539
第一章 人物传 539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558
第一节 军队官兵 558
第二节 地方人员 587
附:宁武籍黄埔军校学生名录 590
第二十三卷 附录 591
第一章 旧志序辑 591
第二章 县志编篡综述 594
第一节 编篡始末 594
第二节 编篡人员 597
限外辑要 601
编后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