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 4
第一章 绪论 4
第一节 问题的源起 4
第二节 研究背景 5
第三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 9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潜在意义 13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 14
第六节 小结 15
第二章 文献研究 18
第一节 求助和受助的含义 18
第二节 求助和受助的一般条件与特征 20
第三节 社会福利观、文化与求助和受助的观念 23
第四节 阻碍求助和受助的原因与理论解释 27
第五节 贫困妇女与求助和受助的相关文献研究 30
第六节 中国文化与求助和受助 31
第七节 小结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节 叙述分析与叙述分析范式 36
第二节 叙述分析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39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40
第四节 小结 47
第二部分 研究发现 52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与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折 52
第一节 叙述主体的背景与特征:她们是谁? 52
第二节 下岗失业的原因:个人还是社会? 62
第三节 小结 72
第五章 行动者与社会结构相遇下的求助经验 74
第一节 求助经验的发生:为何及何时求助 74
第二节 先赋性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向家庭求助的经验 88
第三节 获得性关系网络资本: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求助的经验 120
第四节 生成性制度资源:向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求助的经验 135
第五节 顺序与意愿:求助对象的差序格局 180
第六节 小结 189
第六章 社群伦理本位的受助经验 192
第一节 刚性受助:基本需要与工具性受助经验 192
第二节 血缘差序与受助:原生家庭关系与受助经验 195
第三节 情感认同差序与受助:非制度性资源与受助经验 223
第四节 超越个人与社会:国家责任观下的制度性受助经验 245
第五节 受助意愿与受助顺序:儒家社群伦理本位的受助经验 288
第六节 小结 294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 299
第七章 求助和受助经验的意义建构与理论解释 299
第一节 研究发现:外部归因下的求助和受助经验 299
第二节 研究结论:儒家—社群主义—伦理实践的求助和受助经验 317
第三节 求助和受助经验的模型建构 320
第四节 下岗失业贫困妇女求助和受助经验的理论解释 323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343
第六节 对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工作实务的建议 351
第八章 总结和反思:求助和受助经验与叙述分析 354
第一节 叙述分析方法对本研究的意义 354
第二节 叙述分析的“扎根”与理论建构 356
第三节 研究的伦理与价值取向 358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60
第五节 研究的推论和限制 362
总结语 365
参考文献 367
后记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