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经络学说的起源 1
二、经络学说的内容 2
三、经络学说是不容否定的 3
四、经络学说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4
五、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实践的基础 5
六、怎样研究经络学 5
(一)必须明白经络循行的部位 5
(二)必须明白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6
(三)必须熟记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属性 6
第二章 十二经脉 8
一、一般概念 8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8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 8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 10
(四)十二经脉表里相配和五行的关系 12
(五)十二经脉在生理上的作用 14
(六)十二经脉的病理 20
(七)十二经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23
(八)经脉的交叉和交会——会穴的意义 25
(九)十二经脉的根结和标本 26
(十)六腑之合 29
(十一)经络和腧穴的主治关系 30
二、各论 32
(一)手太阴肺经 32
(二)手阳明大肠经 35
(三)足阳明胃经 37
(四)足太阴脾经 41
(五)手少阴心经 44
(六)手太阳小肠经 46
(七)足太阳膀胱经 48
(八)足少阴肾经 51
(九)手厥阴心包经 54
(十)手少阳三焦经 56
(十一)足少阳胆经 59
(十二)足厥阴肝经 62
第三章 十二经别 65
一、一般概念 65
二、各论 66
(一)足太阳、足少阴之经别 66
(二)足少阳、足厥阴之经别 66
(三)足阳明、足太阴之经别 68
(四)手太阳、手少阴之经别 70
(五)手少阳、手厥阴之经别 70
(六)手阳明、手太阴之经别 71
第四章 奇经八脉 73
一、一般概念 73
二、各论 74
(一)任脉 74
(二)督脉 76
(三)冲脉 78
(四)带脉 80
(五)阳维脉 82
(六)阴维脉 84
(七)阳蹻脉 85
(八)阴蹻脉 87
第五章 络脉 89
一、一般概念 89
二、十五络脉各论 91
(一)手太阴之别 91
(二)手少阴之别 92
(三)手厥阴之别 93
(四)手太阳之别 94
(五)手阳明之别 95
(六)手少阳之别 96
(七)足太阳之别 97
(八)足少阳之别 98
(九)足阳明之别 99
(十)足太阴之别 100
(十一)足少阴之别 101
(十二)足厥阴之别 102
(十三)任脉之别 103
(十四)督脉之别 104
(十五)脾之大络 105
第六章 十二经筋 107
一、一般概念 107
二、各论 108
(一)足太阳之筋 108
(二)足少阳之筋 110
(三)足阳明之筋 111
(四)足太阴之筋 112
(五)足少阴之筋 115
(六)足厥阴之筋 116
(七)手太阳之筋 117
(八)手少阳之筋 119
(九)手阳明之筋 120
(十)手太阴之筋 121
(十一)手厥阴之筋 121
(十二)手少阴之筋 123
〔附〕十二经皮部的概念 124
附录 126
一、经脉交会腧穴表 126
二、人体重要部位经络分布表 139
三、各经经穴歌 155
(一)手太阴肺经 155
(二)手阳明大肠经 155
(三)足阳明胃经 155
(四)足太阴脾经 155
(五)手少阴心经 156
(六)手太阳小肠经 156
(七)足太阳膀胱经 156
(八)足少阴肾经 157
(九)手厥阴心包经 157
(十)手少阳三焦经 157
(十一)足少阳胆经 157
(十二)足厥阴肝经 158
(十三)任脉 158
(十四)督脉 158
(十五)冲脉 158
(十六)带脉 158
(十七)阳维脉 159
(十八)阴维脉 159
(十九)阳蹻脉 159
(二十)阴蹻脉 159
四、各经经脉循行主病歌 159
(一)手太阴肺经 159
(二)手阳明大肠经 160
(三)足阳明胃经 160
(四)足太阴脾经 161
(五)手少阴心经 161
(六)手太阳小肠经 161
(七)足太阳膀胱经 162
(八)足少阴肾经 162
(九)手厥阴心包经 163
(十)手少阳三焦经 163
(十一)足少阳胆经 164
(十二)足厥阴肝经 164
(十三)任脉 165
(十四)督脉 165
(十五)冲脉 165
(十六)带脉 165
(十七)阳维脉 165
(十八)阴维脉 166
(十九)阳蹻脉 166
(二十)阴蹻脉 166
五、十二经脉起止歌 166
六、周身经络部位歌 167
七、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168
八、十五络脉歌 168
九、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歌 168
主要参考文献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