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伦理学的性质 2
伦理学的对象 12
伦理学的方法 23
第一篇 道德现象论 31
第一章 道德意识及其基本范畴 31
第一节 道德意识 31
第二节 善、恶 42
第三节 荣、辱 47
第四节 义务(责任) 54
第五节 正义(公正) 58
第六节 幸福 65
第二章 道德活动及其基本领域 73
第一节 道德活动 73
第二节 爱情、婚姻、家庭道德 77
第三节 职业道德 85
第四节 社会公德 93
第五节 公民道德 96
第三章 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104
第一节 道德规范 104
第二节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111
第三节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115
第四节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117
第五节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22
第二篇 道德本质论 129
第四章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129
第一节 道德现象的一般本质 129
第二节 道德的基本特征 137
第三节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的关系 143
第五章 道德是人的生活方式 150
第一节 道德与生活方式 150
第二节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153
第三节 生产力、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163
第四节 社会经济关系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171
第六章 道德是社会的自律机制 180
第一节 道德是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 180
第二节 道德以精神自律来构建社会秩序 188
第三节 道德进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94
第三篇 个体道德论 211
第七章 道德行为及其评价标准 211
第一节 人类行为及其特征 211
第二节 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 215
第三节 道德行为的选择 220
第四节 道德行为的评价 226
第八章 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 236
第一节 道德品质及其特征 236
第二节 道德品质的构成 240
第三节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48
第四节 理想人格 254
第九章 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道德良心 257
第一节 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57
第二节 道德修养的实质和途径 264
第三节 道德境界 270
第四节 道德良心 274
第四篇 社会道德论 281
第十章 道德关系及其现实形态 281
第一节 道德关系 281
第二节 道德风尚 289
第三节 国家道德 302
第四节 道德舆论 307
第十一章 道德传承及其主要方式 316
第一节 道德文明 316
第二节 道德传统 325
第三节 道德教育 336
第十二章 道德转型及其基本过程 346
第一节 道德失范 346
第二节 道德重建 357
第三节 道德创新 369
结论 377
道德与生活方式 377
道德与社会文明 383
伦理学与人生哲学 386
伦理学与社会哲学 389
参考文献 393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