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磁兼容导论 1
1.1电磁兼容名词术语及单位 1
1.2电磁干扰的危害 6
1.3电磁兼容研究内容 9
1.4电磁兼容性设计 16
1.5电磁兼容的历史及发展 19
第2章 电磁骚扰源及特性 20
2.1电磁骚扰源 20
2.2雷电及其二次效应 24
2.3电力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 27
2.4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 30
2.5公共场所的电磁骚扰源 36
2.6高能电磁骚扰 38
2.7静电放电(ESD) 40
2.8骚扰源的特性分析 42
2.9骚扰源的模型 44
第3章 电磁骚扰传播机理 51
3.1电磁骚扰耦合途径 51
3.2骚扰源对敏感设备的干扰模式 54
3.3传导耦合 56
3.4电磁辐射耦合 68
3.5设备的电磁骚扰耦合途径分析 76
第4章 电磁屏蔽 81
4.1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 81
4.2屏蔽的基本原理 84
4.3完整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计算 87
4.4不完整及非实壁屏蔽的屏蔽效能 94
4.5屏蔽体设计 100
4.6缝隙的电磁密封方法 104
4.7屏蔽上孔洞的处理 109
第5章 接地与搭接 112
5.1接地及其功能 112
5.2设备的安全接地 113
5.3信号地 116
5.4地线中的干扰及消除 125
5.5屏蔽接地 128
5.6电子系统的接地方法 130
5.7大型系统的接地举例 133
5.8搭接 135
5.9搭接网络 140
第6章 电磁干扰滤波技术 143
6.1滤波器概念及分类 143
6.2滤波器的主要特性 146
6.3反射滤波器的原理及设计 147
6.4损耗滤波器 154
6.5电源EMI滤波器及设计 158
6.6数字信号线EMI滤波器及设计 168
6.7印制电路板EMI滤波器 171
第7章 电磁干扰的隔离与抑制技术 173
7.1平衡电路 173
7.2电磁干扰隔离装置 177
7.3光电耦合隔离地环路 181
7.4瞬时干扰的时间回避防护方法 182
7.5防护元件 183
7.6防护电路 191
7.7触点开关噪声及其抑制 197
第8章 信号传输回路的干扰控制 201
8.1屏蔽电缆的电磁耦合分析 201
8.2辐射共模耦合 206
8.3辐射差模耦合 213
8.4信号传输电缆的空间电磁场防护 215
8.5非平衡线路电缆屏蔽层外表面感生电流及控制 217
8.6电缆间的串扰控制 220
8.7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222
8.8电缆引入屏蔽盒的接地方法 226
8.9电缆连接器 228
第9章 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 231
9.1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基础 231
9.2多层印制电路板设计 239
9.3数字电路的电容设计 246
9.4时钟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248
9.5地线和电源线的干扰及抑制 252
9.6线路板的电磁辐射及抑制 255
9.7I/O接口及连接器设计 264
9.8集成电路的EMC抑制 269
9.9模拟电路的瞬态干扰抑制 274
9.10防护电磁干扰的软件方法 277
第10章 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原理 280
10.1电磁兼容性预测 280
10.2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基本知识 284
10.3电磁兼容性预测数学方法概述 289
10.4电磁场的数值分析方法 292
10.5EMC/EMI数值模型的建立 298
10.6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分析步骤 304
第11章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及场地 306
11.1概述 306
11.2电磁骚扰测量设备 307
11.3辅助测量设备 311
11.4电磁抗扰度测试设备 320
11.5电磁环境监测仪器 324
11.6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328
第12章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 343
12.1电磁兼容测试分类及测试标准 343
12.2传导电磁发射测试 345
12.3辐射电磁发射测试 350
12.4传导抗扰度测试 353
12.5辐射抗扰度测试 366
12.6混响室测试 368
参考文献 373
中英文索引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