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灸论 3
第一章 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 3
第一节 灸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3
第二节 振兴灸法的方向 4
第二章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 8
第一节 研究经络学说不能忘记中医的认识论 8
第二节 经络学说应与中医藏象学说相联系 10
第三节 不能混淆经脉与经络的主次地位 11
第四节 有形无形、颅内颅外之争应该得到澄清 11
第五节 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不能混为一谈 13
第六节 生理经络与病理经络应有所区分 14
第七节 对经络内容与功能的认识不能笼统含混 18
第八节 经气应该是经络的实质 19
第三章 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 34
第一节 经脉系统与经络体系的关系 34
第二节 经脉系统与心血管体系的关系 48
第三节 经脉系统与经筋体系的关系 57
第四节 经脉系统与淋巴体系的关系 61
第五节 经脉系统与皮肤肌肉的关系 63
第六节 经脉系统的联系和依存 65
第四章 针刺与灸法功效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比较 70
第一节 针与灸的联系基础和作用机制 70
第二节 针灸与药物的比较 79
第三节 针和灸比较 82
第五章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86
第一节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 86
第二节 各种灸法及作用 93
第六章 针灸辨证的意义与方法 111
第一节 临床辨证与治症的意义 111
第二节 针灸辨证与汤液辨证的异同 115
第七章 灸感病理感传规律及其意义 121
第一节 灸感感传的一般规律 121
第二节 灸感感传的路径与形式 130
第三节 经穴感传作用的若干特性 137
第四节 十四经病理感传现象与途径 143
第五节 灸感规律对中医基本理论的验证 158
第八章 热症禁灸与可灸对灸法的影响 164
第一节 热症禁灸的错误根源 165
第二节 热症可灸的理论依据 167
第三节 如何对待热症用灸 172
第九章 灸赋 177
第一节 针灸探源赋 177
第二节 灸不离宗赋 183
第三节 经脉求真赋 185
第四节 灸针同异赋 189
第五节 灸针辨证赋 190
第六节 灸感三相赋 192
第七节 热症贵灸赋 194
第八节 灸海乘槎赋 195
第九节 灸不忘针赋 198
第十节 灸贵变通赋 206
下篇 灸例 215
第十章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215
第一节 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 215
第二节 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辨证与分型 224
第三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实践 231
第四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243
第五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选录 253
第六节 灸法成功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对防治艾滋病的启示 262
第十一章 灸法治疗各科病症验案 273
第一节 颅脑及神经精神病 273
第二节 五官口齿喉舌病 282
第三节 呼吸系统病 297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病 309
第五节 消化系统病 317
第六节 前后阴及泌尿系统病 331
第七节 运动系统病 338
第八节 皮肤病 354
第九节 外科炎症与外伤性病 360
第十节 癌肿及新生物 383
第十一节 其他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