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两大体系在当代的矛盾和冲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品修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610979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在研究对象、劳动和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冲突和对立。

第一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的学说分野 1

第一节 维护资本统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 2

一、重商主义是始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 2

二、重农主义是最初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 5

三、斯密古典经济学体系 7

四、李嘉图古典经济学体系 10

五、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体系 13

第二节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的两大学派 20

一、凯恩斯经济学及其凯恩斯革命 20

二、现代古典学派的新自由主义思潮 23

第三节 维护无产者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28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立 28

二、马克主义经济学来源于古典经济学 32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创立的三个时期 33

四、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 33

第四节 在实践中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 35

一、社会主义经济学存在的客观性 35

二、苏联过渡时期经济学的体系化 39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41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发展 44

第五节 经济学两大体系的学说分野 46

一、两大体系的研究对象不同 46

二、两大体系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47

三、两大体系提出不同的价值理论 49

四、两大体系不同的社会发展观 49

第六节 经济学无国界、无阶段、无阶级质疑 51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 52

三、经济学的合一说、融合说、取代说之批判 55

四、经济学“无国界、无‘阶段性’、无‘阶级性’”吗? 59

第二章 经济学对象是“人与人”不是“物” 64

第一节 重商主义研究对象是财富——货币 65

一、重商主义以财富——货币为研究对象 65

二、法国重商主义体系的研究对象 67

三、英国的重商主义 69

四、威廉·配第的经济学研究对象——财富及其管理 70

第二节 重农主义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 71

一、重农主义体系以财富(农产品)为研究对象 71

二、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 72

三、魁奈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 73

四、杜尔阁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农产品) 74

第三节 斯密的《国富论》的研究对象 75

一、斯密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财富 75

二、斯密关于财富的正确界定 76

三、斯密对重商主义财富理论的批判 76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对象 78

一、李嘉图经济学研究对象——财富分配 78

二、确立财富分配为研究对象的阶级背景 78

三、李嘉图对财富研究的着眼点 79

四、李嘉图的分配学说的内容 80

第五节 庸俗经济学各流派的研究对象 80

一、西斯蒙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福利 80

二、马尔萨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 83

三、萨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 85

四、巴斯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人利益 86

五、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配规律 87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8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88

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89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90

第七节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92

一、社会主义经济学取消论批判 92

二、列宁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对象形成的基础 94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95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新探讨 99

第八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批判 104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唯心史观批判 104

二、生产要素配置不是经济学研究对象 107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剥削关系 108

四、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 109

五、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 110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是“危险的学说”? 112

第一节 经济学创始学派的价值论基本命题 113

一、经济学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 113

二、威廉·配第的基本命题 114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基本命题 116

四、坎蒂隆的基本命题 117

五、富兰克林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 119

六、魁奈的“出卖价值” 120

七、杜尔阁的劳动创造“纯产品”理论 121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22

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22

二、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 123

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24

四、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 125

五、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126

六、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 128

七、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评价 130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31

一、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错误 131

二、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134

三、资本的构成对价值的影响 136

四、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困惑 138

五、自然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139

六、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缺陷 140

七、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终结 142

第四节 庸俗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 148

一、蒲鲁东的构成价值论 148

二、马尔萨斯的供求价值论 151

三、萨伊的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 153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157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157

二、商品二因素理论 160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 162

四、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理论 165

五、生产价格理论的创立 167

第六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 171

一、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庸俗成分纠正 171

二、庸俗资产阶级价值论的批判 175

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 177

第七节 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新探讨 186

一、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186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 188

三、资本家的“管理”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劳动? 195

第四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收入分配理论的纷争 202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创始学派的分配理论 203

一、配第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的贡献 203

二、布阿吉尔贝尔的“公平分配”改革计划 208

三、坎蒂隆的工资、利润、地租理论 210

四、魁奈的“纯产品”及其分配理论 211

五、杜尔阁的“工资”及其以外收入理论 213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学说 216

一、二元工资理论 216

二、二元利润理论 218

三、二元地租理论 220

四、三个阶级与三种收入的关系 222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223

一、工资是“劳动的价值” 223

二、利润理论的科学性和缺陷 225

三、地租理论的贡献和缺陷 226

第四节 庸俗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体系 232

一、西斯蒙第的收入分配理论 232

二、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34

三、萨伊的“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 238

四、巴斯夏的资本和劳动和谐的分配理论 239

五、约翰·穆勒的收入分配理论 241

第五节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学说 245

一、剩余价值范畴的确立 245

二、剩余价值及其来源 248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 251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发展 255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55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57

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62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然性 263

五、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式 265

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 269

七、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 272

八、一部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 273

第七节 两大体系分配理论的本质区别 276

一、揭露和掩盖剥削之争 276

二、研究分配理论目的不同 278

三、分配方式的差异 280

四、对工资、利息、地租等的不同解释 282

五、两大体系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的共同点 285

第五章 经常学两大体系再生产理论的矛盾 287

第一节 魁奈《经济表》的再生产理论体系 288

一、魁奈的《经济表》和“纯产品” 288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290

三、社会资本扩大和缩小再生产 294

四、马克思对魁奈再生产学说的评价 298

第二节 “斯密的教条”与社会资本再生产障碍 303

一、《经济表》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科学尝试的中断 303

二、斯密对资本的分析 304

三、“斯密的教条”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设置了障碍 306

四、对斯密辩解的评述 308

五、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教条” 310

六、西斯蒙第克服“斯密的教条”的失败 311

第三节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313

一、马克思创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学说 313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 317

三、《资本论》中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学说 318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322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327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32

一、国民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 332

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 335

三、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337

四、国民经济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41

五、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342

六、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345

第五节 绿色GDP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55

一、传统GDP和绿色GDP 355

二、绿色GDP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66

三、绿色GDP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77

四、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385

第六节 两大体系在宏观调控理论上的冲突 395

一、西方国家宏观调控及其经历的三个阶段 395

二、宏观调控的不同目的 396

三、研究总量均衡的出发点不同 398

四、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的困惑 403

第六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危机理论的对立 406

第一节 否认经济危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407

一、古典学派的“产品以产品来购买”理论 407

二、詹姆斯·穆勒和萨伊的无生产过剩危机论 408

三、李嘉图否认经济危机的庸俗观点 411

第二节 生产过剩可能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 415

一、消费不足经济危机论 415

二、消费不足论的先驱者 416

三、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418

四、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422

第三节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424

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从放任自由走向国家干预 424

二、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成因 426

三、对西方经济学经济波动理论的批判 42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危机学说 428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学说的创立 428

二、经济危机及其实质 429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432

四、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破坏和调节 434

五、信用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435

第七章 经济学两大体系维护不同的经济制度 438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永恒经济制度论 439

一、斯密的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社会制度 439

二、李嘉图的符合“永恒的自然形式”的经济制度 442

三、庸俗经济学的经济制度观 446

第二节 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经济制度观 450

一、西斯蒙第的小生产者组成的理想社会 450

二、蒲鲁东的小生产者组成的理想社会 453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经济制度 455

一、圣西门的未来社会的“实业制度” 455

二、傅立叶“和谐制度”的理想社会 459

三、欧文“合作公社”的理想社会 46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观 476

一、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476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484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88

四、《哥达纲领批判》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491

五、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495

六、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504

七、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514

八、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51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518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5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19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题内之义 523

四、正确认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525

五、“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现实意义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