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广泛兴趣—回忆童年 1
一、童年、少年的回忆 2
二、父母的熏陶 3
三、拓宽知识面 7
第2章 打好根基—大学生涯 12
一、艰苦条件 良好学风 13
二、勿忘恩师 17
三、学科偏爱 风格形成 19
四、学习知识要学会欣赏 20
第3章 追求科学—远渡重洋 26
一、做实验的经验 26
二、泰勒教授的直觉见解 28
三、费米教授的物理课 31
四、两种推理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33
五、发现宇称不守恒 36
六、我是中西两种文化共同的产儿 39
七、加入美国国籍 41
八、读书、教学五十年 43
第4章 探访新中国—建造友谊桥 47
一、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人科学家 48
二、杜勒斯神话的破灭 52
三、与毛泽东主席会面 54
四、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57
五、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59
六、建造中美友谊桥梁 60
第5章 血浓于水—为中国科技发展尽力 63
一、血浓于水 64
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 65
三、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 70
四、中国现代化应吸收他人好的部分 71
五、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 72
六、高层次技术人才“下海”问题 75
七、科学研究工作成功的钥匙—P.P.P. 76
八、科学研究要有自己的风格 78
九、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82
第6章 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科学发展 90
一、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科学发展 91
二、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 99
三、东方文化传统中的孝道 100
四、孝敬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101
五、东西方教育传统对青年人的影响 103
六、东西方文化在文字方面的差异 106
七、科学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109
八、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感想 110
第7章 尊教重道—推崇他人 114
一、爱因斯坦讲座教授 114
二、悼念马仕俊博士(1962年) 117
三、吴健雄物理学奖 119
四、赞陈氏级 121
五、丁肇中小传 123
六、王淦昌先生与中微子的发现 124
七、一个真实的故事 125
八、半个世纪的友谊 128
九、米尔斯谈与杨振宁的合作 136
第8章 关于教育的思考—教学方法 139
一、“天才教育”—给罗章雄父亲的信 140
二、培养青少年动手的创造能力—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144
三、社会建设需要各种人才 148
四、关于大学教育的思考 149
五、两种学习方法:按部就班法和渗透法 151
六、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 154
七、语言学家推荐的一篇文章 157
八、中国要有自己的爱因斯坦 161
九、中国知识分子和国家前途 163
第9章 期望年轻人—寄语大学生 171
一、杨振宁与青年人 172
二、与中国青年学者卓有成效的合作 178
三、同学们就是中国的无比的潜力 181
四、回国创业,改写民族历史 183
五、把中国经济搞上去是值得自豪的事 184
六、尽快把青年引向科学前沿领域—建立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 185
七、香港应引进中国内地青年科研人才 187
八、下决心培养青年教师 188
九、教授给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上课是很好的 191
十、中国青年应把眼光放远一些 192
第10章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195
一、保守的革命者 195
二、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199
三、21世纪的科技 205
四、中国文化与科学 208
五、归根反思 219
六、对全球GDP猛增的思考—在合肥政务中心礼堂“新安大讲堂”上的演讲 227
七、重逢 237
附录 239
一 我所知道的杨振宁&[美国]聂华桐 241
二 杨振宁的治学态度与为人&[新加坡]潘国驹 248
三 杨振宁教授为大学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美国]John S.Toll 254
四 杨振宁对我的影响&朱经武 256
五 杨振宁家世述略&刘秉钧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