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文本写作本体论 1
第一节 学科本体论 1
第二节 文本的涵义 11
第三节 文本的现代蕴涵 24
第二章 文本发展的三阶段 29
第一节 口语声音文本 29
第二节 文字符号文本 35
第三节 电子虚拟文本 39
第三章 文本写作论 46
第一节 写作文本观——游戏论 46
第二节 写作作品观——理解论 55
第三节 写作生活观——宣泄论 61
第四章 超文本写作之渊源 70
第一节 超文本产生的理论背景 70
第二节 文本符号的人类意义 77
第三节 符号文本的后现代蕴涵 81
第五章 交互式文本写作 88
第一节 交互式写作之透视 88
第二节 交互式写作特征剖析 94
第三节 交互式写作之意义 101
第四节 作品是否文学性之证明 108
第五节 交互式写作之方法 116
第六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一:概念、本体、协议 119
第一节 超文本写作本体之剖析 119
第二节 超文本写作的对立意义 127
第三节 超文本协议之审视 139
第七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二:现象、特征、意义 145
第一节 超文本写作现象之崛起 145
第二节 超文本写作现象之厘析 151
第三节 超文本写作之特征 157
第八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三:写作学批评 162
第一节 政府、管理者的批评 162
第二节 网民本身的批评 164
第三节 社会学者的批评 169
第四节 技术价值的批评 177
第九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四:作品监管、控制 180
第一节 作品监管问题的提出 180
第二节 监督与控制的手段 186
第十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五:写作思维 191
第一节 电子文本写作的一般思维 191
第二节 电子文本写作的虚拟思维 195
第三节 超文本写作的特殊思维 201
第十一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六:写作方法 210
第一节 写作方法的阐释 210
第二节 超文本写作的一般方法 212
第三节 超文本写作的“造结”方法 219
第十二章 超文本写作研究七:超阅读、写作要素 227
第一节 阅读文本理论之沿革 227
第二节 超阅读文本的理论根基 234
第三节 超文本写作的要素分析 242
参考文献 246
跋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