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师院育人 源远流长 3
第一章 从勷勤大学师范学院至勷勤大学教育学院 3
第一节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建 3
第二节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发展 8
第三节 改称勷勤大学教育学院 12
第四节 勷勤大学教育学院西迁梧州 22
第二章 从广东省立教育学院至广东省文理学院 24
第一节 改称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24
第二节 数度搬迁仍坚持办学 25
第三节 更名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及其发展 2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文理学院 32
第二编 艰苦创业 曲折发展 41
第一章 华南师范学院的组建与扩充 41
第一节 学院的组建 41
第二节 学院的扩充 44
第二章 在艰苦探索中壮大 48
第一节 在艰苦条件下办学 48
第二节 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 49
第三节 面向中学,突出师范性 53
第四节 开展科学研究,全面培养教师 56
第五节 开拓办学领域,举办函授教育 59
第六节 进行组织机构与制度的改革,改善教学环境与设备 60
第三章 经受曲折 稳步发展 62
第一节 学院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62
第二节 学院教学工作的加强 66
第三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70
第四节 搞好校园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74
第五节 在“左”的路线下走了弯路 76
第四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82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8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85
第三节 民主党派与群众组织 89
第三编 十年内乱 经受破坏 95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风暴袭击华师校园 9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伊始,矛头指向教师、干部 95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96
第三节 “工宣队”进院,清理阶级队伍 97
第四节 学生、教师、干部上山下乡,改造锻炼 97
第五节 开展“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分子 98
第二章 华南师范学院易名广东师范学院 100
第一节 进行“教育革命”试点 100
第二节 招收首批工农兵大学生 101
第三节 承担“三教”任务,为省教育事业的恢复服务 102
第四节 科学研究重新上马 103
第五节 党政领导机构不断调整,党、团、学生会、民兵组织逐步恢复 105
第三章 学院在抵制破坏、维持生存中艰难前进 107
第一节 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107
第二节 “批极左”,学院出现生机 107
第三节 “反回潮”,学院又重陷困境 108
第四编 探索改革 开拓前进 111
第一章 拨乱反正 恢复学院正常秩序 111
第一节 开展“揭、批、查”的政治斗争 111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112
第三节 恢复华南师范学院校名,列为省重点高校 113
第四节 落实措施,培养合格中学师资 114
第五节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116
第六节 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开展 118
第七节 师资队伍建设 119
第八节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保证工作重点转移 121
第九节 加强组织建设 123
第十节 图书馆工作迅速恢复和发展 124
第十一节 后勤服务工作 125
第二章 改称华南师范大学 开创学校新局面 127
第一节 面向基础教育,扩大办学规模 127
第二节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30
第三节 招生与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136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140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的发展 140
第二节 研究生的招生 141
第三节 研究生的培养 142
第四节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44
第五节 研究生的学位授予 145
第四章 在改革中稳步发展成人教育 148
第一节 调整和改革办学模式,稳步发展办学规模 148
第二节 实行统筹兼顾,大力充实办学条件 149
第三节 发挥地缘优势,开展港澳地区办学 150
第四节 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51
第五节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53
第五章 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干部 155
第一节 从干部专修科到行政学院 155
第二节 抓好基础建设,形成办学特色 156
第六章 加强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159
第一节 大力加强科研和学科建设 159
第二节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163
第七章 人事制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 166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166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 170
第三节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172
第八章 固本强基 抓实思想政治战线工作 174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174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79
第三节 民主党派与群众组织工作 182
第四节 退(离)休工作 187
第九章 加强基础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 191
第一节 图书资料与档案工作 191
第二节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文体设施 194
第三节 后勤管理与财务管理 198
第四节 校舍建设与校园美化 201
第五编 跨越世纪 勇创一流 205
第一章 以“211工程”为中心 建设一流师范大学 205
第一节 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 205
第二节 全面推进“211工程”建设 212
第三节 “211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16
第二章 全面推进各项重大改革 219
第一节 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办学模式 219
第二节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222
第三节 推进校部机关、后勤、产业改革 224
第四节 加大教学、科研和财务改革的力度 228
第三章 以改革求发展 促进本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231
第一节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第二节 推进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37
第三节 改进和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42
第四节 改革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本专科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245
第四章 快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 251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251
第二节 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53
第三节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取得硕果 263
第五章 继续教育有新的发展 267
第一节 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办学的新路子 267
第二节 拓宽渠道,扩大办学规模 268
第三节 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270
第四节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74
第五节 开创网络教育新局面 275
第六章 科学研究出现崭新局面 279
第一节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发展迅速 279
第二节 学术交流开展频繁 285
第三节 报刊出版日见繁荣 287
第七章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91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29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常抓不懈 297
第三节 切实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304
第八章 加快基础建设步伐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307
第一节 新图书馆建设与档案工作 307
第二节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文体设施 312
第三节 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314
第四节 校医院建设和医疗保健工作 317
第五节 校园建设和校园美化 318
第九章 校外二级学院和附属学校 321
第一节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321
第二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 324
第三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28
第四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32
第五节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334
结束语 336
附录 339
一、华南师范大学历任党政负责人 339
二、华南师范大学大事记 343
三、华南师范大学现行机构、组织一览表 375
四、华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一览表 376
五、华南师范大学获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 378
六、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一览表 379
七、华南师范大学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一览表(1983—2003) 383
八、华南师范大学教工情况统计表(1951—2003) 399
九、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情况统计表(1951—2003) 401
十、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历年招生及毕业人数统计表(1933—1950) 402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