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与应用 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庆华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2950965
  • 页数:6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李四光地球系统整体观为指导,在构造体系为核心的地质力学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现象和相关自然现象的联系性、层次性、整体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地质体系、地质系统、自然灾变系统、地质系统论、地壳运动整体观等新的观念,将地质力学的研究领域推进到地质系统科学的研究范畴,提出了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的地质系统整体观;将其实践应用范围,从找矿扩大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减灾。

绪论 1

第一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的演化和进展 12

第一节 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地球观的演化 12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整体观的发展 15

第三节 李四光地球系统整体观的发展 16

第四节 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19

一、加强地球自转与全球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20

二、进一步研究地球各圈层尤其是水圈和地幔物质运动的情况 20

三、研究地壳构造的范围与领域 21

四、地质力学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24

第五节 地质系统论观点的启蒙 30

第六节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 34

第二章 地壳构造系统 36

第一节 构造形迹(结构面) 37

一、构造形迹的分类 37

二、地应力的作用方式和结构面的力学分类 39

第二节 构造序次和序列 53

一、序次的概念 53

二、构造序列 56

第三节 构造体系 61

一、纬向构造体系 63

二、经向构造体系 65

三、多字型构造体系 71

四、棋盘格式构造体系 74

五、入字型构造体系 74

六、山字型构造与弧形构造体系 76

七、旋卷构造体系 78

第四节 构造系列 81

一、纬向构造系列 81

二、经向构造系列 82

三、北东向构造系列 83

四、北西向构造系列 85

五、棋盘格式断裂构造系列 85

第五节 构造系统 89

一、陆壳构造系统 89

二、洋壳构造系统 90

三、陆壳构造与洋底构造的关系 94

四、全球构造系统 96

第六节 构造体系复合 97

一、归并 97

二、交接 98

三、包容 99

四、重叠 100

第三章 构造系统对建造系统的控制作用 102

第一节 构造系统对沉积建造系统的控制 102

一、关于古地理条件 103

二、关于地壳升降的幅度、速度与频度 104

三、关于沉积建造与海水进退规程 104

四、气候变化对地层沉积的影响 106

第二节 构造系统对岩浆岩建造系统的控制 107

一、关于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 107

二、关于火成岩的岩相变化与构造体系相联系的一些现象 115

第三节 构造系统对变质建造的控制 120

第四节 构造系统对地球化学场的控制 121

一、岩浆岩地球化学场和地应力场的关系 121

二、化学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与构造的关系 125

三、变质作用与构造作用 127

第五节 构造系统与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127

一、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内生矿产的控制 127

二、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外生矿产的控制 128

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对变质矿产的控制 129

第四章 构造体系与地质体系对成矿体系和成矿系统的控制 132

第一节 地质体系控矿的基本概念 132

第二节 构造体系与地质体系对成矿体系形成的控制作用 134

一、内生成矿体系的控制因素 134

二、外生成矿体系的控制因素 152

第三节 构造系统与建造系统对中国主要成矿系统分布的控制 155

一、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的分布 156

二、外生成矿系统的分布 160

三、变质成矿系统的分布 165

第四节 构造体系复合控矿 166

一、归并控矿 166

二、交接控矿 167

三、包容控矿 171

四、重叠控矿 172

第五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系统 175

第一节 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变化和海水进退规程 176

一、意义 176

二、中国大陆海水进退规程 176

三、中国大陆海水进退规程的特点 181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 184

一、第四纪气候变化 184

二、全新世气候变化 185

三、近代气候变化 185

四、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186

第三节 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水进退、生物演化的相关性 187

第四节 自然灾害系统 189

一、自然灾害的联系性 190

二、自然灾变链与灾变群 196

三、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自然灾害变化的相关现象 198

四、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 205

第六章 构造系统和地壳表层环境对自然灾害分布的控制 209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背景与孕灾环境分区 209

一、地质构造背景 209

二、地貌轮廓 210

三、气候类型和生物分布 212

四、社会经济背景 215

五、其他影响因素 216

六、中国自然灾害孕灾环境综合分区 218

第二节 世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致灾环境与分布特征 218

一、全球构造对世界致灾环境的控制作用 218

二、全球构造与重大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222

第三节 构造对地震带及相关自然变异区的控制 225

一、构造带与地热异常带、地球化学异常带、地震带的关系 225

二、构造体系对地热地质区的控制 227

第七章 地球诸圈层运动形迹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的相关性 231

第一节 岩石圈构造形迹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与方向 231

一、大陆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31

二、洋壳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32

三、全球性构造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34

四、GIS测量数据反映的地球表层运动方式和方向 237

第二节 海平面变化和海洋运动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40

一、海水进退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40

二、现代洋流运动方式 243

第三节 古生物迁移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向 244

第四节 大气运动反映的地壳运动方式和方向 244

第八章 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球表面形象形成系统观 250

第一节 从宇宙运动看地球运动 250

一、太阳系 250

二、银河系 252

三、河外星系 253

四、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253

第二节 从构造演化看地壳运动 256

一、大陆构造的演化 256

二、洋壳构造的演化机制 266

第三节 地壳运动的起源 268

一、有关地壳运动问题的多种假说 268

二、地球系统变化的统一性 269

三、地球的各种运动及其效应 272

四、地质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形成之主因 281

五、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地壳运动的推动作用 286

六、太阳及月球对地壳运动的影响 293

七、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及其对地壳运动的影响 298

第四节 地球自转运动与地球表面形象的形成 300

一、地球自转速度与相对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300

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衡与地球表面形象形成的机制 301

三、地球表面形象变化的其它运动形式 310

第五节 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变系统的形成机制 313

第六节 地壳运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26

一、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水平力的传导方式问题 326

二、关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性与多旋回问题 327

三、关于地球自转运动与地壳的演化问题 327

四、地球自转与板块运动问题 329

五、关于地球自转与地磁场的变化问题 331

六、两极旋转构造系统与低纬度旋钮构造系统及其影响问题 331

第九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的找矿应用 333

第一节 指导找矿的观点与方法 334

一、在寻找内生矿产方面 334

二、在寻找外生矿产方面 342

三、在寻找变质矿床方面 363

第二节 预测隐伏矿床的步骤 369

一、内生矿床预测的步骤 369

二、煤矿的预测方法 371

三、石油的预测方法 371

第三节 中国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373

一、外生矿产成矿区的预测 373

二、内生矿产成矿区的预测 377

三、亚洲大陆构造的弧形发展演化特征与成矿区的分布 377

第四节 中国成矿带展布方向的推测 379

一、我国成煤带的分布 379

二、我国油气带的分布 381

三、我国主要的内生矿带 381

四、构造复合与重要成矿区的预测 382

五、根据地球化学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预测矿产可能存在的部位 384

六、矿产预测模式的探索 385

第五节 实例——对我国西北地区寻找能源矿产的建议 386

一、从地质力学地球观看开展我国西北能源矿产工作的地质依据 386

二、关于石油地质工作 387

三、关于煤田地质工作 392

四、关于铀矿勘察的意见 394

五、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能源地质工作部署的建议 394

第六节 地质力学在矿床预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395

一、开展成矿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的内在关系的研究 395

二、深入研究成矿构造体系的形成时期和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396

三、运用地应力场的规律进行矿床预测的研究工作 397

四、开展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各种找矿标志的内在联系 397

五、开展深部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 397

六、探索预测矿体埋藏深度的途径 398

第十章 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减灾方面的应用 400

第一节 推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 402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指导思想 402

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概况 404

第二节 提出综合减灾系统工程 409

一、综合减灾势在必行 409

二、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建立四大综合减灾体系 411

三、中国综合减灾系统工程的推进 413

第三节 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的探索 424

一、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的基本思路 425

二、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 427

三、中国21世纪初期重大自然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464

四、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区预测 480

五、21世纪初期中国综合减灾重点区圈定 486

第四节 进行环境——灾害系统研究,制定环境改善对策 490

一、环境与灾害的地学内涵 490

二、全球变化与全球运动研究 493

三、进行环境——灾害综合研究,优化基建选址,构建安全人居环境 498

四、中国的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藏水北调问题研究 502

第十一章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与应用成果的初步检验以及科学界的共识 506

第一节 系统整体观理论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应用的检验 506

一、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减灾方面 506

二、在灾害风险区预测方面 508

三、在灾变发展态势预测方面 510

第二节 矿产预测研究的回顾 520

一、在寻找石油方面 520

二、寻找铬铁矿 530

第三节 相关链接与共识——其他专家学者对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的远见卓识 532

一、地质力学研究现状与创新 532

二、地质力学理论体系建设 539

三、地质力学应用实践 552

第四节 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地质力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561

一、地球系统科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 561

二、地质力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562

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必须以系统整体观为指导 563

结语——构建地质力学创新体系必须以地质系统整体观为指导 567

第一节 地质系统科学是地质力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567

一、第一步——地质力学研究与发展 567

二、第二步——以地球系统整体观为指导,扩大地质力学的研究范围 573

三、第三步——地质系统整体观和地质系统科学研究 576

第二节 地质力学研究进程中创新理念的发展 578

一、地质系统整体观 579

二、地质现象系统观 580

三、地壳运动整体观 581

四、地球表层系统统一观 581

第三节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的方向和初步认识 582

一、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的初步认识 582

二、地质系统和地质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 586

第四节 展望地质系统整体观的实践应用 590

一、在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成矿系统和成矿体系 590

二、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和现今地壳运动规律,推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 590

三、用地质系统整体观指导国土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591

四、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591

基础文献 593

参考文献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