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功能聚合物载体 1
1.1 概述 1
1.2 不溶性功能聚合物载体 2
1.2.1 功能基化聚苯乙烯 2
1.2.2 羟甲基化聚苯乙烯载体 3
1.2.3 Ameba树脂 4
1.2.4 聚合物键联异硫脲 5
1.2.5 聚合物键联TEMPO 5
1.2.6 聚合物键联的氯甲酸酯 7
1.2.7 功能基化开环歧化聚合物 7
1.2.8 聚苯乙烯接枝聚甘油 9
1.2.9 聚合物负载卟啉 11
1.3 可溶性功能聚合物载体 12
1.3.1 概述 12
1.3.2 聚乙二醇 12
1.3.3 功能基化开环歧化聚合物 12
1.3.4 功能基化可溶性聚苯乙烯 14
1.3.5 微凝胶聚合物 15
1.3.6 梳形聚合物 19
1.3.7 星形聚合物 20
1.3.8 树枝状聚合物 23
1.3.9 聚乙烯键联卟啉 24
1.4 结论与展望 25
参考文献 25
第2章 离子交换树脂 27
2.1 概述 27
2.1.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组成及作用原理 27
2.1.2 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及骨架结构 27
2.1.3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31
2.2 离子交换热力学 32
2.2.1 离子交换等温线 32
2.2.2 热力学表征 32
2.2.3 离子交换过程的选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33
2.3 离子交换动力学 34
2.3.1 动力学机理 34
2.3.2 速率决定步骤及动力学模型表征 35
2.3.3 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 35
2.4 新型离子交换树脂 37
2.4.1 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 37
2.4.2 配体离子交换树脂及其手性识别作用 38
2.4.3 两性离子交换树脂 41
2.4.4 具有催化功能的离子交换树脂 43
2.4.5 离子交换树脂在气体处理中的应用 46
2.5 结论与展望 47
参考文献 47
第3章 高效高质离子交换膜材料 49
3.1 概述 49
3.2 阴离子交换膜材料 50
3.3 阳离子交换膜材料 53
3.3.1 含氟阳离子交换膜材料 54
3.3.2 非氟阳离子交换膜材料 56
3.3.3 复合型阳离子交换膜材料 56
3.4 离子交换膜材料的最新应用 62
3.4.1 阳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62
3.4.2 阴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63
3.4.3 杂化离子膜的应用 64
3.4.4 双极膜的应用 65
3.4.5 电渗析的应用 66
3.5 结论与展望 71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聚合物负载试剂 76
4.1 概述 76
4.2 聚合物负载无金属(有机)氧化剂 76
4.3 聚合物负载还原剂 77
4.3.1 聚合物微凝胶键联氢硼化物 77
4.3.2 聚苯乙烯季铵鎓负载氢硼化物 78
4.3.3 开环歧化聚合物负载三苯基膦 78
4.4 聚合物负载卤化试剂 79
4.4.1 聚合物季铵鎓键联叠氮化碘 79
4.4.2 聚合物季铵鎓负载的双(乙酰氧)碘化物 80
4.5 聚合物负载苄基化试剂 81
4.5.1 可溶性开环歧化聚合物键联苄基磺酸酯 81
4.5.2 开环歧化聚合物键联苄锍试剂 83
4.6 聚合物负载酰化试剂 84
4.6.1 交联聚苯乙烯负载酰化试剂 84
4.6.2 开环歧化聚合物凝胶负载的酰化剂 86
4.6.3 聚合物微凝胶负载酰化试剂 87
4.7 聚合物负载的其他试剂 89
4.7.1 聚乙二醇负载三氟甲磺酰胺 89
4.7.2 聚合物负载加成反应试剂 90
4.7.3 聚合物负载的霍纳-埃蒙斯反应试剂 91
4.7.4 聚合物负载托斯米克试剂 92
4.8 结论与展望 94
参考文献 94
第5章 聚合物负载有机催化剂 96
5.1 概述 96
5.2 聚合物负载酸性催化剂 97
5.2.1 聚合物负载苯磺酸 97
5.2.2 聚合物负载烷基苯磺酸 98
5.2.3 聚合物负载的超强有机酸 100
5.2.4 聚合物负载的氨基酸 101
5.3 聚合物负载的碱性催化剂 106
5.3.1 多毛微球负载的N,N-二烷胺基吡啶 106
5.3.2 含氨基吡啶的树枝状聚合物 107
5.3.3 聚合物负载的咪唑 107
5.3.4 聚合物负载的双环胍 110
5.3.5 聚合物负载的二元胺 110
5.3.6 聚合物负载的酰胺 112
5.4 其他类型聚合物负载有机催化剂 113
5.4.1 聚乙二醇键联TEMPO 113
5.4.2 聚合物负载的季铵盐 114
5.5 结论与展望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6章 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 118
6.1 概述 118
6.2 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119
6.2.1 浸渍法 119
6.2.2 聚合物微胶囊法 119
6.2.3 聚合物箝闭法 121
6.2.4 聚合物胶束箝闭法 122
6.2.5 在功能聚合物表面固载化PMI-Mt催化剂 123
6.2.6 离子键固定化法 124
6.2.7 共价键固定化法 125
6.2.8 特异及新颖结构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 129
6.3 负载催化剂的高分子效应 138
6.3.1 基位隔离效应 138
6.3.2 增稳效应 140
6.3.3 选择效应 141
6.4 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144
6.4.1 氢化反应 144
6.4.2 氧化反应 145
6.4.3 环氧烷化合物的催化水解动力学拆分 148
6.4.4 氢甲酰化 150
6.4.5 硅氢化及硅腈化反应 151
6.4.6 关环歧化反应 151
6.4.7 烯炔碳环化反应 152
6.4.8 碳碳偶联反应 154
6.4.9 碳-氧与碳氮偶联反应 155
6.4.10 其他反应 156
6.5 结论与展望 157
参考文献 157
第7章 吸附分离功能树脂 160
7.1 概述 160
7.1.1 吸附树脂的骨架结构 160
7.1.2 吸附树脂的孔结构 160
7.2 吸附过程的吸附平衡及吸附动力学性质 162
7.2.1 吸附平衡 162
7.2.2 吸附过程的吸附动力学性质 163
7.2.3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164
7.3 新型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165
7.3.1 均粒树脂 165
7.3.2 超大孔吸附树脂 169
7.3.3 清除树脂 172
7.3.4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172
7.4 结论与展望 177
参考文献 178
第8章 基于模板印迹的分子识别材料 181
8.1 概述 181
8.2 模板印迹识别材料的设计原理 182
8.2.1 识别位点的引入方式 182
8.2.2 模板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184
8.2.3 合成反应条件优化 186
8.2.4 分子识别性能的优化 188
8.3 小分子模板印迹材料的应用 190
8.3.1 选择性分离 190
8.3.2 分析检测 192
8.3.3 合成与催化 199
8.3.4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控释载体上的应用 201
8.4 生物大分子模板印迹材料及应用 203
8.4.1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204
8.4.2 蛋白质印迹的应用 209
8.5 展望 210
参考文献 210
第9章 有机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 220
9.1 概述 220
9.2 有机共轭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220
9.2.1 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221
9.2.2 有机共轭聚合物光电性能 221
9.3 有机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 222
9.3.1 给体-受体体系的光诱导超快电荷转移 222
9.3.2 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原理 223
9.3.3 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和重要参数 224
9.4 有机光伏材料 227
9.4.1 阳极缓冲层材料 227
9.4.2 给体材料 228
9.4.3 受体材料 232
9.4.4 阴极修饰层材料 240
9.4.5 电极材料 241
9.5 有机光伏电池的器件结构 242
9.5.1 单层器件 242
9.5.2 双层异质结器件 242
9.5.3 本体异质结器件 243
9.5.4 叠层器件 244
9.5.5 倒置结构器件 245
9.6 展望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10章 新能源材料 250
10.1 引言 250
10.1.1 新能源的种类 250
10.1.2 新能源中聚合物材料的作用 250
10.2 镍氢电池电解质材料 250
10.3 锂离子电池材料 252
10.3.1 黏合剂材料 253
10.3.2 隔膜材料 253
10.3.3 锂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 255
10.3.4 电极材料 259
10.4 超级电容器材料 261
10.4.1 电极材料的制备 261
10.4.2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工作原理 261
10.4.3 聚合物电容器的分类及应用 261
10.4.4 聚合物与其他材料的复合 263
10.5 燃料电池材料 264
10.5.1 燃料电池极板材料 264
10.5.2 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 265
10.6 太阳能电池材料 270
10.6.1 电极的制备 271
10.6.2 聚合物电解质 271
10.7 其他新能源材料 272
10.7.1 风力发电材料 272
10.7.2 飞轮储能材料 275
10.7.3 生物质能材料 276
10.8 结论与展望 277
参考文献 278
第11章 先进功能陶瓷 282
11.1 概述 282
11.2 新型介质陶瓷 282
11.2.1 吸波陶瓷 282
11.2.2 透波陶瓷 284
11.3 热防护(耐高温)陶瓷 287
11.3.1 高熔点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陶瓷 287
11.3.2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287
11.3.3 陶瓷发汗材料与功能梯度材料 289
11.4 透明陶瓷 290
11.4.1 透明陶瓷的优点 290
11.4.2 透明陶瓷的透明机理 290
11.4.3 透明陶瓷种类与应用 291
11.5 防辐射(渗透)陶瓷 294
11.5.1 防渗透陶瓷的应用 294
11.5.2 防渗透陶瓷的制备方法 295
11.6 能源陶瓷(包括电极陶瓷等) 297
11.6.1 核电站中的能源陶瓷 297
11.6.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陶瓷 298
11.6.3 锂电池陶瓷电解质 299
11.6.4 太阳能电池中的能源陶瓷 300
11.7 发光陶瓷(包括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等) 301
11.7.1 闪烁陶瓷 301
11.7.2 透明玻璃陶瓷发光材料 301
11.8 多孔陶瓷 302
11.8.1 催化剂载体 302
11.8.2 熔融金属过滤 303
11.8.3 废气处理 303
11.8.4 废水处理 304
11.8.5 吸声材料 304
11.8.6 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304
11.9 生物功能陶瓷 305
11.9.1 生物惰性陶瓷材料(氧化铝、氧化锆及氧化钛陶瓷) 306
11.9.2 生物活性材料 306
11.9.3 可吸收的生物陶瓷材料 307
11.10 陶瓷纳米化及应用 308
11.11 结论与展望 309
参考文献 309
第12章 智能型医用高分子材料 313
12.1 概述 313
12.2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313
12.2.1 常见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314
12.2.2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315
12.3 智能型高分子水凝胶 316
12.3.1 概述 316
12.3.2 pH响应性水凝胶 317
12.3.3 化学物质响应性的水凝胶 318
12.3.4 温敏水凝胶 319
12.3.5 光敏性水凝胶 323
12.3.6 电场敏感性水凝胶 325
12.3.7 磁场响应性水凝胶 327
12.3.8 压敏性水凝胶 329
12.3.9 生理活性水凝胶 330
12.3.10 智能型水凝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331
12.4 智能型药物释放体系 332
12.4.1 概述 332
12.4.2 化学刺激药物释放体系 332
12.4.3 物理刺激药物释放体系 334
12.4.4 生物刺激响应体系 337
12.4.5 双重响应性药物释放体系 340
12.5 其他生物医用智能高分子 341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