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1
第一辑 文学的自救 3
让“红学”回归文学与哲学——在香港三联书店《红楼四书》发布会的演讲(2010) 3
文学艺术中的天才现象——在香港岭南大学及四川大学、安徽铜陵三中的演讲(2010) 9
天才难以定义 9
康德关于天才的概说 12
天才的两种基本类型 14
天才的悲剧与壮剧 17
理解天才,保护天才 20
文学的自救——在台北“华文文学高峰会”上的演讲(2010) 23
文学的自性 23
现代文学自性的觉醒与毁灭 25
自性的再生与新的困境 30
文学的自救 31
文学的提升 34
李泽厚哲学体系的门外描述——在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坛”的演讲(2010) 36
第二辑 我的教育观 69
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2003) 69
我的教育观——安徽铜陵三中的演讲(2010) 77
伟大的内心律令——在香港北京大学校友会上的演讲(2005) 80
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在哈佛大学李欧梵退休仪式上的演讲(2004) 85
最善于自嘲的人 86
两栖狐狸、四维痴人 87
丰富多彩的“人生盛宴” 88
集修养大成的《上海摩登》 89
一个很好的知识分子 91
第三辑 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命运 95
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当代文学的命运——在巴黎对中国留学生的演讲(1987) 95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历史角色的变迁——在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 113
文哲所的演讲(1994) 113
从“乡村士绅”到现代知识分子 115
城市知识分子集团的崛起 120
从城市知识分子到激进革命家 124
再论“第三话语空间”——在《明报月刊》创办四十周年研讨会上的演讲(2007) 134
第四辑 传统与当代文学 141
传统与当代文学——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东亚系的演讲(1988) 141
小说文本中的理念变迁——在马来西亚“中华文化迈向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1994) 154
上篇:大陆小说文本中文化观念的时代性变迁 155
下篇:文学变迁的文化诠释 166
金庸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召开的“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1998) 171
风骨·性情·慧悟——在香港城市大学“华文文学”的演讲(2001) 183
第五辑 返回古典 191
返回古典——在澳门“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吟赏国际研究会”的演讲(2001)(摘要) 191
返回生命——在“返回古典与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2002) 196
我的六经——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东海大学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等处的演讲(摘要)(2005) 203
中国“尚文”的历史传统——在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的演讲(2005) 211
一、“尚文”传统和“尚武”传统的价值判断 213
二、从制度层面上说,中国的文治制度始于秦而成熟于两汉 216
三、从思想层面上说,中国的“尚文”传统在先秦诸子时期就已成熟 218
四、中国“尚文”传统的形成,除了制度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包括自然条件原因、文化心理原因、宗教原因等 220
五、告别革命,便是告别以暴力手段解决阶级冲突的小传统 222
六、大传统的现代转化 223
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坛”的演讲(提纲)(2008) 225
一、问题的提出:五四运动的概念错位 225
二、贵族精神的内核 226
三、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230
四、贵族精神失落后的若干精神现象 232
第六辑 大观的视界 237
美国的意味——在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演讲(2008) 237
阅读地球上巨大的一部活书 237
草创期的大文化精神是美国强大的根源 238
美国,意味着一张平静的书桌 239
美国,意味着一种宽容的空气 240
美国,意味着一个自由的参照系 242
用大观的眼睛看香港——在深圳“世界杰出华人会议”的演讲(2004) 245
双向思维与大时代的基调——在深圳“世界杰出华人会议”的书面演讲(2004) 251
欲望的权利与欲望的制衡——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的演讲(2002) 259
走出“民族主义”——在香港科技大学“民族主义讲座”会上的演讲(2002) 265
中国近现代三大意识的觉醒——在台湾联合报系的演讲(1996) 269
“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时代的变迁 270
“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276
阶级意识的觉醒与个体意识的灭亡 284
作者自跋 291
附录 刘再复著作出版图表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