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 1
一、人类家庭的两个不同世界 1
二、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巨大 3
三、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 5
四、现代贫困学的研究对象 6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7
第一章 贫困概念基本认识 10
第一节 “贫困”的语言学认识 11
第二节 贫困概念的基本特性 15
第三节 贫困概念的不确定性和有条件确定 24
第四节 界定贫困概念的三维基本要素 27
第五节 匮乏性生活状态与微观贫困涵义 36
第二章 经济学视角:物质贫困 40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史前解释 40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解释 43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学解释 46
第四节 物质贫困的现代解释 52
第三章 非经济学视角:广义贫困 56
第一节 社会学视角的贫困 56
第二节 森的可行能力贫困理论 59
第三节 人类发展视角的贫困 65
第四节 广义福利剥夺论 69
第四章 人本视角:多维复合贫困 74
第一节 从物本到人本:贫困观的转变 74
第二节 基本人文价值 78
第三节 体面生活的需要 92
第四节 体面生活所需的基本价值物 101
第五节 微观贫困的多维性与复合性 112
第五章 贫困线理论与方法 116
第一节 贫困线理论探源 118
第二节 绝对贫困线 125
第三节 相对贫困线 142
第四节 国际贫困线 147
第六章 贫困指数 153
第一节 货币化贫困指数 153
第二节 人类贫困指数 163
第三节 多维贫困指数 165
第四节 参与式贫困指数 170
第七章 衡量贫困的社会正义尺度 175
第一节 贫困的两种基本类型 176
第二节 社会分配正义理论基础 178
第三节 社会正义视角的不平等与底线平等 196
第四节 底线平等贫困尺度与权益赤字 202
第八章 贫困的成因与陷阱机制 207
第一节 责怪受害者:穷人原因论 207
第二节 自然不平等:地理环境论 214
第三节 国穷民必穷:经济落后论 223
第四节 制度不公正:社会环境论 233
第五节 贫困陷阱机制理论 240
第九章 贫困的外部性与扶贫伦理原则 247
第一节 传统极端思潮:贫困效用论 247
第二节 现代主流观点:贫困的负外部性 253
第三节 扶贫伦理原则 256
第十章 增长、分配与减贫 265
第一节 增长、不平等与减贫宏观分析 265
第二节 有利于穷人的增长概念 274
第三节 有利于穷人的增长测量 281
附录 收入分配理想模式探讨 287
第十一章 国际减贫战略议程 297
第一节 战后发展中国家减贫战略的演变 297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国际减贫总体战略 303
第三节 国际组织减贫议程 309
第十二章 促进减贫的公共政策 319
第一节 有利于减贫的宏观经济政策 319
第二节 促进消除物质贫困的经济政策 331
第三节 促进消除人文贫困的社会政策 341
第十三章 改善减贫公共治理结构 359
第一节 基本概念:治理与善治 359
第二节 漏桶效应:层级式减贫治理的非效率 362
第三节 改善结构:扁平、多元与合作 370
第四节 促进赋权:社区主导型发展 380
主要参考文献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