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 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途径、经验及其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品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2489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能够实现并取得成功、怎样取得成功、成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依据何在,从而以此为基础,初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性规律,并力求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所以对中华民族复兴发挥如此重大作用的根本原因。

前言 1

第一编 中国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

第一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1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17

第二章 中国人为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5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困境和西学东渐 37

第二节 西学中的“另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50

第三节20世纪中国发生的伟大革命决定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61

第四节 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其他重要原因 71

第三章 中国人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 86

第一节 从接受进化论到接受唯物史观 87

第二节 从接受无政府主义,到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96

第三节 从接受实用主义方法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107

第四节 中国人为什么通过列宁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 128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5

第四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5

第一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几种解读 146

第二节 延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比,论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64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16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觉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根本前提 170

第二节 动员全民抗日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上日程的重要历史契机 174

第三节20世纪3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新高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178

第四节20世纪20——30年代中期复起的文化的“中国化”与“世界化”之争,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另一文化铺垫 182

第五节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重要催化剂 189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 197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197

第二节 从历史上外来文化中国化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217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阈、新自觉——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提,是历史发展的新需要 2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23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统一 236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38

第一节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为何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3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运用 2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差异或区别 254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63

第九章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的中心环节 263

第一节 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263

第二节 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68

第三节 调查研究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全过程 273

第十章 善于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8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意识的政党 288

第二节 总结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94

第三节 总结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98

第十一章 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08

第一节 通过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308

第二节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原则,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313

第三节 通过政治思想教育,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 321

第十二章 善于集中全党智慧,同时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关键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326

第一节 党的领导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关键作用 3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334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贡献和作用 344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基本经验和规律 351

第十三章 始终注重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351

第一节“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 35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党的思想路线 35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党的思想路线 363

第十四章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 374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关于中国国情的探索 374

第二节 毛泽东历来注重研究中国国情,有十分强烈的国情意识 38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情艰辛的再认识过程 387

第四节 江泽民、胡锦涛对当代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396

第十五章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统一的要求 400

第一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时代主题和内容作出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40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决于、制约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蕴涵于、体现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 412

第十六章“不丢老祖宗”,又“说新话”,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 419

第一节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毛泽东突出反对教条主义 420

第二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424

第三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新推进 428

第四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既“不丢老祖宗”又“说新话”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430

第十七章 正确对待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更好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既世界化又民族化的重要体现 436

第一节 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436

第二节1956年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对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新论述 43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据 445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453

第五节 关于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的渗入问题 459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境界和最基本规律——“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464

第一节 道路问题,是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 464

第二节“走自己的道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469

第三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启示 478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486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实质 495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征、特色和历史意义 502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不同特色 521

参考文献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