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志》评审会上的讲话(代序)&孟金元 1
(一)总论 5
试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修志的指导意义&薛奇达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修方志的指导意义初探&徐瑞清 10
存真求实新探&徐瑞清 17
论新编地方志的政治质量&徐瑞清 23
新编方志的政治倾向与“政治化”倾向辨析&高岳言 30
试论方志中的“互补”&高天德 41
分志稿评审中得到的启示&黄元裕 48
辩证地看待专业志的“专”&高天德 54
方志反映地方特点的方法&高天德 59
浅议经济部类志反映规律的内容和方法&黄元裕 64
(二)总纂与体例结构 71
浅谈《常州市志》的总纂&《常州市志》总纂组 71
志书总纂的遐想&薛奇达 80
总纂《常州市志》回顾&徐瑞清 88
《常州市志》的整体设计&薛奇达 94
对县志编纂中几个问题的处理&陈书明 李金坤 101
县志总纂两议&俞智 107
《教育志》分类初探&高天德 109
“物资”归属窥探&何永才 123
厂志篇目四议&徐瑞清 126
(三)关于政治运动 136
新方志要认真反映“文化大革命”&徐瑞清 136
新方志记述“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要求浅探&徐瑞清 142
新方志反映政治运动的方法&徐瑞清 153
对“宜分不宜合”的异议&徐瑞清 157
志书“文化大革命”专目内容浅探&徐瑞清 160
科学认识“文化大革命”及其人和事——浅论记述有关史事的“三条线索”&徐瑞清 168
(四)记述内容与编纂法 178
《综合经济志》的编纂实践与探索&薛奇达 178
城市志应侧重反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薛奇达 184
工业分志的记述内容&高岳言 190
城市志“其他工业”编纂法管见&徐瑞清 192
论志书对思想意识的记述&徐瑞清 199
中共志的主要内容和记述方法&郑德舫 205
县志文化篇编纂的几个问题&黄元裕 207
《常州市教育志》的编纂实践&高天德 208
加强兽医事业的记述&李金坤 陈书明 216
新志附录初探&王宏 218
县(市)志宗教篇章编撰问题管见&吴之光 224
浅谈新方志人物传的文体与文风&李金坤 229
(五)方志评论 235
评论《金坛县志》——兼谈志书记述深度&黄元裕 235
良志的问世有赖于理论的深化——评《崇庆县志》&徐瑞清 239
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传世之作——简评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志》&黄元裕 245
言简意赅 特色鲜明——评《马鞍山市志》&薛奇达 252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评《潜江县志》&徐瑞清 258
反映全貌 突出特点——析《三河口乡志》&李步东 263
(六)方志文化与方志思想 267
试谈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黄元裕 267
清代常州三位方志家方志思想综合评析&黄元裕 280
李兆洛方志思想探微&薛奇达 288
张惠言的方志观&管志怡 294
暮年的唯一选择 事业的最后拼搏——董一博方志思想拾零&薛奇达 297
(七)年鉴工作 303
试论年鉴的社会作用&杨汉平 303
年鉴信息处理与系统综合法浅议&杨汉平 307
年鉴系统论初探&杜仁彬 314
进入“角色”,优化信息服务质量&杨汉平 322
论县(市)年鉴的框架设计&杜仁彬 330
在总纂中实现年鉴的整体优化&杨汉平 337
提高年鉴条目质量浅论&徐瑞清 344
再论年鉴条目的编写&杨汉平 352
年鉴语言美的思考&杨汉平 361
年鉴句式八忌&杨汉平 367
(八)理论与实践 372
深入学习 强化理论 提高研究水平&黄元裕 372
方志理论研究与方志编纂实践同步前进&黄元裕 374
从修志实践中获得方志理论——简评《常州方志论文选编》&黄元裕 379
加强协作研讨活动 提高新编县志质量——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县志协作研讨会综述&黄元裕 381
争鸣五要——兼评一篇“争鸣”文章&徐瑞清 387
附录 392
常州市地方志工作大事记(1981~1995) 392
常州市地方志优秀成果获奖目录 421
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