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本体论与信息哲学一、信息哲学涌现背景 3
二、信息哲学的发展过程 13
三、信息哲学的界定 20
四、信息哲学的研究原则 26
五、信息哲学的研究范围 29
六、信息哲学是第一哲学 31
七、本体论在信息哲学中的应用 33
八、信息哲学中关于本体的概念 38
第二章 本体论与信息系统一、信息系统中本体简介 42
1.本体的概念 42
2.本体的分类、组成与特征 48
3.本体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52
二、本体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56
1.信息系统要素的划分 56
2.一般维度 59
3.结构维度 61
三、本体方法论 62
1.主要的本体开发方法 63
2.几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71
四、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开发 82
1.本体构建原则 82
2.本体开发过程 84
3.本体的表示原则 87
4.主要的本体描述语言 88
5.本体描述语言的比较和评价 94
附录:主要本体表示语言一览表 100
第三章 本体构建语言与开发工具一、本体构建语言与开发工具的发展与现状 104
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由低级语言到本体构建语言 104
2.本体构建语言与开发工具的发展过程 108
3.现状 112
二、面向知识的本体构建语言KIF 114
1.背景 114
2.KIF语言的定义与语法 115
3.以KIF语言为基础的本体服务器ONTOLINGUA 145
三、面向网络信息处理的本体语言 167
1.网络信息资源表现与组织的发展——从HTML到XML到SEMANTICWEB 167
2.网络本体语言OWL 168
3.DAML+OIL语言 182
4.小结 187
四、面向企业的本体构建语言与工具 188
1.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业务过程集成 188
2.企业业务过程集成的发展与现状 190
五、BPMO——业务过程管理本体的建立 193
1.BPMO——业务过程管理本体与相关技术之间的关系 193
2.建立一个BPMO的过程 196
3.小结 207
第四章 本体论与信息检索一、信息检索 209
1.信息与信息资源 209
2.信息检索 213
二、基于本体论的信息检索系统 216
1.本体论的再认识 217
2.基于本体论的信息导引 219
3.基于本体论的信息检索原形系统的结构 221
三、基于本体论的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本体构建 227
1.前言 27
2.本体的组成要素 229
3.构建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方法 230
4.定义类和分类的等级体系的原则 233
5.属性定义 236
6.命名 236
附录:OWL文档结构举例 237
第五章 本体论与企业本体的构建一、企业领域本体概述 255
1.领域本体 255
2.企业本体 257
3.企业本体的典型工程 259
二、TOVE方法及其对企业本体的构建 260
1.Fox&Gruninger的评价法 260
2.TOVE中的企业本体 267
3.组织本体(Organization Ontology)的构建 271
三、“骨架法”及其对企业本体的构建和应用 289
1.Uschold&King的“骨架法” 289
2.企业本体工程 294
3.应用EO 317
附录:企业本体工程的术语编码 322
第六章 本体论与软件测试一、理论基础 327
1.软件错误的两种类型 327
2.本体约束 328
3.错误测试理论 330
4.推理工具 333
5.错误核查机制 334
6.核查的体系结构 335
7.多层体系结构 337
8.实施 338
二、方法评估 343
1.一致性核查 344
2.PIF实例 345
3.关于生态学的实例 350
4.AIRCRAFT实例 359
5.其他案例的研究 365
三、多层方法的评价 368
1.工程本体资源 370
2.PHYSSYS本体 370
3.应用实例 379
4.测试概念错误 381
四、小结 384
附表A 386
A.1 形式转换参考 386
附表B:错误核查元编译器 388
附表C 392
C.1 推理工具与元编辑器 392
附表D 395
D.1 NF形式的转换 395
D.2 DCG分析 396
附表E 400
E.1 Ecologic case:Rabbit-grass能量流模型 400
附表F 403
F.1 Ecologic实例:Rabbit-grass状态转换模型 403
附表G 406
G.1 KA2/SHOE本体映射实例 406
G.2 映射元编译程序 409
附表H 411
H.1 对象状态测试实例 411
参考文献 415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