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厚丰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537423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1

序一 1

绪论 1

一、问题提出 1

序二 4

序三 7

二、研究意义 9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难度 15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基础 22

第一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节 概念界定 28

一、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 28

二、高等学校分类和定位 31

三、分类、定位与评估的关系 35

一、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36

第二节 理论基础 36

二、特罗(Martin Trow)理论 37

三、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理论 39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本书框架 41

一、研究思路 41

二、本书框架 42

第二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现状 45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结构变迁 45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 46

二、普通高等学校类别结构有所改善 48

三、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结构逐步优化 49

四、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发生重大变化 49

五、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51

第二节 主要问题 53

一、缺乏公认的多样化的高等学校分类标准 54

二、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职能不清 55

三、追求“大而全”、“升格热”的现象普遍存在 56

四、各类高等学校定位不明、办学目标趋同 58

五、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长期失调、内部互不沟通 59

第三节 原因探析 60

一、外部原因 61

二、内部原因 78

第三章 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法评析 87

第一节 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介绍 87

一、国外高等学校分类现状简介 87

二、中国内地有关高等学校分类观点简介 98

三、中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 109

四、“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的高等院校分类 111

第二节 中国武书连课题组大学分类及其评析 114

一、类型划分 115

二、分类标准 117

三、2003年度大学分类结果 120

四、2003年度大学排名结果 121

五、“大学分类”评析 122

第三节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及其评析 125

一、2000年版分类方法 126

二、2000年版分类结果 128

三、2000年版分类标准 132

四、分类版本及标准比较 134

五、分类法及标准评析 138

第四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类及其评析 142

一、目的和用途 143

二、适用范围 144

三、定义 145

四、分类结果、标准及比较 146

五、评价及若干启示 152

一、18所中国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比较 158

第四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职能分化及高等学校定位的案例剖析第一节 中国部分重点大学战略规划比较及评析 158

二、简要评析和若干启示 159

第二节 宁波四所国有民办高校合理定位案例评析 173

一、合理定位的基本情况 173

二、合理定位的原因探析 178

三、合理定位的若干启示 180

第三节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及其评析 185

一、时代背景 186

二、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187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89

四、评价及若干启示 191

第一节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198

一、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目的 198

第五章 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基本构想 198

二、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原则 200

三、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依据 202

第二节 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构想 206

一、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划分构想 206

二、中国高等学校层次划分构想 211

三、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结果 213

第三节 中国高等学校合理定位机制的构想 213

一、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的法规和政策设计 213

二、推进高等教育职能分化的政策构想 216

三、高等学校科学规划的体制和机制构想 217

第六章 引导中国高等学校分类办学与合理定位的政策和策略第一节 认真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23

一、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225

二、切实转变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 227

三、引入产业运作机制和竞争机制 229

第二节 创新高等学校分类法和评价、排名体系 232

四、改革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度和考评制度 232

一、尽快建立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法及其标准 235

二、分类重构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评价体系 236

三、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高等学校排名 238

四、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质量认证制度 239

第三节 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分类发展 241

一、建立办学成本和绩效有机结合的经费拨款制度 242

二、发挥高等教育宏观规划的调控作用 243

三、加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相互衔接和沟通 244

四、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245

第四节 形成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自我约束机制 247

一、构建政治、行政与学术权力相互制约的模式 247

二、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248

三、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251

四、造就卓越的高等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52

第五节 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253

一、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 254

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257

三、创造“学术并重、能力本位”的制度环境 258

参考文献 261

附录 270

A.武书连课题组对全国600所大学进行分类的结果 270

B.2003年《中国大学评价》排名结果 293

C.《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摘要)》 299

D.本书新分类法关于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划分的理论组合结果 301

E.《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304

F.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五”计划中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措施 322

G.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定位与分工 345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