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新论 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卫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1055218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目录第I部多元性视野中的宪政第一章宪法政的复权第二章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第三章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第四章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第五章法治与选择第II部动态性视野中的宪政第六章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第七章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第八章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第九章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第十章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第III部国际性视野中的宪政第十一章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第十二章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第十三章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第十四章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第十五章从连缘到中心:二十世纪美国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目录第二版绪言 1

第一辑 多元视野中的宪政宪政的复兴 3

一 重新认识宪政 3

原序 5

二 假想现实与信仰机制 5

三 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 8

四 护宪、改宪还是制宪? 12

再论宪政的复兴——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 15

一 政治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15

二 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 16

三 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 19

四 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 22

五 走出历史的阴影 25

宪政的规范结构——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 28

一 引言 28

二 外部根据、等级性以及循环 30

三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反思 34

四 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 36

五 宪法解释和宪法改正的区别 38

六 从矛盾论到法治对抗轴 40

七 围绕抵抗权的程序安排 43

八 结语 46

法治与选择 48

一 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 48

二 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 51

三 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 55

四 新的多元法治体系的建构 64

五 结语:“法律的帝国”还是“选择的共和国”? 68

一 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72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72

二 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82

三 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95

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 101

一 公议和舆论对审判的影响 101

二 正义的双轮:查清事实与追究责任 105

三 与西欧式现代司法的比较 109

四 关于法律推理的不同学说 114

五 对中国经验的理论分析 117

附录 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 121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136

一 司法审查的由来和意义 138

二 制度设计的不同类型及其条件 142

三 从司法解释到司法审查 151

四 中国设置宪法法院刍议 156

再论合宪性审查——权力关系网的拓扑与制度变迁的博弈 163

一 引言 163

二 合宪性审查在中国的条件和经验 166

三 权力关系网中的互动过程 171

四 对违宪的判断标准与政策性选择 175

五 组合最优化的设计思路 181

第二辑 动态视野中的宪政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 191

一 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92

二 依法变革的两种基本方式:辩证治疗与震荡治疗 200

三 全球化洪流对法律秩序的冲击 205

附录 法制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211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215

一 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回顾 216

二 围绕财产权的理论争议和法制实践 220

三 1999年修正案之后的宪法结构 229

四 社会公正与宪政共识的重建 233

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238

一 民主化的基本趋势 239

二 法治国家的制度模式 245

三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媒介物 251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255

一 思想困境与期盼结构 255

二 司法改革的多米诺骨牌 259

三 改造政体未必引起社会动荡 264

四 结语 268

一 宪法的实质 270

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 270

二 国内政府之间的关系 274

三 竞争、协调以及规范 281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285

一 “自由派”与“新左派”之争的转机 285

二 当代欧美政治思想上对立的主轴是什么? 287

三 应该怎样认识自由主义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289

四 退出概念游戏,回归常识良心 291

五 对于思想分歧的分析 292

六 结语:话语策略的改变 295

附录 实质性问题与问题的实质在哪里? 297

一 省察我们所处的时代 302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 302

二 宪政、交涉泛化以及权力的人称性 307

三 超越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的深层改革 313

四 关于局部非政治化的社会契约——司法审查、预算议会以及党内竞争 319

五 作为多元格局调节器的法律制度 327

第三辑 国际视野中的宪政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337

一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337

二 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 340

三 怎样理解世界格局的变迁 344

四 在国际民主与国内民主之间 348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 350

一 人权学说的新视角 352

二 亚洲价值究竟有什么价值? 356

三 作为对话前提的相互理解 361

四 人权保障的根本在内政 367

附录 “公共领域”和“公共财” 370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374

一 日益增多的国际法律之争 374

二 在国际法适用方面的技术瑕疵 376

三 制定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的视野 379

四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抵牾及其化解 381

五 中国法制在磨擦中前进 384

自决权与宪政理论 387

一 法治与自决之间耦合的可能性 387

二 人民自决原则的三个发展阶段 390

三 限制对外自决权的国际法规范 393

四 有关对内自决权的宪政设计 395

五 自决权与公民投票制 398

六 结语:从自决到共创  402

附录1 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与美国的新世界观  404

附录2 联合国向何处去?——关于伊战后国际法制变迁的刍议 412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418

一 日本司法改革的来龙去脉  419

二 围绕制度设计的争论及其焦点问题  426

三 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的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  433

四 正视社会体制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439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  445

一 问题状况的整理  445

二 两个起点:国际贸易的巨额顺差和日元汇率的急剧升值  448

三 三次决策失误:坐失解决经济泡沫问题的良机 451

四 结构和环境的变化对景气恢复的挫伤 455

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式制度设计的评估  457

六 怎样避免重蹈覆辙?  461

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464

一 革新思潮与法社会学  466

二 “法与社会”研究运动的范型  470

三 “合二为一”变成“一分为二”  484

四 结语:“法与社会”研究的展望  489

附录 点评批判法学对言论自由原则的研究  491

第四辑 实践视野中的宪政原罪意识、财产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 499

一 从财产权看“免费搭车”心理效应的强化和突破  499

二 从权力到货币:难免的原罪及其危险性 501

三 对社会信用和担保物的理论反思 503

四 治罪,免罪,还是赎罪?——在法律和伦理以及人情之间的公共选择 507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512

一 引言 512

二 作为正统性渊源的民主 513

三 法治:安定民主制的基础 518

四 关键是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523

附录1 犹忆天涯宪政谈——为当代中国研究中心7月24日“杨小凯先生追思会”而作 527

附录2 法不阿贵,方成公器——关于宪政之路与江平先生风骨的随想 532

一 条文竞争、意见市场以及理论创新 543

旁观民法典编纂的得与失——兼论宪政与私法秩序的关系 543

二 介于私法与公法之间的问题状况 544

三 定义民事权利的宪政原理 547

四 立法者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 549

五 需要一部真正面向新世纪的民法典 551

附录 网络社会的市场和公正 553

投票悖论与选举的制度设计 557

一 政治改革的软着陆与选举规则的合理性  557

二 投票悖论以及多数者的安定性问题 558

三 从实践经验看制度设计的影响 559

附录1 也谈政治改革的可行性方案 562

附录2 政治改革即将突破大难关 566

附录3 农村的法律话语场看中国宪政的合意论基础及其缺陷 569

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评论 573

一 在小改与大改之间的期待 573

二 从界定产权到改善政权——对宪法第四修正案建议稿的诠释和批评 576

三 私产入宪后的社会公正问题 579

法治政府在行动 582

一 政治改革:在理财与利益磨合之间 582

二 解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内涵和体制转型的契机 585

三 从审批到审计以及其他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