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质量控制概论 1
第一节 质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
一、质量 1
二、产品质量形成规律 5
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7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意义及发展 11
一、质量管理的意义 11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14
三、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16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 21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21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22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5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2
第四节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37
一、ISO9000族标准简介 37
二、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 44
三、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标准的关系 50
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56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65
第二章 质量控制技术 74
第一节 基础知识 74
一、工序质量波动 74
二、质量管理应用的数据 75
第二节 工序质量控制 77
一、工序质量的两种状态 77
二、工序分析 80
三、工序控制 82
四、工序能力 83
五、工序能力指数及其计算 84
六、工序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 87
七、工序能力的判断及处理 89
八、工序能力调查 91
第三节 质量控制常用方法 93
一、直方图 93
二、排列图 98
三、因果图 100
四、散布图法 103
五、分层法 105
六、调查表法 106
一、控制图的原理 107
第四节 工序质量控制图 107
二、控制界限的确定 110
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111
四、常规控制图的分类 113
五、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129
六、控制图的使用 132
第三章 质量检验 135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135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35
二、质量检验的职能 135
三、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意义 137
四、质量检验的分类 138
第二节 基本质量检验的实施 140
一、质量检验实施的准备工作 140
二、进货检验 143
三、过程检验 143
四、成品检验 144
第三节 抽样检验 144
一、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 144
二、抽样检验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145
三、抽样检验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45
四、抽样检验方案的分类 149
五、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150
六、接受概率 151
七、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 153
八、百分比抽样检验的不合理性 154
九、抽样检验中的两种错误及两种风险 156
第四节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157
一、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的特点 157
二、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程序 157
第五节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161
一、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特点 161
三、GB 2828抽样系统的设计原则 162
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适用情况 162
四、GB 2828的抽样检验程序 164
第六节 计量调整型抽样检验 168
一、计量抽样检验的特点 169
二、计量调整型抽样检验程序 169
第七节 理化分析与计量管理 175
一、理化分析 175
二、理化分析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176
三、理化检验管理 176
四、计量管理 177
一、质量经济性的基本概念 181
二、寿命周期经济性 181
第一节 质量经济性概述 181
第四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181
三、质量经济效益的构成 182
第二节 质量成本 182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182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83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185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 186
一、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187
二、质量成本报告 190
第四节 质量成本的计划和控制 192
一、质量成本的预测 193
二、质量成本计划 194
三、质量成本控制 195
第五节 质量成本优化 196
一、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 196
二、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197
三、质量成本优化方法 198
第六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 200
一、质量的经济性 200
二、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经济性 201
三、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203
第一节 可靠性工程概述 206
一、可靠性的定义及三大指标 206
第五章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 206
二、可靠性的发展 208
三、可靠性工程的研究内容 210
四、研究可靠性工程的意义 211
第二节 可靠性常用指标 213
一、可靠性的特征量 214
二、维修性的特征量 219
三、有效性特征量 220
一、指数分布 223
第三节 常用寿命分布 223
二、正态分布 224
三、对数正态分布 227
第四节 多器件系统的失效(故障)特征 228
一、失效(故障)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浴盆曲线) 228
二、系统失效(故障)三个阶段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应措施 229
第六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231
第一节 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 231
一、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逻辑框图 231
二、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234
三、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236
四、混联系统的可靠性 238
五、k/n(G)表决系统的可靠性 241
六、复杂系统的可靠性 244
第二节 失效分析 252
一、系统失效 252
二、失效模式 256
三、失效机理 257
四、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259
第三节 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 263
一、概述 263
二、FMECA与FMEA 264
三、致命性分析 270
第四节 故障树分析 272
一、概述 272
二、故障树的编制 276
三、故障树定性分析 278
四、故障树定量分析 285
五、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分析 292
第七章 可靠性管理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293
二、可靠性管理的必要性 293
四、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294
三、可靠性管理的特点 294
五、可靠性数据管理 295
六、可靠性标准 297
第二节 可靠性过程管理 298
一、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298
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301
三、销售服务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306
四、使用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307
第三节 软件可靠性 312
一、概念 312
二、软件失效机理 314
三、软件的可靠性模型 315
四、软件的质量保证 318
附录 321
附录一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Φ(x)表 321
附录二 常用统计分布表 323
附录三 泊松累积分布表 333
附录四 GB/T 2828 1987中的抽样检验用表 336
附录五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338
附录六 放宽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339
附录七 加严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340
附录八 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 342
参考文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