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闫聪主编;刘德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2068151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等。

目录 1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 1

1.1.2 电路模型 1

1.2 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

1.2.1 电流 2

1.2.2 电压 3

1.2.3 电位 4

1.2.4 电动势 5

1.2.5 功率 6

1.3 电阻元件 7

1.3.1 电阻元件 7

1.3.2 欧姆定律 8

1.3.3 电阻元件的功率 8

1.4 基尔霍夫定律 9

1.4.1 电路中常用术语 9

1.4.2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9

1.4.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0

1.5 电压源和电流源 12

1.5.1 电压源 12

1.5.2 电流源 13

1.5.3 电路的工作状态 14

课程内容与要求 15

思考题与习题 16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19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19

2.1.1 等效网络的定义 19

2.1.2 电阻的串联 20

2.1.3 电阻的并联 21

2.1.4 电阻的串并联 24

2.2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29

2.2.1 电阻的?形,△形连接 29

2.2.2 ?形与△形的等效变换 29

2.3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1

2.4 支路分析法 33

2.4.1 支路电流法 33

2.4.2 支路电压法 34

2.4.3 支路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34

2.5 节点分析法 35

2.5.1 节点法 35

2.5.2 弥尔曼定理 38

2.6 网孔分析法 39

2.7 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41

2.7.1 叠加定理 41

2.7.2 齐性定理 43

2.8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

2.8.1 戴维南定理 44

2.8.2 诺顿定理 49

2.9 最大功率传输 50

2.10 受控源和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 51

2.10.1 受控源 51

2.10.2 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 53

课程内容与要求 55

思考题与习题 55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61

3.1 正弦量的三要素 61

3.1.1 周期与频率 62

3.1.2 初相位与相位差 62

3.1.3 幅值与有效值 63

3.2 相量表示法的基本概念 65

3.2.1 复数的表示形式与运算 65

3.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7

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70

3.4 电阻的正弦交流电路 71

3.4.1 电阻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71

3.4.2 正弦电路中电阻的功率 72

3.5 电感元件和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 73

3.5.1 电感元件 73

3.5.2 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75

3.5.3 正弦电路中电感元件的功率 76

3.6 电容元件和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 78

3.6.1 电容元件 78

3.6.2 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79

3.6.3 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的功率 80

3.7 RLC串联电路及复阻抗 82

3.7.1 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及复阻抗 82

3.7.2 电路的性质 83

3.8 RLC并联电路及复导纳 84

3.8.1 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导纳 84

3.8.2 并联电路的相量图 86

3.9 复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变换 87

3.10 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89

3.10.1 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89

3.10.2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92

3.11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95

3.11.1 瞬时功率 95

3.11.2 平均功率与功率因数 95

3.11.3 无功功率 96

3.11.4 视在功率 96

3.11.5 复功率 97

3.12 功率因数的提高 99

3.12.1 提高供电网络功率因数的意义 99

3.12.2 提高供电网络功率因数的方法 100

课程内容与要求 102

思考题与习题 103

第4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 109

4.1 耦合电感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109

4.1.1 耦合线圈的互感与耦合系数 109

4.1.2 耦合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 110

4.1.3 耦合线圈的同名端 111

4.2 耦合线圈的连接及其去耦等效电路 113

4.2.1 耦合线圈的串联 113

4.2.2 耦合线圈的并联及去耦等效电路 115

4.3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计算 117

4.4 空心变压器 119

4.4.1 回路电压方程式 120

4.4.2 原边等效电路 121

课程内容与要求 122

思考题与习题 123

第5章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126

5.1 网络函数 126

5.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128

5.2.1 电路的频率特性 128

5.2.2 RC低通滤波器 129

5.2.3 RC高通滤波器 130

5.2.4 RC带通滤波器 130

5.2.5 其他形式滤波器 131

5.3 谐振电路 132

5.3.1 RLC串联谐振电路 132

5.3.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134

5.3.3 RLC并联谐振电路 135

5.3.4 谐振电路的应用 138

课程内容与要求 138

思考题与习题 139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140

6.1 对称三相正弦量 140

6.1.1 对称三相电压源 140

6.1.2 相序 141

6.2 三相电源电压和三相负载的连接 141

6.2.1 三相电源的连接 141

6.2.2 三相负载的连接 143

6.2.3 电源与负载连接 143

6.3 三相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143

6.3.1 ?-?(?0-?0)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143

6.3.2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145

6.4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47

6.4.1 ?0-?0对称三相电路 147

6.4.2 ?-△对称三相电路 148

6.4.3 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 150

6.5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51

6.5.1 三相四线制不对称电路(ZN≠0) 151

6.5.2 三相四线制不对称电路(ZN=0) 153

6.6 三相电路的功率 154

6.6.1 有功功率 154

6.6.2 无功功率 155

6.6.3 视在功率 155

6.6.4 瞬时功率 156

6.6.5 功率测量 156

课程内容与要求 157

思考题与习题 158

第7章 二端口网络 161

7.1 二端口网络参数方程 161

7.1.1 Z参数方程 161

7.1.2 Y参数方程 162

7.1.3 A参数方程 163

7.1.4 H参数方程 163

7.2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计算 164

7.2.1 Z阻抗参数求法 164

7.2.2 Y导纳参数的求法 165

7.2.3 A传输参数的求法 166

7.2.4 H混合参数的求法 167

7.2.5 复杂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求法 168

7.3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69

7.3.1 T形等效电路 169

7.3.2 П形等效电路 170

7.4 二端口网络的应用 171

7.4.1 实验参数测定 171

7.4.2 理想变压器 172

7.4.3 含二端口网络的电路计算 175

课程内容与要求 176

思考题与习题 177

第8章 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 180

8.1 周期性非正弦量 180

8.1.1 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波形 180

8.1.2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产生 181

8.2 正弦波的合成与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解 181

8.2.1 正弦波的合成 181

8.2.2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解 182

8.2.3 波形对称和分解规律 184

8.3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186

8.3.1 最大值 186

8.3.2 有效值 186

8.3.3 平均值 187

8.4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有功功率 188

8.4.1 有功功率 188

8.4.2 视在功率 189

8.5 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 189

课程内容与要求 192

思考题与习题 193

第9章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195

9.1 换路定律与初始值的计算 195

9.1.1 换路定律 195

9.1.2 初始值的计算 196

9.2 RC电路的过渡过程 198

9.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8

9.2.2 RC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202

9.2.3 RC电路的全响应 204

9.3 RL电路的过渡过程 206

9.3.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6

9.3.2 RL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208

9.3.3 RL电路在正弦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210

9.4 分析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11

9.4.1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11

9.4.2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12

9.5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217

9.5.1 阶跃函数 217

9.5.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219

9.6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221

9.6.1 微分电路 221

9.6.2 积分电路 222

9.7 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 222

9.7.1 冲激函数 222

9.7.2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224

9.8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27

9.8.1 R>2?时非振荡放电 228

9.8.2 R=2?时临界放电 230

9.8.3 R<2?时振荡放电 231

课程内容与要求 235

思考题与习题 236

第10章 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 242

10.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242

10.1.1 磁感应强度 242

10.1.2 磁通及磁通连续性原理 242

10.1.3 磁导率 244

10.1.4 磁场强度及安培环路定律 244

10.2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 246

10.2.1 起始磁化曲线 246

10.2.2 磁滞回线 247

10.2.3 基本磁化曲线 248

10.3 磁路及磁路定律 250

10.3.1 磁路 250

10.3.2 磁路的欧姆定律 251

10.3.3 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252

10.3.4 直流磁路与直流电路的比较 253

10.4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254

10.4.1 无分支均匀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254

10.4.2 无分支不均匀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256

10.5 交流铁心线圈的铁心损耗 259

10.5.1 磁滞损耗 259

10.5.2 涡流损耗 259

10.5.3 铁心损耗 260

10.6 交流铁心线圈的波形畸变 261

10.6.1 交流铁心线圈电压与磁通的关系 261

10.6.2 正弦电压作用下电流的波形 262

10.6.3 正弦电流作用下电压的波形 264

10.7 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264

10.7.1 不考虑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电路模型 264

10.7.2 考虑线圈电阻及漏磁通的电路模型 266

课程内容与要求 268

思考题与习题 269

附录 主要符号说明 272

部分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275

参考文献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