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人体血吸虫发现史 1
二、血吸虫的分类 1
目录 1
三、六种人体血吸虫简况 2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 3
一、成虫 3
二、虫卵 4
三、毛蚴 5
四、母胞蚴 5
五、子胞蚴 6
六、尾蚴 6
七、童虫 6
二、虫卵的排出 7
三、毛蚴的孵化 7
一、成虫寄生、产卵(有性世代) 7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7
四、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繁殖(无性世代) 8
五、尾蚴逸出与侵入终宿主 9
六、童虫移行和发育 9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的生态 9
一、成虫的生态 9
二、虫卵的生态 10
五、尾蚴的生态 11
四、胞蚴的生态 11
三、毛蚴的生态 11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12
一、流行区的地域分布 12
二、传染源与疫源地 13
三、人群暴露与感染 14
四、血吸虫病的预防 15
第二章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19
第一节 致病机制 19
一、尾蚴所致损害 19
三、成虫所致损害 20
二、童虫所致损害 20
四、虫卵所致损害 21
五、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损害 22
第二节 病理变化 22
一、虫卵结节 22
二、胸腔变化 24
三、腹腔变化 24
四、腹腔脏器 24
五、呼吸系统 29
六、循环系统 29
七、泌尿生殖系统 30
八、骨髓 30
九、神经系统 30
三、慢性血吸虫病对劳动能力的影响 31
一、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31
第四节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31
四、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存期限 31
一、血吸虫病侏儒症 31
第三节 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1
二、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的影响 31
二、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可逆性 38
第五节 免疫 39
一、先天免疫 39
二、获得性免疫 39
二、尾蚴性皮炎 42
三、发热 42
第一节 性血吸虫病 42
一、感染史 42
第三章 临床症状和体征 42
四、消化系统症状 43
五、肝脾肿大 43
六、呼吸系统症状 43
七、其他症状 43
八、分型 43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 44
九、辅助检查 44
一、无症状型(隐匿型) 45
二、有症状型 45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 45
一、临床表现 45
二、分型 46
三、并发症 47
四、辅助检查 50
一、脑型血吸虫病 51
第四节 异位血吸虫病 51
二、肺型血吸虫病 52
第四章 实验室诊断技术 54
第一节 病原学检查 54
一、粪便检查 54
二、直肠活体组织检查 59
三、肝脏、结肠、阑尾及其他组织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 61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 64
一、皮内试验 64
二、环卵沉淀试验 65
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67
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68
五、胶乳凝集试验 69
六、免疫金技术及免疫染色技术 70
第三节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查 73
一、透明质酸 73
二、Ⅲ型前胶原 75
三、Ⅳ型胶原 76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78
四、层粘连蛋白 78
六、转化生长因子-β1 79
第四节 影像学检查 80
一、血吸虫病超声显像 80
二、肺血吸虫病的X线诊断 85
三、血吸虫病的CT诊断 85
四、血吸虫病的MRI诊断 87
二、诊断要点 91
一、疫水接触史 91
第五章 血吸虫病临床诊断 91
第一节 急性血吸虫病 91
三、诊断参考标准 92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 92
一、诊断要点 92
二、诊断参考标准 93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 93
一、腹水型 93
二、巨脾型 93
三、侏儒型 94
四、结肠肉芽肿型 94
五、诊断参考标准 94
第四节 脑型血吸虫病 94
第五节 肺型血吸虫病 95
第六节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95
一、非创伤性诊断 96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99
二、影像学诊断 99
第六章 鉴别诊断 101
第一节 急性血吸虫病 101
一、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 101
二、鉴别诊断 101
第二节 慢性血吸虫病 103
一、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 103
二、鉴别诊断 103
第三节 晚期血吸虫病 105
一、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 105
二、鉴别诊断 106
第四节 异位血吸虫病 117
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 117
二、慢性脑型血吸虫病 118
三、肺型血吸虫病 119
一、吡喹酮 121
第七章 血吸虫病内科治疗 121
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 121
二、蒿甲醚和青蒿琥酯 124
第二节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 126
一、对症和支持治疗 126
二、病原治疗 127
三、护肝治疗 127
二、群体化疗剂量及方法 128
一、病原治疗剂量及方法 128
第三节 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 128
四、急性血吸虫病的预防 128
三、护肝治疗及评价 129
第四节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 129
一、去除病因 129
二、护肝 129
三、抑制HSC活化 130
四、促进胶原降解 131
五、中药治疗 131
六、中医治疗 132
七、基因治疗 133
第五节 晚期血吸虫病的病原治疗 134
一、病原治疗之前的对症治疗 134
二、病原治疗 135
第六节 晚期血吸虫病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136
一、导致顽固性腹水的原因 136
二、治疗 136
第七节 血吸虫病性侏儒症的治疗 139
二、慢性脑型血吸虫病 140
第八节 异位血吸虫病的治疗 140
一、急性脑型血吸虫病 140
第八章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 144
第一节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 144
一、门静脉的组成 144
二、门静脉主要属支 145
三、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的交通 147
六、门静脉系统解剖特点 148
四、食管下段静脉解剖 148
五、门静脉系统的肝内解剖 148
第二节 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 149
一、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形成和特点 149
二、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因素 151
三、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53
第三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155
一 、阻力学说 155
二、高动力学说 156
三、液递质学说 157
四、血管病变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59
第四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 159
一、脾大与脾功能亢进 159
二、门-体静脉侧支循环开放 159
一、脾大、脾功能亢进 160
二、呕血和(或)黑便 160
三、腹水 160
第五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160
三、腹水 161
四、其他 161
第六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争议 161
一、断流术和分流术 161
二、治疗性手术和预防性手术 163
三、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 166
一、单纯脾切除术 167
第七节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 167
二、门-奇断流术 180
三、门-体静脉分流术 199
四、围术期护理 208
第八节 晚期血吸虫病的其他外科治疗方法 212
第九节 晚期血吸虫病术后远期再出血的处理 214
一、再出血的原因 214
二、再出血的预防 216
三、再出血的诊断 217
四、再出血的治疗 218
五、再出血的预后 219
第十节 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 220
一、概述 220
二、手术适应证 221
三、禁忌证 221
四、手术方法与原则 221
五、并发症防治 222
六、围术期护理 222
第九章 血吸虫病并发症 226
第一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26
一、临床表现 226
二、诊断 227
三、治疗 229
四、护理 235
一、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 237
二、腹膜的生理功能 237
第二节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37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238
四、病理生理变化 238
五、临床表现 239
六、实验室检查 240
七、诊断 240
八、鉴别诊断 241
九、治疗 241
十、护理 243
第三节 肝性脑病 244
一、病因 245
一、诱发因素 245
三、发病机制 245
四、病理 247
五、临床表现 248
六、临床分型 248
七、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248
九、诊断 249
八、肝性脑病的临床分级 249
十、鉴别诊断 250
十一、治疗 251
十二、预后 254
十三、预防 255
十四、护理 255
一、肝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257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57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 257
三、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和分型 258
四、肝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258
五、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259
六、肝肾综合征的预后影响因素 262
第十章 血吸虫病合并症 265
第一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 265
一、病原学 266
二、流行病学 267
五、血清酶测定 268
三、发病机制 268
四、病理改变 268
六、诊断 269
七、治疗 271
八、预防 272
第二节 肺结核病 272
三、结核病基本病变 273
四、肺结核病的临床类型 273
二、传播途径 273
一、病原学 273
五、症状与体征 274
六、诊断 275
七、鉴别诊断 276
八、并发症 276
九、治疗 276
第三节 肾小球肾炎 278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278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