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款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刚,李冬君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03079651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书稿作者继《文化的江山》之后又一部诗话形式的史书,分为“文明论语”“江山诗话”“国史新谈”三个部分。作者将“文化个体性投入历史”——即带着自己对人类文明和历史(主要是中国历史)的思索,寻找历史(包括世界范围)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将这些“历史的碎片和思想的片言只语”珠串起来,展示出自己关于历史的认知体系——作者戏言为“思想的款式”。作者显示了独特的历史眼光和思想见地。

壹 文明论语 3

语言的创世力 3

神由语词而生 4

仓颉造字二法 5

革命出自蚩尤一系 5

文明因语言而异 6

用汉字才能造长城 7

文明的分化与统一 8

“雅利安摇篮地” 9

中华文明“西来说” 10

“西来说”碰到了“西化” 11

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12

“昆仑山摇篮地” 13

宇宙王国的失落 14

英雄王国开启王朝时代 16

《山海经》——“华夏摇篮地” 17

从“连山”到“连水” 19

文明的两种趋向 20

“修补”神话和先王 21

三代“史官文化” 22

释读“线形文字B”的发现 23

史诗与考古异说的文明 24

英雄厄于“女子与小人” 25

革命——从神话到圣化 26

从古代到古典 27

铁器缔造城邦 28

黑铁造就“全民皆兵” 30

以神的法则立国 31

英雄以命运为法官 32

人类友谊超越神的正义 34

何其相似的阿卡亚人和殷人 36

在历史的转折处失足 37

周人干“革命” 38

周人的天命历史观 39

革命的本体与主体 40

民意是天命的样式 40

天佑西北 41

血缘的扩张 42

周人立国 43

殷周文化分野 44

解构上帝 45

不靠神权靠军权 46

“亲戚”构成“家天下” 47

城邦殖民运动 47

荷马的教化 48

史诗诞生在广场 49

公民的“城邦心灵” 50

迁徙创造新文明 51

荷马与周公的差异 52

转型——从革命到维新 53

文明的两个维度 53

理性的时间和空间 55

人的尺度是历史 56

纪年开启人的历史 56

神话是历史之母 57

中国文明少年老成 58

自我意识作为历史的起源 58

公民的胜利 59

哲学是城邦的儿子 60

热爱知识 61

学校始于闲暇 62

最高的“娱乐”是悲剧 63

文明的抉择 64

文明的突破 65

“哲学的全身心” 66

哲学是“命运”的剧场 66

命运之水 67

“无限”的局限性 68

万物都有原罪 69

在上帝来临之前 70

中国思想何其洒脱 71

绝对理念是灵魂的形式 72

燃烧的逻各斯 73

水性靠不住 74

人是会思想的蜡烛 75

法律是灵魂的“分寸” 76

历史的尺子刚好够用 77

祖灵二重性 78

神话化为历史 79

民主忘恩负义 79

“革命性”与“合法性” 80

“人民”缺钙站不起来 81

民主从广场到剧场 81

悲剧源于“秘索思” 82

悲剧与法典同时诞生 83

以悲剧“认识你自己” 85

“阿提卡的美少年” 86

美少年是会思想的芦苇 87

合唱是公民大会的缩影 89

史诗结集于城邦 90

梭伦如同阿喀琉斯 91

模仿神和英雄的公民 92

普罗米修斯的自由 93

贰 江山诗话 97

青春是年成的诗 97

青春期的政治 98

中国绥服四方 99

《禹贡》政治地图 100

五服是文明尺度 101

要紧的是做中国人 102

文化中国的统一性 103

历史是儒者的宗教 104

以中道立国为中国 104

要王朝还是要中国 105

文化中国永不倒 106

中国并不在中央 106

历史要人来选择 107

中国思想的两大规律 108

汉文化里的楚蛮夷 109

中国的两河流域 110

文化中国的中轴线 111

司马迁的“大一统” 112

写史是代王立言 112

黄河边上的中国 113

“司马迁线”是帝国生命线 114

天下——农牧政治一体化 115

中国之梦从中原开始 116

死也要死在天上 116

信仰与理想不一样 117

从历史分娩的是圣人 118

主义造就理想国 118

胜利者篡改历史 119

千古美人那一笑 119

中国礼教与诗并行 120

乌托邦是无常的歌 121

以革命投入无常 122

纪年从“共和”开始 122

文化中国少年老成 123

“素王”是历史之王 123

春秋与战国的文化分野 124

中国的农民问题 125

儒学两条路线 126

王道理想是期权 126

人民要有财产权 127

君主“为富不仁” 128

仁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9

逻辑化的侠义 129

面对真理也不能放弃权利 130

先王是一面历史的旗帜 131

以审美求取历史认识最大值 131

《离骚》是自我宣言 132

“美人”是普世价值 133

在道德上神靠不住 134

历史人物不宜长寿 134

“道”不能拿来送礼 135

“求道”是寻找自我 135

“道”在秦岭淮河那一线 136

权力一旦成了真理 137

“皇帝”的抱负 138

紧跟思想者王 139

让思想上山去 140

英雄押头颅敢与天命赌 141

天子也要接地气 142

皇帝还要有理想 143

帝王那一声叹息 144

青春天子当惆怅 144

历史与神话交错的诗 145

河出昆仑始文明 146

文明的芽尖 147

农业文化要回家 148

悲凉乃天命本色 149

长城的帝王风水学 149

用运河连起来的统一 150

锦绣江南的诗意兵法 151

读史当以审美之眼 152

嵇康死于“反革命” 153

给诗人的江山排座次 154

诗化的玄学 155

用诗意发酵自我 155

隐士原来是斗士 156

行吟于“老农”之路 157

自我大于体制 158

美的理念从内心醒来 159

清谈是自由的渊薮 160

民族精神的文武之道 160

格律化的山水诗 161

以格律为诗立法 162

独立高峰的苦恋 163

格律诗成就科举制 164

诗性的制度化个体 165

从苦恋到把玩 165

莫误帝家是娼家 167

唐诗运动新方向 167

宫体诗里的红太阳 168

“政治正确”的帝王诗 169

帝王绝不“黯销魂” 170

继续革命出女皇 171

宫体诗的自赎 172

坐天下要政治正确 173

边塞诗大合唱 174

大合唱里的帝王歌喉 175

历史的本体是文化 176

盛唐的悲哀 177

思想者的去处 178

使王朝转向国家 179

走向“国民经济” 180

“破”的义理 181

哲学的失足 183

民间思想者的生存空间 184

思想者创业——办书院 185

儒释道共和新气象 186

真理与天理不同 187

思想者有福 188

思想者的相会 189

以心法为兵法 189

回到文明的原点 190

思想不死 191

思想者的共和国 192

思想的异化 193

叁 国史清谈 197

科学的异化 197

“主义”取代救世主 197

理论泡在运动里 198

运动的动力和定力 198

胜利的逻辑 199

民主证伪 199

自由被“主义” 200

思想属于个体 200

确认“祖国” 201

认同的困境 202

为何不立“民纲” 202

鲁迅的提醒 203

自由主义的猴子 204

“祖国”三段论 205

文化中国的形态 205

儒家自有好传统 206

新文化理应安顿好孔子 207

“圣化”两核心 208

走出圣化 209

活在“我的祖国”里 210

王朝如衣裳 210

民间说“分” 211

民史存“义” 212

放下王权主义 212

赢在民心 213

历史审判个体 214

革文化中国的命 214

还原孔子的个体性 215

文化中国没有统治者 216

把晚清与近代分开 216

王朝的伎俩 217

近代史的“近代性” 218

几何学里的上帝 219

《几何原本》的近代性 220

近代化的两条路线 220

帝国解体大趋势 221

世界近代史开端 222

中国近代史也是世界史 223

辫子大一统 224

近代化之殇 225

市场大于国家 226

流通造就世界 227

商战合一的公司 228

中国民间海商 228

民间海权的梦想 229

大清朝也有世界首富 230

为家天下理财 231

皇帝的心思 232

以吸毒为游仙 233

谁能卖国 233

爱国的缺憾 234

天下无疆 235

落后做老大 235

民心可用 236

五条历史地理线 236

破了底线 238

告别天下观 239

古汉语说新世界 239

海国新兵法 240

“合众国以为国” 241

尧舜之国 241

共和国的异化 242

在大洋那一边 243

以先王之道联合起来 244

走向外交 245

谁来做主 245

立国之本 246

王权的“制度安排” 247

唾弃真理 248

隐于自我 248

捍卫文化中国 249

尧舜也要学西方 250

船长行使制海权 251

以禁治国 251

治国还是老路子 252

圣人怎样炼成 253

守住天下 253

救亡两条路线 254

理学是亡国之学 255

考据学的两条腿 256

做“天下兴亡”的学问 256

考据学里的启蒙 257

立命于文化中国 258

天王宗教体验 259

历史的图像记忆 259

“我乃人王” 260

从思想者到阴谋家 261

存天理尽人欲 262

“做”近代化 262

军队国家化 263

军队不宜私有 264

曾、李不一样 265

独服曾文正 266

官体商用 267

“同治中兴” 268

考据学的西化 268

上帝的地缘政治 269

天佑美国 270

“打洋教”的分寸 271

在历史的转折处失足 272

体制内的“亚政权” 273

政治“对仗” 273

两种“以夷制夷” 274

国之“大款” 276

“直辖”上海 277

朝廷是个利益集团 278

“首长所有制” 278

“官督商办” 279

北洋新军的摇篮 280

言官的鞭子 281

自私与侠义 281

还了政权抓军权 282

军权的名与实 283

动了皇上的命根 284

修铁路圈钱 285

军权决定政权 285

朝廷的芒刺 286

去李鸿章化 287

“割尾巴” 287

王权主义的本能 289

内王权与外国权 289

妥协是硬道理 290

拆女的政治 292

流氓无产者习气 293

屁股决定脑袋 294

以国权办国防 295

为国权立言 296

天朝无约 296

帝师的情结 297

岂敢为人民公敌 298

立宪三张牌 299

享受国难 300

“堂子”里的政治 301

“老佛爷”训政 302

自由的出口 303

弱势非群体 304

新政两条路线 305

最是皇帝不自由 306

革命是人权的底线 306

民权在哪里 307

没有一个人有自由 308

千古一帝 309

权力的脚后跟 311

全民跳神的“大民主” 311

奴才的觉悟 313

义和团战法 314

文明之尸 315

洋人拥戴李鸿章 316

敢与朝廷扳手腕 316

晚清“女子与小人” 317

立宪如嚼口香糖 318

为新私学立言 319

预备立宪 320

“国民军”难产 320

湘淮军系不出皇帝 321

为四万万人的人格而战 322

军人的自觉 323

国宪还是党宪 323

统一还是立宪 324

训政误国 325

以法权立国 326

江山也要伟人扶 326

给我一个五四 327

五四的泡沫 328

运动的养料 328

思想的原料 329

军人爱国运动 330

主义的劣根性 331

个人主义者在运动中 331

新文化的底线 332

重温五四运动 334

回到历史的起点 335

“人性”说的出处 335

民心靠不住 336

人性好利 337

以“学习”改造人性 337

思想解放的入口处 338

中国权力运动大势 339

儒家的愿望 340

“五独”始于何时 340

做圣人其实很残忍 341

让思想回到思想者自身 342

圣人“五化” 343

文化个体性自觉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