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1 外婆抚养的“孤女” 7
2 从幼稚园到摄影场 12
3 赵家重女轻男 16
4 爹爹回来了 20
5 爹妈的罗曼史 23
6 “红蛋派对” 27
7 鼎盛的1936年 30
8 抗日救亡 34
9 新疆蒙难 36
10 妻离子不散 40
11 跟爹爹回老家 43
12 《遥远的爱》 48
13 新来的妈妈 51
14 王子、叫花子、疯子 54
15 爹娘陪我学芭蕾 56
16 “我长大不嫁人!” 60
17 《乌鸦与麻雀》 62
18 《武训传》的划时代意义 66
19 多事之秋 71
20 “丑小鸭”展翅北飞 74
21 “鸡蛋干部” 78
22 父女俩先后赴朝 82
23 屈原再生教婵娟 86
24 邋遢样儿 91
25 女儿为爹爹争了光彩 95
26 西洋与古典皆为我用 98
27 立志开拓中国民族舞剧 102
28 失败乃成功之母 106
29 舞者向京剧拜师 110
30 舞剧精品《宝莲灯》 117
31 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121
32 设想舞剧《卡门》 125
33 我爹叫我“姐姐” 131
34 爹爹责怪我违背誓言 136
35 父女双双向国庆节献礼 141
36 不朽的《聂耳》 145
37 周恩来给我爹起外号 150
38 父女先后赴欧洲访问 155
39 周总理“将”了我爹的“军” 159
40 父女俩爱看好莱坞电影 165
41 没有一个家是属于我的 168
42 我爹劝我多读书 172
43 父女共创“蝴蝶梦” 176
44 舞剧《梁祝》轰动艺坛 180
45 历史的遗憾——《鲁迅传》 185
46 相思红豆未了情 189
47 并驾齐驱东渡日本 193
48 也搞现代戏 198
49 看我爹拍最后一部电影 203
50 山东老乡起风波 207
51 死不认罪的阶下囚 211
52 周总理一番话,我又拾起练舞鞋 215
53 我爹的命真苦 219
54 死里逃生 223
55 旧习难改 228
56 苦练基本功的“赵疯子” 231
57 周总理的恩情说不尽 235
58 粉碎“四人帮”,尚待求解放 240
59 一心要演周恩来 244
60 可怜“饿煞鬼” 247
61 父女同是全国政协委员 250
62 赵丹何时重返银幕 255
63 第二次艺术青春——绘画 260
64 否定“样板”帮气,要创“赵氏体系” 264
65 在地狱的门口 270
66 希望在摄影机前停止心脏的跳动 273
6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8
68 未完成的杰作 282
69 病危时的一席话 285
70 “我们是亲人!” 287
71 我爹的绘画艺术永存 290
72 生命的最后乐章 293
73 白发人送黑发人 297
74 女儿对爹爹的祭奠 300
75 入土为安 302
76 “丹亭”落成 306
77 人民艺术家赵丹诞辰80周年 308
附录一 313
附录二 320
附录三 322
第一版后记 331
修订再版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