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史 第1卷 1907-1949》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翁智远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35·002
  • 页数:132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第一章 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学堂、同济医工学堂(1907年10月~1917年3月) 1

第一节 德文医学堂的创办 1

一、创办目的与经过 1

目录 1

二、校长和校董会 3

三、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 4

四、教师与学生概况 6

第二节 同济医工学堂 7

一、创建工学堂 7

三、体育活动和社团组织 9

二、增设土木科和机师科 9

四、校舍不断扩建 10

第二章 从专门学校到医工大学(1917年3月~1927年7月) 12

第一节 华董出面接管同济 12

一、三·一七事件 12

二、校名更迭 14

三、领导体制 15

四、经费、校舍、图书、设备 19

第二节 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 22

一、教育宗旨和课程设置 22

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27

三、学术活动 29

四、训育和体育 32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概况 33

一、教师概况 33

二、学生概况 34

三、留德热潮 35

第四节 在“五四”前后和大革命洪流中 36

一、“五四”火炬照亮了同济园 37

二、国共合作在同济 39

三、投身五卅运动的洪流 40

四、反“誓约书”斗争 43

第三章 建立医、工、理结合的国立大学(1927年8月~1937年7月) 46

第一节 国立大学的正式确立 46

一、校长更迭 46

二、行政体制 49

三、经费、建筑设备、图书 50

第二节 从两科到三学院 53

一、医学院概况 53

二、工学院概况 57

三、理学院概况 62

四、附设各部概况 62

五、训育、军训和体育 64

六、社团组织和学术活动 66

第三节 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68

第四节 抗日救亡活动 69

一、敦促蒋介石出兵抗日 69

二、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71

三、“一二·九”前后, 72

第四章 抗战中的同济大学(1937年7月~1946年4月) 75

第一节 辗转迁校浙、赣、桂 75

一、告别吴淞 75

二、在金华的两月 76

三、从赣州到八步 77

二、校、院长更迭 80

第二节 在昆明的两个春秋 80

一、迁校到昆明 80

三、各院、系教学概况 81

四、读书会和儿童剧团 83

第三节 在李庄、宜宾的五年 85

一、迁校到李庄、宜宾 85

二、各院、系教学概况 87

三、训育和体育 94

四、廿四教授驱丁斗争 94

五、从隐蔽斗争到《暴风》事件 95

一、分批东返,先后复课 98

第一节 告别四川,上海复校 98

第五章 复员后的同济大学(1946年4月~1949年9月) 98

二、学校规模略有扩大 99

第二节 危机笼罩下的教学科研活动 101

一、人事更迭频繁,经费入不敷出 101

二、教学与科研活动 104

三、训育和体育 111

第三节 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112

一、中共同济支部的重建和发展 112

二、党的外围组织和进步社团活动 113

三、从“抗暴”到“一·二九” 115

一、团结应变,风雨同舟,迎接新生 119

第四节 解放和接管前后 119

二、庆祝接管,新的征途 121

[附录一]校歌(1937) 123

[附录二]同济大学医、工、理、法各学院(科)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1907~1949) 124

[附录三]同济医工学堂平面图(1916) 126

[附录四]同济大学在吴淞地区和市区校址分布图(1924) 127

[附录五]国立同济大学全图(吴淞时期)(1933) 128

[附录六]同济大学在昆明校址示意图(1941) 129

[附录七]同济大学在四川李庄镇校址示意图(1945)、同济大学在宜宾校址示意图(1945) 130

[附录八]同济大学复员后校址分布图(1949) 131

后记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