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词语解释》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育斌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906803
  • 页数:116 页
图书介绍:

伤寒 1

伤寒论 1

张机 1

太阳病 2

六经 2

太阳经 2

恶风 3

之 3

脉浮 3

恶寒 3

头项强痛 3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4

脉缓 4

中风 4

欲吐 5

脉阴阳俱紧 5

名曰伤寒 5

伤寒 5

脉静 5

传 5

温病 6

躁烦 6

脉数急 6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

瘛疭 7

灼热 7

风温 7

脉阴阳俱浮 7

失溲 7

若被火 7

若欲作再经 8

逆 8

火熏 8

鼾 8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8

皮肤 9

针足阳明 9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9

风家 9

不了了 9

十二日愈 9

大 9

翕翕发热 10

骨髓 10

阳浮而阴弱 10

啬啬恶寒 10

淅淅恶风 10

五辛 11

鼻鸣干呕 11

?咀 11

微火 11

适寒温 11

须臾 11

歠 11

温覆 11

? 11

小促其间 11

周时 11

温针 12

升 12

项背强几几 12

反汗出恶风 12

内 12

将息 12

其气上冲 12

其后必吐脓血 13

坏病 13

不中与 13

解肌 13

识 13

桂枝本为解肌 13

酒客病 13

得之则呕 13

喘家 13

遂漏不止 14

脉促 15

小便难 15

四肢微急,难于屈伸 15

阴阳俱虚 16

微恶寒 16

如疟状 16

清便欲自可 16

脉微缓 16

脉洪大 17

面色反有热色 17

身必痒 17

铢 17

反烦不解 17

风池 17

风府 17

得之便厥 18

大烦渴不解 18

无阳 18

越婢 18

心下满微痛 18

脚挛急 18

自下利 19

谵语 19

阳旦 19

两胫拘急 19

太阳与阳明合病 19

嗜卧 20

利遂不止 20

喘 20

去上沫 20

温粉 21

外已解也 21

不汗出而烦躁 21

厥逆 21

筋惕肉瞤 21

或然证 22

乍有轻时 22

无少阴证 22

伤寒表不解 22

心下有水气 22

欲解外 23

噎 23

寒去欲解 23

外证未解 23

脉浮弱 23

二阳并病 24

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24

阳气重 24

短气但坐 25

面色缘缘正赤 25

阳气怫郁 25

解之、薰之 25

不足言 25

须表里实 26

脉涩 26

自汗出乃解 26

尺中脉微 26

身重 26

心悸 26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27

尺中迟 27

荣气 27

因致衄 28

脏无他病 28

勿治之 29

凡病 29

阴阳自和 29

亡津液 29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30

振寒 30

内外俱虚 30

奔豚 31

顿服 31

脉沉迟 31

更行 31

黄耳柸 31

叉手自冒心 31

脐下悸 31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32

甘澜水 32

腹胀满 32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33

起则头眩 33

胃气 34

反恶寒者,虚故也 34

病仍不解,烦躁 34

消渴 35

实也 35

胃中干 35

表里证 36

散 36

白饮 36

方寸匕 36

发汗已 36

烦渴 36

灌 37

水逆 37

持脉 37

耳聋无闻 37

烦热 38

逆 38

虚烦 38

反复颠倒 38

心中懊? 38

少气 38

心烦腹满 39

胸中窒 39

心中结痛 39

未欲解 39

咽喉干燥 40

丸药 40

旧微溏 40

身膶动,振振欲擗地 40

仍发热 40

痓 41

淋家 41

便血 41

疮家 41

寒栗而振 42

衄家 42

额上陷脉 42

直视不能? 42

亡血家 42

复 43

汗家 43

恍惚心乱 43

小便已阴疼 43

冒 44

蚘 44

下利清谷 44

清便自调 44

若不差 44

阳微脉 45

冒家 45

脉阴阳俱停 45

邪风 46

阴微脉 46

营弱卫强 46

救 46

胸胁苦满 47

往来寒热 47

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48

嘿嘿不欲炊食 48

喜呕 48

血弱气尽 48

腠理 48

正气 48

但见一证 49

后必下重 49

食谷者哕 49

阳脉涩 49

阴脉弦 49

腹中急痛 49

心下急 50

柴胡汤病证 50

蒸蒸而振 50

过经 50

热结膀胱 51

郁郁微烦 51

日晡所 51

潮热 51

脉当微厥 51

反和 51

少腹急结 52

如狂 52

肝乘肺,名曰横 53

胸满烦惊 53

肝乘脾,名曰纵 53

期门 53

卓然而痛 54

熨 54

捻衣摸床 55

谷气 55

火劫发汗 55

两阳 55

阳盛 55

阴盛 55

欲失溲 55

阴阳俱虚竭 55

但头汗出,剂颈而还 55

惊狂 56

亡阳 56

追虚逐实 57

形作伤寒 57

到经不解 57

清血 57

灸 57

咽燥吐血 57

重而痹 58

血散脉中 58

焦骨伤筋 58

邪无从出 58

因火而盛 58

火逆 58

关上脉细数 59

烧针 59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 59

灸其核上各一壮 59

惊 59

客热 60

小逆 60

糜粥 60

内烦 60

消谷引食 60

膈气 60

极吐下 61

心下温温欲吐 61

身黄 62

不尔 62

太阳随经,瘀热在里 62

血证谛 62

为无血也 62

结胸 63

有血 63

苦里急 63

反静 64

藏结 64

舌上白胎滑 64

无阳证 64

悉具 65

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65

痞 65

柔痉 65

阳气 66

烦躁 66

动 66

膈内拒痛 66

客气 66

心中懊? 66

大结胸 67

鞭 67

?胸热实 67

按之石硬 67

无大热 67

头微汗出 67

痛不可近 67

寒实结胸 68

小结胸 68

寒分 68

协热利 68

潠 68

弥更 68

肉上栗起 68

热入血室 69

太阳与少阳并病 69

大椎第一间 69

肺俞、肝俞 69

经水 69

心下支结 70

昼而明了,暮则谵语 70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70

支节烦痛 70

平旦 71

阳微结 71

纯阴结 71

濡 71

紧反入里 71

麻沸汤 72

遂发热恶寒 72

阴阳气并竭 72

无阳而阴独 72

面色青黄 72

肤瞤 72

心下 72

脉关上浮 72

客气上逆 73

渍 73

须臾绞去滓 73

泻心 73

干噫食臭 73

腹中雷鸣 73

谷不化 73

噫气 74

服汤药 74

理中者,理中焦 74

下焦 74

痿 74

欲饮水数升 75

数下 75

攻痞 75

不得息 75

胸有寒 75

入阴筋 75

表热 75

时时恶风 75

如冒状 76

背微恶寒 76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 76

风湿相搏 76

身体痛烦 76

动 77

骨节疼烦 77

结代脉 77

心动悸 77

清酒 77

太阳阳明 78

难治 78

阳明经 78

阳明病 78

胃家实 79

正阳阳明 79

少阳阳明 79

脾约 79

恶热 80

不更衣 80

内实 80

外证 80

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81

恶寒 81

主土 81

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82

汗出濈濈然 82

脉大 82

系在太阴 82

转系阳明 82

手足濈然汗出 83

中寒 83

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84

固瘕 84

胃中冷 84

水谷不别 84

奄然发狂 84

谷气 84

脉迟 85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85

如虫行皮中状 86

头眩 86

谷瘅 86

面合色赤 87

潮热 87

盗汗 87

但欲漱水,不欲曣 87

脉弦者生,涩者死 88

转失气 88

郑声 88

直视 88

亡其阳 88

脉短 88

脉自和 88

此为风也 89

脉滑而疾 89

微涩 89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 89

心愦愦 90

过经 90

表虚里实 90

三阳合病 90

口不仁 90

面垢 90

胃气因和 91

怵惕 91

舌上胎 91

饥不能食 91

小便自可 91

法醋 92

上焦 92

腹都满 92

津液内竭 92

导 92

土瓜根 92

食蜜 92

谷道 92

喘冒 93

热越 93

一食顷 93

水浆 93

瘀热 93

喜忘 93

畜血 93

绕脐痛 93

发作有时 93

其阳则绝 94

食谷欲呕 94

属阳明 94

脉阳微 94

阳脉实 94

阳绝于里 94

芤 94

趺阳脉 94

胃气生热 94

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 95

发汗不解 95

蒸蒸发热 95

属胃 95

目中不了了 95

睛不和 95

无表里证 95

减不足言 95

少阳经 96

合热则消谷善饥 96

瘀血 96

伤寒瘀热在里 96

潦水 96

阳去入阴 97

少阳病 97

目眩 97

少阳中风 97

此属胃 97

上关上 97

目合则汗 97

太阴经 98

三阳为尽 98

三阴当受邪 98

脉小 98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98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99

太阴病 99

自利 99

胸下结硬 99

腐秽当去 100

藏有寒 100

四逆辈 100

系在太阴 100

脾家实 100

暴烦下利 100

脉微细 101

行 101

易动 101

少阴经 101

少阴病 101

脉暴微 102

但欲寐 102

欲吐不吐 102

下焦 102

火气劫 102

下厥上竭 103

必自愈 103

踡卧 103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103

灸少阴 103

七壮 103

白粉 104

时时自冒 104

息高 104

无里证 104

口中和 104

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105

生疮 105

苦酒 105

刀环 105

坼 106

内寒外热 106

利止脉不出 106

面色赤 106

少阴病四逆 106

厥阴经 107

色纯青 107

必数更衣,反少者 107

当温其上,灸之 107

食则吐蚘 108

厥阴病 108

气上撞心 108

心中痛热 108

饥而不欲食 108

除中 109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109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 109

虚家 109

厥利 109

口伤烂赤 110

食以索饼 110

脉之 110

旦日夜半 110

彻 110

其喉为痹 110

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110

厥应下之 110

便 111

藏厥 111

蚘厥 111

脏寒 111

出汗 111

微厥 111

膀胱关元 111

灸厥阴 111

有阴无阳 111

寒格 112

腹濡 112

亡血 112

久寒 112

内拘急 112

邪 112

胸中 112

水渍入胃 112

下部脉不至 112

喉咽不利 112

本自寒下 112

吐涎沫 113

少阴负趺阳 113

郁胃 113

下虚 113

脉反实 113

筑 114

外气怫郁 114

前后 114

霍乱 114

至阴经上 114

后经 115

大病 115

消息 115

拘急 115

脉平 115

小烦 115

新虚 115

谷气 115

阴阳易 115

引阴中拘挛 115

烧禈散 115

损谷 116

劳复 116

清浆水 116

博其子大 116

喜唾 116

久不了了 116

虚羸 116

脉已解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