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启贵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13041594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上海汽车基金会资助项目,阐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1章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当今中国的伟大课题 1

1.1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增长 1

1.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 1

1.1.2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 2

1.1.3 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4

1.2 发展观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6

1.2.1 经济增长观与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6

1.2.2 社会发展观与196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

1.2.3 可持续发展观与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8

1.3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8

1.3.1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9

1.3.2 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9

1.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10

1.3.4 开放与动态的思想体系 10

1.3.5 以协调发展为中心 11

1.3.6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11

1.4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2

1.4.1 科学发展观呼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2

1.4.2 环境公平要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3

1.4.3 循环经济催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6

1.4.4 新政绩考核制度需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17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20

2.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产生、发展到壮大 21

2.1.1 早期历史发展 21

2.1.2 1939年以后的发展 22

2.1.3 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4

2.2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产生、发展到消亡 26

2.2.1 概述 26

2.2.2 经互会成员国共同的体系——MPS 27

2.2.3 1969~1986年MPS的发展 31

2.2.4 SNA与MPS之间的联系 32

2.2.5 1986~1989年MPS的修订 33

2.2.6 MPS终结于1990年 34

2.3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 35

2.3.1 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35

2.3.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39

2.3.3 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构建 40

2.3.4 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可行性 43

2.4 国民经济核算在中国 43

2.4.1 MPS的引进和发展期(1984年以前) 44

2.4.2 MPS的改革期(1985~1992年) 45

2.4.3 MPS的消亡与SNA的应用期(1993年以后) 45

2.4.4 中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贡献 46

2.4.5 中国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 50

2.5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 55

2.5.1 经济全球化呼唤世界经济核算 55

2.5.2 从国民经济核算到世界经济核算 56

2.5.3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的基本框架 58

2.5.4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与全球政策分析 63

2.5.5 结语 64

2.6 社会资本核算研究 65

2.6.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资本 65

2.6.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与社会资本核算 67

2.6.3 社会资本核算的框架 69

2.6.4 社会资本核算的理论意义与难点 71

参考文献 73

第3章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理论与估价方法 75

3.1 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 75

3.1.1 环境 75

3.1.2 自然资源 77

3.1.3 经济资源 78

3.2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78

3.2.1 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78

3.2.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使用价值 79

3.2.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 81

3.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 85

3.3.1 现值法 85

3.3.2 净价格法 86

3.3.3 再生产补偿费用法 87

3.3.4 机会成本法 88

3.3.5 替代市场价值法 89

3.4 环境估价方法 90

3.4.1 收入损失型估价方法 90

3.4.2 维护成本型估价方法 94

3.4.3 估价方法应用问题 95

参考文献 97

第4章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98

4.1 环境账户的种类 98

4.1.1 自然资源账户 100

4.1.2 资源与污染物流量账户 101

4.1.3 环境支出账户 102

4.1.4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 102

4.2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正式方法 106

4.2.1 生物自然资源 107

4.2.2 非同质可耗竭资源的储量 107

4.2.3 有发现的可耗竭资源 108

4.2.4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服务 108

4.2.5 二氧化碳问题 109

4.2.6 住户防护支出 110

4.3 社会核算、真实储蓄与经济福利指标 111

4.3.1 社会核算矩阵的扩展 111

4.3.2 社会核算矩阵的政策应用 114

4.4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与福利账户 114

4.4.1 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 115

4.4.2 社会核算矩阵 117

4.4.3 可测性 117

4.4.4 可持续性测度 118

4.4.5 结语 119

4.5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 120

4.5.1 基本框架 120

4.5.2 列昂惕夫方法 120

4.5.3 沙弗和施塔默尔方法 122

4.5.4 外部支出和防护支出 127

4.5.5 结语 129

4.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可持续性、生态经济学 129

4.6.1 概述 129

4.6.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生态经济学 131

4.6.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推进实践可持续性 135

4.6.4 结语 139

附录 139

参考文献 142

第5章 国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47

5.1 SEEA体系 148

5.1.1 SEEA的演进 148

5.1.2 SEEA 2003的目的与特色 150

5.1.3 由SEEA 1993到SEEA 2003 151

5.1.4 SEEA 2003的估价方法 153

5.2 SEEA的账户结构 155

5.2.1 实物流量账户——自然资源使用表与残余物供给使用表 156

5.2.2 内部卫星账户 158

5.2.3 外部卫星账户 159

5.3 ENRAP 1本系 159

5.3.1 ENRAP的特色 160

5.3.2 ENRAP的估价方法 162

5.3.3 SEEA与ENRAP的比较 166

5.4 其他体系及各国借鉴 169

5.4.1 SERIEE体系 169

5.4.2 NAMEA体系 170

5.4.3 编制体系汇总与各国借鉴 171

5.5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176

5.5.1 环境保护支出与环境质量退化 177

5.5.2 自然资源耗减 180

5.5.3 完整的绿色国民收入 183

5.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应用 185

5.6.1 内部卫星账户的政策应用 185

5.6.2 实物流量账户的政策应用 186

5.6.3 环境质量退化账户的政策应用 186

5.6.4 自然资源耗减与环境服务账户的政策应用 189

5.6.5 总量指标的调整 191

5.6.6 可持续发展指标 194

附录 196

参考文献 199

第6章 绿色宏观经济指标 201

6.1 定义与政策目标 201

6.1.1 定义 201

6.1.2 政策目标与制定 202

6.1.3 潜在指标:概览 204

6.2 绿色国民生产净值 204

6.2.1 概述 204

6.2.2 EANP的计算方法 205

6.2.3 NNP的环境调整问题 209

6.2.4 EANP给人们的启迪 213

6.3 存量指标 215

6.3.1 哈特维克法则、绿色金箴与真实储蓄 215

6.3.2 自然资源存量方法 218

6.3.3 结语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7章 国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 228

7.1 案例问题的确定与案例国的选择 228

7.1.1 案例问题的确定 228

7.1.2 案例国的选择 229

7.2 案例研究 231

7.2.1 挪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31

7.2.2 荷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33

7.2.3 瑞典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36

7.2.4 法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37

7.2.5 加拿大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39

7.2.6 菲律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41

7.2.7 纳米比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43

7.2.8 德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45

7.2.9 美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48

7.3 案例研究的目标及其实现 251

7.3.1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标 251

7.3.2 可持续经济的测算 252

7.3.3 部门政策分析 253

7.3.4 环境保护 253

7.3.5 账户对数据可获得性和适应性的影响 254

参考文献 256

第8章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58

8.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原则和基础 258

8.1.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和原则 258

8.1.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 259

8.1.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法论 260

8.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概念 261

8.2.1 自然资产 261

8.2.2 自然资产经济利用 262

8.2.3 资源环境成本 262

8.2.4 E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总量 263

8.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264

8.3.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要素 264

8.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65

8.3.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表现形式 272

8.4 绿色GDP核算 273

8.4.1 绿色GDP核算目的 273

8.4.2 绿色GDP核算方法 273

8.4.3 几点说明 277

8.5 估价方法 278

8.5.1 资源环境估价的基本问题 278

8.5.2 资源估价方法 279

8.5.3 环境退化估价方法 279

8.6 绿色GDP与传统GDP 280

8.6.1 绿色GDP涵义 280

8.6.2 绿色GDP的结构 281

8.6.3 绿色GDP的适用性 281

8.6.4 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关系 282

8.6.5 绿色GDP核算的案例 283

8 6.6 绿色GDP核算的进展 286

8.7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财富核算 287

8.7.1 国民财富核算的涵义与结构 287

8.7.2 国民财富核算与诸核算的关系 288

8.8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与任务 290

8.8.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 290

8.8.2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任务 294

参考文献 296

第9章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系统 297

9.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98

9.1.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298

9.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299

9.1.3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00

9.1.4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 301

9.1.5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304

9.1.6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06

9.2 循环经济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 311

9.2.1 循环经济理论 311

9.2.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13

9.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314

9.3.1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小康 314

9.3.2 小康指标体系的历史回顾 316

9.3.3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思路 319

9.4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1

9.4.1 美国和韩国的政府绩效评价 322

9.4.2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323

9.4.3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析与完善 324

9.5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331

9.5.1 递阶层次结构 331

9.5.2 判断矩阵的构造 333

9.5.3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335

9.5.4 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 337

9.6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 338

9.6.1 基本原理 338

9.6.2 评价步骤 339

参考文献 342

第10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能力建设 344

10.1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344

10.1.1 自主性经济增长 344

10.1.2 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345

10.1.3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348

10.2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与政策工具 349

10.2.1 回顾与评价 349

10.2.2 展望与建议 357

10.3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60

10.3.1 西方发达国家“外部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361

10.3.2 “外部治理模式”在中国实施的约束 362

10.3.3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 364

10.4 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366

10.4.1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367

10.4.2 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68

10.4.3 信息化推进可持续发展 368

10.5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369

10.5.1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370

10.5.2 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 371

10.5.3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372

10.5.4 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思考 374

参考文献 375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