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矛盾并发症 3
一、贫与富的矛盾 3
第一章 管理主义论 3
二、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4
三、人与自然的矛盾 5
四、腐败与廉政的矛盾 7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 14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 19
第四节 管理主义变革 28
一、社会制度亟待根本性变革 28
二、广义的管理概念 29
三、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32
第一节 儒家 35
第二章 礼治 35
一、儒家和儒学的辉煌历史 36
二、儒家的主要政治主张及其重要意义 38
三、古代儒学的主要缺陷 40
第二节 人性 43
第三节 道德 51
一、道德的定义 51
二、基本道德范畴 53
(一)仁 53
(二)义 58
(三)礼 64
(四)智 68
三、新、旧道德体系 72
四、道德与制度的关系 74
五、道德与艺术、宗教、民族的关系 76
六、道德与阶级的关系 77
七、道德与经济的关系 79
第四节 民本主义 85
一、什么是民本主义 85
二、民本主义的重要性 87
三、民本主义的永恒性 94
第五节 礼治 97
一、什么是礼治 97
二、礼治的历史和现状 100
1、人性、礼制、道德和劳动创造了人类 100
2、旧时代的婚姻家庭制度 102
3、旧时代的家族乡村制度 111
4、现存的礼制 115
三、复兴礼治的方法 121
1、正本清源 121
2、复兴礼教 122
3、礼法并用 122
4、以身作则 123
第三章 法治第一节 法家 127
一、子产铸刑书 128
二、李悝创订法典,成为法家的始祖 128
三、商鞅变法,商鞅、申不害和慎到分别提出“法”、“术”、“势”三种法治理论 129
四、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130
一、法的特征 133
1、法的本质是道德 133
第二节 法 133
2、法律依赖于国家机构 135
3、法律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工具 135
4、法治在社会动荡时期能够发挥拨乱反正的特殊功效 137
5、法治是一种以发挥国家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为优势的政治手段 137
6、法律是现代国家的关键政治工具 139
7、法律是公布于众的 140
二、立法原则 140
1、道德原则 140
2、全面立法原则 140
3、先导原则 141
4、国家主导原则 143
5、赏罚原则 143
6、民主统一原则 147
7、效率原则——抑制违法率(违纪率) 151
第三节 势 154
一、势的重要性 154
二、势与能、职、责、功、利的正比例关系 155
三、道德和法律是势和术的依据 156
四、势是法的保障 157
五、法靠势和术才能执行 157
六、势与术互为依托 158
七、权力制导——分权制衡——体制 158
1、三权分立 159
2、六权分立 167
3、五权分立 170
1、元首权 172
八、六权分立体制中的六种权力 172
2、立法权 180
3、行政权 182
4、审判权 185
5、监督权 187
6、考核权 193
第四节 术 201
一、用人术 202
1、任免权应由个人而不应由集体来行使 203
2、用人主渠道应有国家法定依据 204
3、破格提拔作为一种任用官吏的补充渠道,实行风险机制 205
4、人事权应分割为考试权、考评权、考核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并各自横向配置独立 205
二、治奸术 205
1、监督术 206
(1)阶梯监督理论 207
(2)裁判原理 212
(3)互监术 214
(4)反坐术 214
(5)反错察术 215
(6)反失察术 215
2、责罚术 216
(1)对行政官、法官、考核官的责罚 217
(2)对监督官的责罚 217
三、激励术 219
1、奖罚的手段 219
2、竞赛的手段、目标管理的手段和“责、权、利成正比例”的手段 222
后记 切莫一读了之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