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 总论篇:学科发展理论探讨 3
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3
2 中国社会史学的学科定位 16
3 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 26
4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兼论历史学的社会学化 50
5 人、人口与社会结构——关于近代社会史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之讨论 60
二 时代篇:变动时代与政制更易 87
6 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早期关系与自立军 87
7 中国同盟会形成过程浅论 96
8 吴禄贞与自立军和武昌起义——革命派还是立宪派 103
9 革命派对改良派的策略原则 115
10 “子夜宣言”与太原辛亥起义——文物、文献与史实之互证 127
11 袁世凯与晚清地方司法体制的转型 136
12 辛亥革命后中国乡村控制体制的演变——民国初期的乡制演变与保甲制的复活 151
13 关于晚清的“旧学”与“新学” 163
三 文化篇:由传统到近代的文化模式转型 163
14 “经世”学与近代“新学”的发端 172
15 “合中西为一法”——近代中国早期西学著作的译述及其历史特征 190
16 西学冲击与近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动 198
17 从痴迷到迷惘——梁启超与近代新学的历史命运 216
18 关于近代“新学”的文化模式 243
19 晚清“中体西用”论再探 258
20 现代化与传统中学的结构性变动 276
21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 289
四 社会篇:乡村社会结构历史变迁 289
22 晋绥边区的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变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乡村社会变动的个案分析 310
23 乡绅与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闽中乡村权力的重构 341
24 抗战初期“村选”政权结构探析——以晋绥边区首府兴县几个村庄为例 354
25 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建设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以五个县政建设实验县为基本分析样本 370
26 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例 399
27 20世纪之初的农家副业类型与发展动因——以1912至1927年的山西为范围 418
2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合作社借贷资金的构成及其来源——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 430
29 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以英氏《大公报》为中心的探讨 440
30 近代新学教育与城乡分离的加剧——20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