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序 1
绪论 1
目录 1
一 关于诗性语言研究的三条思路 2
二 人·语言·世界 14
第一章 语言是变色龙 25
一 神性与工具性 25
上编 25
二 敞开与遮蔽 30
三 解放与专制 35
四 无我与有我 39
五 自我遗忘与自我显现 41
六 语言是变色龙 43
第二章 虚拟意向关系与语言的审美转化 45
一 虚拟意向关系与语言的审美转化 45
二 虚拟意向关系与语言的喧嚣 51
三 虚拟意向关系与诗语辩证法 54
四 虚构与虚拟意向关系 58
五 从原初关系到虚拟意向关系 63
第三章 语言陌生化与生存新维度 67
一 俄国形式主义视野中的语言陌生化 67
二 语言陌生化的二重意义 72
三 感知方式抑或存在方式 79
四 陌生化:“轮回”还是“涅槃再生” 84
五 返归自然之境 88
第四章 语言空白、空缺、空位与存在的家园 93
一 具体化意向与语言空位 93
二 空白、空缺、空位的互动关系 99
三 “无言之美” 106
四 从“牢笼”到“家园” 110
第五章 语境与语言的诗意生成 116
一 “能产性语境”与“限制性语境” 117
二 “有机语境”与“总语境” 125
三 现实情境与经验情境 133
下编 143
第六章 从原始隐喻到诗性隐喻 143
一 诗,“人类的母语” 143
二 原始隐喻与诗性隐喻 149
三 原始隐喻:人类文化的原初范型 155
四 语言的历史分化与诗性隐喻的诞生 160
第七章 从“口传”到“书写” 164
一 原始仪式:孕育原始诗歌的母体 164
二 从诗、乐、舞一体到诗歌的独立 169
三 《诗经》:从口传到书写的转折点 175
四 言外之意、象外之境:书面作品语言诗化的极致 182
一 体制的权力与民间的远离 188
第八章 重返大地的努力 188
二 追求精神而背弃肉身 193
三 重返大地的努力 197
第九章 图像时代语言的诗意危机 208
一 “读图时代”文字的困窘 208
二 韵味消逝与诗意放逐 216
三 中心消解与话语游戏 224
第十章 赛博空间的话语狂欢 230
一 赛博空间:民间狂欢节广场 230
二 狂欢节广场上的众声喧哗 235
三 从“意境”到“戏谑” 241
四 诗性语言的命运 251
附论 259
附论一 文学:语言的高级生活形式——巴赫金论文学语言 259
一 语言的“第三维” 259
二 对话的“泛音” 264
三 语境、语调与“和声支持” 270
四 文学的“全语体性” 274
五 语言“边界”与“一体双身” 279
一 从“语言”走向“言说” 285
附论二 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 285
二 “言说”的源始形式 290
三 “言说”的呈现方式 294
四 “言说”的皈依之路 299
附论三 《庄子》:语言的“无何有之乡” 307
一 庄子:历史虚无主义者 307
二 《庄子》:语言和历史的背离 312
三 《庄子》:作为虚构之诗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