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汉语基础 5
第一编 现代汉语 5
第一章 语音 5
第一节 语音概说 5
一、语音的性质 5
二、语音单位 8
三、记音符号 9
附 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符号对照表 10
第二节 声母 11
一、声母的性质 11
二、声母的分类 12
附 普通话声母表 15
第三节 韵母 15
一、韵母的性质 15
二、韵母的分类 18
三、韵母的“四呼”和结构分析 21
附 普通话韵母表 21
第四节 声调 22
一、调值和调类 22
二、普通话的声调 22
第五节 音节 23
一、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23
二、普通话声韵组合规则 24
三、音节拼写规则 26
附 普通话声韵组合表 29
第六节 音变 33
一、变调 33
二、轻声 34
三、儿化 36
四、语气词“啊”的变化 38
第七节 方音辨正 39
一、声母辨正 40
二、韵母辨正 41
三、声调辨正 42
附 汉语方言声调比较表 44
第八节 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46
一、异读词产生的原因 46
二、异读词的审音工作 48
第九节 语调 49
一、停顿 49
二、重音 50
三、句调 52
第二章 词汇 54
第一节 词与词汇 54
第二节 词的构成 55
一、构词单位——语素 55
二、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56
三、词的构造 57
第三节 词义、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联系 60
一、词义的性质 60
二、词义的发展变化 61
三、多义词 62
四、同音词 64
五、同义词 65
六、反义词 70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72
一、基本词汇 72
二、一般词汇 74
三、古语词 75
四、方言词 76
五、外来词 77
六、行业词语 78
第五节 熟语 79
一、成语 79
二、谚语 83
三、歇后语 83
四、惯用语 85
第三章 语法 86
第一节 语法概说 86
一、什么是语法 86
二、语法的性质 86
三、语法单位 87
四、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88
第二节 词类 89
一、词类和词性 89
二、划分词类的标准 90
三、实词和虚词 90
四、词的兼类与活用 100
第三节 短语 101
一、什么是短语 101
二、短语的结构类型 101
三、短语的功能类型 105
四、复杂短语 105
第四节 句子的类型 107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 107
二、句子的结构分类 108
第五节 单句 110
一、句子成分概说 110
二、主语和谓语 111
三、述语和宾语、补语 115
四、定语和状语 122
五、中心语 134
六、独立语 135
第六节 几种特殊的单句句型 138
一、主谓谓语句 139
二、连谓句 140
三、兼语句 142
四、双宾句 143
五、存现句 144
六、“有”字句 145
七、“是”字句 147
八、“把”字句 150
九、“被”字句 152
第七节 复句 154
一、复句的定义和特点 154
二、区分单句和复句的标准 155
三、分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 157
四、复句的类型 158
五、多重复句和紧缩复句 168
第八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172
一、词的运用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72
二、单句结构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74
三、复句运用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76
第九节 标点符号 178
一、句号 178
二、问号 179
三、感叹号 179
四、逗号 180
五、顿号 181
六、分号 181
七、冒号 182
八、引号 183
九、括号 183
十、破折号 184
十一、省略号 184
十二、书名号 185
十三、着重号 185
十四、间隔号 185
第四章 修辞 186
第一节 修辞概说 186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187
一、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188
二、选用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的词语 189
三、用动态意义的词语描述静态的事物 189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190
一、长句和短句 191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194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196
四、变式句 197
第四节 辞格 199
一、比喻 200
二、借代 202
三、比拟 204
四、夸张 206
五、双关 208
六、拈连 211
七、仿词 212
八、排比 214
九、层递 215
十、对偶 216
十一、顶真 218
十二、反问 220
十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221
第二编 古代汉语 225
通论部分 225
第五章 汉字 225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225
一、汉字的起源 225
二、汉字产生的年代 226
三、汉字的书体演变 227
四、汉字字数的发展 231
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 232
一、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性 232
二、汉字是音节—语素文字 234
三、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235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241
一、传统的“六书”说 241
二、因形求义与古书阅读 249
第四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251
一、古今字 251
二、异体字 255
三、繁简字 257
第五节 汉字的规范与正字法 259
一、汉字的规范 259
二、汉字的正字法 262
第六章 词汇 266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266
一、新词的产生 267
二、旧词的消亡 268
三、基本词汇的保留与发展 269
四、古今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270
第二节 古今汉语构词形式的异同 271
一、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271
二、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275
第三节 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279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279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规律 280
第四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 285
一、词的本义以及对本义的考察 286
二、词的引申义以及对引申义的掌握 292
第七章 语法 299
第一节 虚词 299
一、之、其、是、者、所、或、莫、孰、何、焉 300
二、以、与、为、于、乎 315
三、俱、皆、悉、乃 320
四、而、则、然 322
五、也、矣、耳、哉、耶 327
第二节 实词 329
一、名词的特殊用法 330
二、动词的特殊意义 333
三、词类活用 337
第三节 句法 342
一、宾语的位置 342
二、省略 346
三、固定结构 349
第八章 字典、词典的使用 355
第一节 字典、词典的编排与查检 355
一、义类法 356
二、形序法 356
三、音序法 358
第二节 常用字典、词典简介 361
一、《说文解字》 361
二、《康熙字典》 361
三、《中华大字典》 362
四、《辞源》 363
五、《辞海》 363
六、《汉语大字典》 364
七、《汉语大词典》 365
八、《词诠》 366
文选部分 367
侍坐(《论语·先进》节选) 367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节选) 370
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节选) 372
信陵君列传(《史记·列传》选) 383
祭十二郎文 韩愈 394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399
后记 407
附 汉语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411
出版前言 411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413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414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451
附录 题型举例 455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