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1
1.1 稀缺性:人类延续的一个永恒话题 1
1.2 经济学:研究理性人如何应对稀缺的学问 2
1.3 经济学的分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4
1.4 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 5
1.5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8
1.6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较 13
第2章 供给与需求理论 16
2.1 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17
2.2 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21
2.3 价格的决定和供求均衡变动 24
2.4 对供给与需求决定因素的进一步讨论:弹性理论 28
2.5 考虑到时间维度的供求变化 35
第3章 政府对市场供求的干预 40
3.1 市场效率与福利 40
3.2 价格控制与数量控制 43
3.3 税收与福利损失 47
3.4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与进口配额 49
第4章 对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 52
4.1 基数效用理论 52
4.2 序数效用理论 56
第5章 对供给的深入分析——生产与成本理论 64
5.1 生产与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 64
5.2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67
5.3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71
5.4 短期成本 77
5.5 长期成本 83
第6章 市场理论 93
6.1 完全竞争市场 93
6.2 垄断市场 102
6.3 垄断竞争 107
6.4 寡头垄断市场 110
第7章 企业的目标及委托代理理论 121
7.1 企业形成的理论 121
7.2 委托代理理论 125
7.3 生产者剩余与利润 131
7.4 多样化的行为目标理论 132
第8章 不完全信息与经济激励 135
8.1 风险偏好 135
8.2 保险市场 138
8.3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41
8.4 拍卖理论 148
第9章 生产要素理论 152
9.1 生产要素需求 152
9.2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 158
9.3 劳动市场和工资 162
9.4 资本、土地的供给和利息、地租的决定 167
9.5 收入平等与否的讨论 169
第10章 一般均衡理论 172
10.1 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 172
10.2 一般均衡模型 176
10.3 一般均衡理论的存在性证明 179
10.4 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评述 181
11.1 福利经济学概述 183
第11章 福利经济学 183
11.2 社会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 185
11.3 竞争与社会效率的实现 191
11.4 社会选择与社会福利函数 192
第12章 市场的边界与政府的政策 197
12.1 市场失灵的表现 197
12.2 政府干预的形式 204
第13章 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211
13.1 宏观经济问题 212
13.2 学派争论 216
第14章 国民收入核算 222
14.1 国内生产总值 222
14.2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223
14.3 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 227
14.4 其他相关概念 229
第15章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模型 233
15.1 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收入 233
15.2 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 238
15.3 乘数理论 242
15.4 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失衡 243
15.5 经济周期波动的凯恩斯主义解释 246
第16章 经济增长 252
16.1 哈罗德—多马模型 252
16.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57
16.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61
16.4 新增长理论模型 263
17.1 金融体系 270
第17章 金融、货币和利率的决定 270
17.2 货币需求 274
17.3 货币的供给 277
17.4 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 282
第18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85
18.1 IS曲线 286
18.2 LM曲线 293
18.3 IS-LM模型 299
第19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307
19.1 总需求 307
19.2 总供给 311
19.3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317
19.4 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320
20.1 失业 326
第20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326
20.2 通货膨胀 330
20.3 菲利普斯曲线 336
第21章 宏观经济政策 339
21.1 政策目标 339
21.2 宏观财政政策 340
21.3 货币政策 345
21.4 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 348
21.5 经济增长促进政策 351
第22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 354
22.1 国际收支与汇率 354
22.2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360
22.3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362
22.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63
参考文献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