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昭和初期的妇女团体(1926-1931) 2
第一节 昭和初期的日本社会 2
一 1927年的危机与昭和初期的政党政治 2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昭和初期的工农运动 6
三 昭和初期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泛滥 9
第二节 20世纪初期日本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妇女运动 11
一 父权家长制下日本妇女的地位 11
二 20世纪初期日本的妇女解放思想及运动 14
三 妇女参政运动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20
一 自由主义妇女团体 28
第三节 “九 一八”事变前的妇女团体 28
二 社会主义妇女团体 34
三 国家主义妇女团体——爱国妇人会 37
第二章 “九 一八”事变后准战时体制下的妇女团体(1931-1937) 43
第一节 从“非常时期”到准战时体制 43
一 3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与“九 一八”事变后的准战时体制 43
二 法西斯主义猖獗与日本法西斯化进程 47
第二节 “九 一八”事变后民间妇女团体“转向”的开始 53
一 “九 一八”事变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53
二 妇女参政运动的转变 56
三 “九 一八”事变后的市川房枝 57
四 “九 一八”事变后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58
五 社会大众妇人同盟 61
第三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兴起 64
一 大日本联合妇人会 64
二 大日本国防妇人会 68
三 爱国妇人会 73
四 爱国妇人会与国防妇人会的竞争 77
第三章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的妇女团体(1937-1941) 82
第一节 战时体制的确立 82
一 “七 七”事变后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82
二 近卫新体制与战时经济统制、生活统制、文化统制 85
三 妇女参与战时体制 91
第二节 民间妇女团体的“转向” 94
一 “七 七”事变后的妇女团体领导人 94
二 市川房枝的“转向” 97
三 妇选获得同盟加快“转向” 102
四 日本妇人团体联盟 104
第三节 官方妇女三团体的膨胀 105
一 大日本国防妇人会 105
二 大日本联合妇人会 108
三 爱国妇人会 112
第一节 日本式法西斯独裁体制的确立 114
一 东条法西斯独裁体制 114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期间妇女团体的统合(1941-1945) 114
二 冲绳战与“姬百合学生部队” 117
第二节 战时妇女政策及实施 120
一 战时婚姻及人口政策 120
二 战时女子劳动政策 126
三 妇女与战时政策的基层执行组织之一——邻组 131
第三节 妇女团体由并立走向统合 134
一 政府与官方妇女三团体的合并 134
二 大日本妇人会 136
一 军事援助 142
第一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活动 142
第五章 战时官方妇女团体的活动、特征及作用 142
二 “铳后奉公” 146
三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活动 148
四 活动实例 149
第二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特征 151
一 军事化 151
二 官方化 153
三 大众化 155
四 封建化 158
第三节 官方妇女团体的作用 162
一 政府与妇女之间的媒介 162
二 精神上对军人的鼓动 164
三 资金和劳动力上的支持 165
第六章 妇女团体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分析 167
第一节 体制上的原因 167
一 战时体制下的家庭统制 167
二 战时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体制 169
三 战时媒体统制 175
第二节 思想文化上的原因 184
一 战时体制下畸形的家族国家观 184
二 战时体制下的妇女观——“国家母性主义” 187
三 武士道精神对战时日本妇女的浸润 193
一 战时男女性别分工与男性统治 199
第三节 传统上的原因 199
二 日本民族的集团性 202
三 近代天皇制传统对战时妇女的影响 208
终章 215
一 世界妇女运动背景下的日本近代妇女运动 215
二 日本近代妇女团体演化的规律性 220
三 民间妇女团体领导人的“转向”问题 223
四 战争期间日本妇女“受害”与“加害”的双重角色 227
五 性别能否超越民族、国家,成为反战和平的重要力量 233
参考书目 238
日本近代女性大事年表 244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