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 1
1.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夏娃理论”质疑 3
2.农业革命: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6
3.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 8
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1
第二讲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15
1.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 17
2.殷墟与甲骨文 20
3.“制礼作乐”与礼乐文明 23
4.解读“封建”的本意——兼论“公社”、“井田”及其影响 26
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31
1.老子与《道德经》、道家 33
2.孔子与儒、儒家 36
3.墨家与法家 39
第四讲 中华帝国的初建 45
1.秦始皇: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 47
2.刘邦: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50
3.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威仪 54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的意识形态 57
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61
1.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 63
2.光武中兴与谶纬 66
3.东汉的清议与太学生运动 70
4.魏晋风度与玄学 73
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79
1.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81
2.汉化色彩浓烈的北魏改革 83
3.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 87
4.隋:统一帝国的再建 91
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95
1.李世民与武则天 97
2.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102
3.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106
4.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 109
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115
1.开元、天宝时期的由盛转衰 117
2.安史之乱 119
3.藩镇、宦官、党争 123
4.五代更迭,十国割据 127
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131
1.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134
2.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 139
3.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144
4.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147
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51
1.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153
2.阳明心学与异端思想 156
3.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义门”——“义门郑氏”的剖析 160
4.修身齐家:家训与家规的魅力 163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167
1.契丹、党项(羌)、女真在北中国的统治 169
2.混一亚欧的大蒙古国 173
3.盛极一时的东西方交往 176
4.有蒙古特色的元朝面面观 179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183
1.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胡蓝党案及其他 185
2.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190
3.言官与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 195
4.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201
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207
1.东林书院:“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 209
2.东林非党论 212
3.魏忠贤与“阉党”专政 216
4.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复社的兴衰 220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225
1.辉煌与迷惘——郑和下西洋 227
2.“海禁”与“倭寇” 233
3.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237
4.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242
第十五讲 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清 247
1.明清鼎革之际的政局 249
2.奏销案、科场案、哭庙案 253
3.帝国的政治体制 257
4.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260
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5
1.康熙的文治 267
2.雍正的嗣位与政绩 271
3.闭关自锁的“天朝” 275
4.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