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论 1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11
第一节 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12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2
二、社会心理学的科学本质 13
三、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14
四、人之社会行为的起因 15
五、综合性的理解 20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21
一、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心理学 22
二、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 23
三、青春期的发展(30年代-60年代) 24
四、不断走向成熟(70年代-80年代) 27
五、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8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0
一、观察与研究 31
二、实验研究法 32
三、相关研究法 36
四、多元性的研究 39
五、理论与研究 40
第二章 社会认知 44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45
一、社会认知的内涵 45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46
第二节 印象的形成与控制 50
一、什么是印象 51
二、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52
三、印象形成的方式 55
四、印象的控制和整饰 57
五、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 59
第三节 行为归因 63
一、什么是归因 64
二、归因理论 64
三、归因原则 68
四、归因偏差 70
第四节 非言语沟通 73
一、非言语沟通的含义 73
二、对几种主要非言语行为的分析 76
第五节 情绪与社会认知 82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83
二、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86
第三章 社会态度 91
第一节 态度及其形成 92
一、态度的内涵 92
二、态度的特点 95
三、态度的形成 97
第二节 态度的结构与功能 102
一、态度的结构 102
二、态度的功能 104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 106
一、态度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106
二、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108
第四节 态度改变的过程 111
一、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11
二、影响说服效果的诸因素 113
第五节 认知不协调 120
一、认知不协调的表现 121
二、认知不协调理论 123
第四章 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 126
第一节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127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现象 127
二、有关的实验研究 129
三、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130
第二节 从众现象 134
一、从众概述 134
二、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136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 138
一、服从概述 141
第三节 服从现象 141
二、有关的实验研究 143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 145
第四节 侵犯行为 147
一、侵犯行为概述 147
二、对于侵犯行为的解释 149
三、对侵犯的预防和控制 154
第五节 利他行为 156
一、利他行为概述 156
二、旁观者效应 158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60
四、对利他行为的促进 163
第五章 社会认同 168
第一节 自我与发展 169
一、自我概念 169
二、自信心 173
三、自信与表现 178
四、自信与自我形象 188
五、自我的多重意义 189
第二节 性别与角色 193
一、性别与角色的内涵 193
二、性别认同 194
三、性别差异 196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199
一、社会化的内涵 199
二、社会化的过程 202
三、社会化的启发 206
第六章 人际交往 211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212
一、人际交往的内涵 212
二、人际交往的意义 212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 214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216
一、人际交往动机的分析 216
二、人际需要与人际反应 218
三、人际交往的工具 219
四、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 221
五、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作用 223
第三节 人际关系 226
一、人际关系概述 227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228
三、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230
四、人际关系的测量 237
第七章 团体心理 242
第一节 团体的本质 242
一、团体是个体的有机组合 243
二、团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246
三、团体的分类 248
第二节 团体的吸引力 250
一、团体吸引力的含义 250
二、影响团体吸引力的因素 251
三、提高团体吸引力的途径 253
第三节 团体中的集体意识 255
一、集体意识的含义 255
二、集体意识的形成 256
第四节 团体决策 257
一、团体决策的意义 257
二、团体决策的形式与方法 259
三、与团体决策有关的问题 261
第五节 团体的领导 263
一、领导与领导角色 264
二、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 270
三、领导活动的职能 272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与社会 275
第一节 人口的社会心理 276
一、人口心理素质 277
二、人口变动的社会心理 279
三、婚姻与家庭社会心理 281
四、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心理 284
五、计划生育的社会心理 286
一、健康、疾病与心理的一般观点 289
第二节 健康的社会心理 289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290
三、社会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 293
四、健康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296
第三节 环境的社会心理 298
一、环境的心理学意义 298
二、环境心理学 299
三、“人—环境”研究的模式 301
四、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302
五、城市与人的行为 305
第四节 工作的社会心理 306
一、人的需要与工作动机 307
二、工作态度 308
三、工作士气 310
四、工作满意感 311
第五节 生活质量的社会心理 313
一、生活质量的定义 313
二、生活质量评估 315
三、生活满意感模型 316
四、幸福感与人的基本需要 318
五、工作生活质量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