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害虫管理的理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害虫控制对策的历史发展 1
二、害虫综合防治理论的内涵 2
三、害虫综合防治的业绩、现状与分析 2
第二节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即生态调控)理论的提出 3
一、害虫种群生态控制遵循的原则 3
二、害虫种群生态控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 6
三、开展害虫种群生态控制已具备的基础条件 9
第二章 害虫管理系统工程 14
第一节 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特征与设计 14
一、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特征及与普通工程的区别 14
二、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组装 18
第二节 害虫管理系统的分室模型 26
一、害虫管理系统模型的内涵 26
二、害虫管理分室模型的组建 27
三、害虫管理的经济决策及其决策模型 100
一、害虫管理系统模型的组装 122
第三节 害虫管理系统模型的组装与优化 122
二、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优化控制 130
第三章 害虫对作物的经济危害分析 163
第一节 害虫对作物经济危害性分析 163
一、作物生命表的组建 163
二、害虫经济危害分析技术 164
第二节 害虫在作物上的生命参数分析 180
一、害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180
二、害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分析 189
第三节 作物布局对害虫经济危害性的作用 203
一、害虫寄主植物的适合性分析 204
二、作物布局对害虫危害的关系 206
第四节 害虫对作物经济危害的实例分析 212
一、棉铃虫对棉花的经济危害分析 212
二、麦田一代棉铃虫对小麦的经济危害分析 231
第五节 害虫种群经济阈值的内涵及其数学模型的组建方法 234
一、害虫经济阈值的内涵 234
二、经济阈值的数学模型的组建方法 238
第二节 东亚飞蝗二大类型蝗区的生态地理结构特征与控制蝗害的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242
第四章 害虫栖息地的生态地理景观结构特征与害虫管理的关系 242
第一节 害虫栖境特征与害虫管理的关系 242
一、我国大陆大沙河类型蝗区的生态地理结构特征与控制蝗害的生态工程设计 243
二、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生态地理特征与控制蝗害的生态工程设计 263
第三节 云南保山潞江棉区改变栽培制度,切断害虫食物链,有效地控制了两种金钢钻的危害 292
一、两种金钢钻在棉区的发生概况 292
二、栽培制度措施的改变 292
三、改变栽培制度后金钢钻种群动态的变化 294
第四节 改变林分结构,创造林分郁闭环境,显著地降低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与危害 295
一、林分结构的改变对松毛虫的作用 295
二、封山育林对松毛虫种群动态与危害的综合作用 297
第五章 害虫种群数量信息的收集技术 302
第一节 正确估计田间害虫数量对害虫管理的意义 302
第二节 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式对害虫取样模型的影响 302
第三节 估计田间害虫数量信息的技术模型 303
一、田间估值取样技术 303
二、田间风险决策取样技术(又称序贯取样技术) 325
一、同一取样数量下,不同取样技术的相对精确度比较 337
第四节 田间取样技术的比较 337
二、同一精确度下,不同抽样单位的相对抽样数比较 339
第六章 提高灯光诱杀害虫效果的基础研究技术 343
第一节 当前灯光诱杀害虫存在的问题 343
第二节 加强害虫趋光特性研究是提高灯光诱杀害虫有效途径 343
第三节 开展害虫趋光特性研究的基础设备与方法 344
一、波长选择器 344
一、棉铃虫成虫对单色光的反应 345
第四节 害虫对单色光趋光特性的实例分析 345
三、材料与测验步骤 345
二、光源与强度测量 345
二、烟青虫成虫对单色光的反应 349
三、成虫不同羽化天数对波长选择的影响 351
第五节 害虫对双色光与光强度趋光特性的实例分析 352
一、烟青虫成虫对双色光的反应 352
二、烟青虫成虫对光强度的反应 353
三、含有365nm、434nm、540nm三个波峰的混粉灯田问诱集害虫与天敌的实例分析 356
第六节 害虫对单色光、双色光与光强度的研究对提高灯光诱杀的意义 357
主要参考文献 358